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老祖宗留下的古訓(xùn),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處世智慧。如果能夠讀懂,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格言聯(lián)璧》中有兩句經(jīng)典古訓(xùn),建議中年人都要讀一讀,讀懂了,后半生順風(fēng)順?biāo)庾詠怼?/p> 一、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處之歡,不若無久處之厭。意思是:“與其讓別人在面前奉承你,不如讓別人不要在后背詆毀你;與其剛見面就給人歡喜,不如讓別人不要日久生厭。”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完美關(guān)系》中,江達琳的師兄譚新凱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前途,利用傻白甜女友總裁江達琳,盜取DL公司的商業(yè)機密。 譚新凱的上司閆曉慧,當(dāng)著譚新凱的面對他百般賞識看好,其實背地里也是鄙視譚新凱的作風(fēng),話里話外也暗示他“不擇手段”。 現(xiàn)實生活中,帶著虛偽的面具做人,人前一套背地里一套不難,但只有人前風(fēng)光,人后卻為人不恥,是要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的。 譚新凱表面是真心真意和江達琳交往,實則懷揣著不純潔的心思,利用江達琳為自己某得在新公司的位置。 結(jié)果陰謀被拆穿,線索反而成了炸彈,驚喜變成了驚嚇。譚新凱在得意忘形中,瞬間被整蠱得頭破血流,兩頭空空,眾叛親離。 中國自古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在世,就難免有被人嚼舌根的時候。但倘若我們自己行的正坐得直,謹(jǐn)小慎微,嚴(yán)格約束自己,就不怕被人在背后指指點點。 不做虧心事,不授人以柄,那么即使有人想詆毀你,也無從下手。但是倘若你自己先放棄了自己,那么終有一日,所有的事情都會反噬回來,讓你得不償失。 與人相處也是一樣的。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要一開始就用力過猛,不必急功近利,更不必刻意顯擺。是金子總會在人群中發(fā)光,你的才華與品德,會在日復(fù)一日的相處中讓人慢慢意識到并報以欽佩的目光。 而那些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遲早會把自己變成小丑,惹人嫌惡。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是不顯山不露水,能夠在長久的相處中,持續(xù)地讓對方感覺舒服,才是難得的大智慧。 二、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意思是:“行善積德,就像春天園子里的青草,雖然看起來沒長高,但其實每天都有說增長;逞兇作惡,就像磨刀的石頭,看起來沒有變化,實際上每天都在消損。”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吃飯讀書一樣,并不是立竿見影,當(dāng)天就能看到成效的。 我們每天吃進肚子里的飯,看起來也沒讓我們變胖,卻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肉,強健了我們的骨骼。我們看過的書、走過的路,看起來也沒讓我們變得淵博,卻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的思想觀念,進而改變我們的整個人生。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其實這句話是劉備用來告誡兒子的,一件小小的惡事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一件小小的善事看起來也沒什么必要,但倘若長此以往,善良就會一點點被抹殺,惡就會一點點增長,以至于在將來做了十惡不赦的事情,內(nèi)心也會無動于衷。 所有的大惡,在一開始的時候,很可能都是一個小小的惡;而所有的大善,也都源于最初的那個小善。 千萬不要因為覺得“這件事情很小”,就去做或者不做。事情的大小不是我們判斷對錯的標(biāo)準(zhǔn),那些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實際上都在潛移默化之中,深遠的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人到中年,再回過頭來看,其實那些在后半生過得順風(fēng)順?biāo)庾詠淼娜耍瑹o不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讀懂了這些為人處世的真理,并且真正的踐行到了日常生活中。 內(nèi)心嚴(yán)格要求自己,不把自己置于被人看不起的境地,有著行善習(xí)慣的人,福報是會累積的,這樣的人,整個人生姿態(tài)和狀態(tài)都會越活越豐盈,越活越通透,越活越精彩。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兩個做人的智慧,直到今天也是受用的,值得我們銘記于心,思考踐行。 這篇文章,建議朋友們收藏起來,反復(fù)研讀,早日讀懂,受益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