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一線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做課題研究也就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內在需求,老師們想做課題、愿意做課題、要求做課題,這種教育科研的熱情值得肯定。但是,對于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說,做課題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有一些基本的問題我們需要想明白、理清楚,我們的對課題研究也要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認識。 』 做課題是科研活動嗎?與我們中小學教師平時的教研活動有什么不同嗎? 教育界關于中小學科研與教研的論述一直都存在,科研與教研也是中小學教師經常遇到的一對概念,更是中小學教師經常要參與的兩種活動。相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參加教研活動的次數更多,對教研的概念更為熟悉,而從事科研活動相對較少,對科研工作較為陌生。那么,什么是科研?什么是教研?對中小學教師來說,通常是模糊不清的,這也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實踐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因此,清晰的理解科研與教研的內涵,對于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有重要意義。 首先來談談什么是科研。科研即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簡稱,關于教育科研的概念在相關的學術論著中有很多種表述,但無論哪一種概念表述,其核心內涵都是“教育科研是一種揭示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即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務是揭示教育規律。 雖然近幾年,科研興校,科研先導的觀念逐漸在被許多中小學管理者和教師所認同,但總體上來說,與教研活動相比,教育科研在中小學還是一種高大上的活動,特別是在農村中小學,更顯有點陌生和遙遠。當前,很多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理解還停留在“教育科研就是寫論文”“教育科研就是申報課題”等這些簡單的認識上,有些中小學校為了促進教育科研的繁榮,要求老師們人人做課題,年年寫論文,這樣的教育科研只是停留在無計劃盲目狀態,是一種表面上的繁榮,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并無多大益處,反而會給老師們徒增科研負擔,讓老師們對教育科研表現出抵抗和厭惡的情緒,也不利于中小學開展真正的教育科研活動。 對學校而言,中小學教育科研不是學校發展的錦上添花的“花”,而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的內在需求。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應該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出發,以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為導向,特別是關系全局性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是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遇到的,而且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探索和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學校探索發展規律的過程,就是學校尋求發展道路的過程。對教師個體而言,教育科研不是脫離教育教學實踐的額外負擔,而是教師探索和把握教育教學規律,改進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必然需求。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申報教育科研課題都純粹是為了論文評比活動及職稱評聘的需要,而并非是為了真正研究和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這種偽教育科研難免會成為教師無奈的選擇和額外的負擔,難免會出現論文抄襲和科研造假的現象。2014年9月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的江蘇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李吉林老師無疑是教育科研的成功典范。 ![]() 那什么是教研?相信中小學教師大多不陌生。但教研的真正內涵是什么?這個問題似乎也不太容易說清楚。通常中小學教師可能將教研理解為集體備課、聽評課、說課磨課、在線研討等具體形式,這當然是對的。但要真正理解教研的內涵,僅僅從教研的形式上來理解是不夠。 我國中小學三級教研制度是建國初期開始建立起來的。1954年8月至1958年期間,全國各地相繼設立省、地(市)、縣三級教學研究室(簡稱教研室),配備專門的研究和指導教學的人員(教研員),各地中小學校也相應成立學科教研組。教研室成為組織和指導中小學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開展教學改革實驗,交流教學經驗和組織教師培訓的重要平臺。從我國教研制度的歷史發展來看,各級教研室成立的最終使命是改革教學,提高質量,圍繞這一使命,作為從教師隊伍中獨立出來的專門人員——教研員的核心工作就是研究教學和指導教學。如何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指導工作?這就需要通過組織各種教研活動來進行,即我們常說的“教研”。由此可見,教研最基本的內涵至少包括“研究”和“指導”兩項內容。 教研的第一個內涵是“研究”。顯然,此處的研究是指對教學的研究,而教學又包含了諸多要素,因此,研究教學就必須研究教學的各種要素,最基本的五個要素包括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其他諸如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等內容理應也在研究的范圍之內。集體備課、聽評課、說課磨課、在線研討等是具體形式,所有的教學研究都需要通過這些具體的活動形式來進行,而且要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創新活動形式,以尋求最科學合理,最有效率的教學研究形式。 教研的第二個內涵是“指導”,即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果說研究更多的是理論上的探討,那么指導則是將理論探討的成果具體落實到教學實踐活動當中,用來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達成教研的最終目的:改革教學,提高質量。指導必須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當中,都必須以研究為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前面的教學研究,如果教學研究沒有取得成果,如果研究成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有的指導都只能是瞎指導,這也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教研普遍存在的輕研究,重指導的問題。 教研的內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和豐富的,可能還包括“管理”“培訓”“服務”等,但“研究”和“指導”這兩個最基本的內涵應該始終包含。從以上對“教研”的內涵分析來看,無論是“研究”還是“指導”,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教學,都是從教師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出發,最后在教學實踐中解決問題;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而教學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對教學的改革無疑是對教學實踐的創新,因此,教研的實質即是教學實踐創新。 總而言之,科研與教研都是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科研的根本任務是揭示教育規律,側重于理論探究,而教研的根本任務在教學研究與指導,側重于教學實踐創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