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T-72主戰坦克,很多人會覺得無比熟悉。
 這種蘇聯1967年開始設計,1973年開始列裝的主戰坦克,盡管有很多質疑,但絲毫不妨礙它及其改進型至今仍是近50個國家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再多的非議,依舊不能否認它是第二代主戰坦克中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一款。T-72的歷史和豐富的實戰經歷,已經寫成了很多專著,今天讓我們進入它的內部,了解其內部裝備。
 歐美坦克專家在研究了繳獲的T-72坦克之后,認為它的很多設計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西方坦克。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塞入了大量武器和裝備,絲毫不顧及車組成員的感受,堪稱“惡魔最好的武器”。T-72主戰坦克的內部已經沒有什么秘密,可能很多人會比照類似的剖面圖表示,內部就是這樣,還有什么好說的?這樣的剖面圖確實很漂亮,但很多細節為了方便展示,都進行了省略。
 這是法國索繆爾坦克博物館收藏的T-72坦克解剖模型,通過它,很多人會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但真正做到深入了解,還是存在問題。
 比如,位于車體前部正中位置的駕駛員,能否進入戰斗室,他周圍的工作環境是什么樣的,如果不是親身進入正在服役的坦克,很難感受得到。

駕駛員的座位,腳踏板和操縱桿都固定在地板上。左手黑色的操縱桿左側是GPK-59陀螺儀和壓縮空氣,右側則是黑色軟橡膠風扇。
 駕駛員通過TNPO-168潛望鏡觀察道路情況,這種潛望鏡還配備了清潔系統,以保證不會因為污染阻礙視線。潛望鏡左側就是火炮位置燈,紅色代表不能出入坦克,綠色代表可以出入。這是因為駕駛員的艙口就在炮管正在下方,炮塔所處的位置會對駕駛員出入構成阻礙和威脅。駕駛員左側還有儀表板,顯示坦克的關鍵數據。儀表板下方是燃油分配閥和蓄電池開關。
 駕駛員右側同樣有一根操縱桿,白色的是檔位桿,右側圓柱狀的是開關艙蓋的控制器。駕駛員兩側都是油箱,右側還有衣服附加的油箱彈藥架。駕駛員通過兩根操縱桿控制兩條履帶,三個踏板(離合器、油門、剎車)來控制發動機,駕駛艙內還安裝了壓縮空氣瓶,用來啟動發動機。
 戰斗室,即炮塔內有兩名車組成員,左側是炮長,右側是車長。由于T-72配備了自動裝彈機,因此只有三名坦克兵即可進行戰斗。坦克內部的空間可以更小一些,這樣坦克外形尺寸會更緊湊,更利于隱蔽,減少被敵方擊中的概率。這是炮長的位置,他的面前左邊是TPN 1-49夜視儀瞄準鏡,右邊是TPD-K1測距儀瞄準鏡,上方是TNP-160觀察潛望鏡。控制臺下方有兩個紅色手柄,控制火炮的轉向和俯仰,以及射擊。
 這是西方世界最早獲得的T-72炮長位置的照片,盡管很模糊,但很多人都驚訝它是如此緊湊,而且布局非常合理。
 左側靠下位置還有炮塔與車體相對關系的指示盤,同時保留了手動操作系統。這是早期型T-72炮長位置的照片,當時還是TPD2-49測距儀瞄準鏡,改進型才更換為TPD-K1。
 炮長右側,炮塔中央就是2A46型125mm主炮。這輛T-72主戰坦克的炮尾采用了醒目的黃色涂裝,通常都是標準的軍綠色。
 從炮長艙蓋向下就看到這樣的情況,主炮占據的空間遠遠大于人員。炮長艙蓋有一個安裝潛渡通氣管的接口,T-72坦克可以潛渡五米深的河流。
 T-72的炮尾,可以看到裝填系統的一部分,底部是轉盤式裝彈機,右側車體內還有固定備用彈藥的炮彈架。主炮射擊后,自動拋殼機將半可燃藥筒的金屬底部拋出炮塔。自動裝填前,火炮會鎖定在4°30′仰角,自動裝彈機隨后將彈丸和發射藥筒裝入彈膛。T-72射速8發/分鐘,如果自動裝彈機出現故障,可以采用人工輔助裝填,射速會大大降低。
 從車長艙蓋向下觀察內部情況。
 車長右側的設備:1. 配電板,2. P-123無線電臺,3. TPU A-1車內對講機開關,4. 電源控制器。
 車長艙蓋可以轉動,這部分通常被稱為車長指揮塔。中央是TKN-3雙目潛望鏡,兩側是TPN-160觀察潛望鏡。照片左下角可以看到并列機槍和控制電纜,如果并列機槍彈藥耗盡,車長需要更換新的彈鏈盒。
 車長指揮塔可以旋轉,因此座圈上有角度,避免車長迷失方向。指揮塔后方就是一挺NSV型12.7mm機槍,車長可以控制機槍射擊地面或空中目標。
 轉盤式裝彈機會自由轉動,根據炮長或車長的命令選擇并裝填彈藥。如果彈藥耗盡,車長需要從身后的彈藥架上取出備用彈藥,裝入裝彈機中。但是,實戰中為了避免被敵方擊中后發生殉爆,T-72通常不會攜帶備用彈藥。只有自動裝彈機中的22發炮彈,射擊完后立刻返回前線基地進行補充。
鉆進T-90M“突破3”坦克內部 增加大量新設備 車長位置今非昔比
鉆進2S5“風信子”自行火炮 俄軍現役主力裝備的內部玄機
鉆進2S7“牡丹”自行火炮 世界威力最強大的203mm重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