2004年8月9日,坐落在杭州北山街的武松墓開工復建,這座守護在西湖邊的壯士墓,又為秀美的西湖增添了幾分英武之氣。由于《水滸傳》中的故事大多都發生在杭州,武松更是時代百姓所敬仰的英雄。因此,人們通過對于武松墓的修復,喚起人們對于過往歷史的追溯,激發人人們對英雄的崇拜之情。 這座重新修建的武松墓,是根據保留下來的老照片按照1:1的比例“依舊復舊”而成。就連這座墓碑、牌坊上的浮雕紋飾,都進行了精細的恢復。雖說一切從舊,但是也有不少游客發出疑問,這座武松墓里埋得真是武松真人嗎? 武松墓石碑 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武松是《水滸傳》這部作品中的虛擬人物,在歷史上或許能夠找到武松原型,但是,并不存在與武松一模一樣的真人。施耐庵筆下的武松,是一位武藝高強、行俠仗義的英雄人物,這位英雄最后在杭州六合寺出家,80歲病逝后葬于杭州,小說中的武松墓確確實實在杭州。 但是,小說和現實生活畢竟是兩碼事,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中并不存在“武松”這個人物,所以,這座“武松墓”里埋得必然不是小說中的武松。 武松墓老照片 那么,這個武松墓里到底是何人?根據《臨安縣志》、《浙江通志》等地方史記記載,歷史上確實有武松其人。他本是浪跡江湖的一位賣藝人,因為長相雄偉、武藝高強,被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看中,邀請他入府作都頭。 沒過多久,武松立下功績很快就被提拔為了提轄,成為了知府高權的左膀右臂。后來,高權得罪了朝中權貴,遭朝廷奸人誣陷罷官,武松作為高權的心腹,也受到了牽連,沒過多久,新來的知府就將武松趕出了衙門。 武松墓 杭州新任知府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兒子,這位太師可是個大奸臣,他的兒子蔡鋆根本沒有真才實學,完全是仰仗著父親的權勢坐上了杭州知府。他上任以后,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讓當地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然而這些普通百姓無權無勢,沒辦法狀告這個奸臣,他們只能背地里將蔡鋆稱為“蔡虎”,來表達自己心中憤怒。 武松生平最見不得這種狗仗人勢的貪官,他對于此人更是恨之入骨。最后,他抱著為民除害的壯志,帶著一把利刃隱藏于人群之中,有一日,蔡鋆正前呼后擁的從府衙走出來,武松拿著利刃快速沖到蔡鋆身旁,幾刀就了結了他的性命。 武松墓 然而,官府人多勢眾,武松被當眾捕獲,最后慘死獄中。杭州百姓為了感謝武松的恩德,便將他的尸骨葬于西泠橋邊,豎了一塊“宋義士武松之墓”的石碑。還有史料記載,1894年杭州工人修城墻的時候出土了一具棺材,這具棺材正面寫著“武松之柩”四個打字。 據說當時的人人以為這是個空冢,可是有人從棺木朽掉的地方窺到,里面有一具尸骨。這些大多都是民間傳聞,只有地方志稍有可信度,按照地方志推測,武松墓中應該埋的就是武松真人。其實,現如今這座武松墓里是不是有尸骨已經不重要,畢竟它的修復,是現代人對于古人大無畏精神的追思,而非真正的復原古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