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如何從心理上增強免疫力呢? 免疫力的高低會受身體及心理狀況的影響,那么,遇到消極情緒,如何從心理上增強免疫力呢? 應對之法就是積極心理學,就像小固倡導的健康生活 “情志有衡”——正面思維心態好。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等倡導的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又稱“幸福心理學”,旨在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人們獲得幸福感,主要研究習得性樂觀的培養,幫助人們應對負面情緒,促進人體多巴胺的分泌,從而提升自身免疫力。 No.2 建立積極的行為模式的四個步驟 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建立積極的行為模式分為覺察、平靜、接納、認知四個步驟。 覺察:即意識到自己產生了過多的負面情緒。當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人們通過網絡、電視報道、朋友圈等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家人、朋友之間會相互轉發一些未經求證的信息。大家在不知不覺當中“販賣”了焦慮,讓接收信息的人產生焦慮,甚至失眠,這時人們應該主動覺察自身不良情緒的產生。 平靜:覺察到不良情緒之后,我們要盡力做到平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建議早上練習,五次3分鐘左右,當人關注到自己呼吸的時候,心情就會自然地平穩下來。 接納:即自我同情。不要為自身的焦慮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恐慌而恐慌,例如出現搶購物資、搶口罩、甚至搶消毒水等情況,避免加入這種情緒的恐慌。 認知:即建立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是什么導致了不良情緒的產生,最糟糕的后果是什么,發生的概率有多少,這種想法是否有事實依據,依據的來源途徑是否客觀、是否真實。 有沒有簡單、實用的情緒調節方法? No.3 每天學會記錄“三件好事” 好事一:打扮得體,可以給自己化一個美美的妝容。居家生活、朋友圈曬自拍、視頻會議,顏值不掉線。 好事二:可以是一桌好菜。利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營養健康美觀的菜式,提升生活品質和體質,更與一家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