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部的金蓮川草原上,屹立著神秘而雄奇的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遺址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元上都遺址,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規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遺址。其核心區域是規模宏大的城市遺址以及墓葬群,其背景由遼闊而富有蒙古草原特色的自然環境組成,包括濕地、草原、森林、沙地景觀,同時也由特色濃郁的蒙古族人文環境組成,包括祭祀蒼天、敖包以及傳統的蒙古族風情等要素共同組成。 通過考古發掘,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元上都遺址,不僅保存著宮城、皇城、外城、關廂、街道等元代城市遺址,而且保存著中軸線和棋盤街的城市布局。城墻、甕城、城門及大型建筑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見街道、房址及宮城遺跡。 上都城始建于1256年,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時確定的首都。元統一中國后,在北京興筑首都,上都便成為陪都,成為皇帝和大臣們夏季的避暑勝地。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從威尼斯水城來到元上都考察。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述了元上都的繁華:“終抵一城,名曰上都,現在位大汗所建也。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繪有種種鳥獸花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人心目?!?/p> 元上都遺址的人類文明價值難以估量。元上都遺址作為中國元代都城系列中創建最早、沿用歷史最久、保存格局最完整的遺存,為蒙元帝國這一疆土空前廣闊、業已消失的王朝,提供了特殊的見證。 據專家考證,元上都還是北京正北中軸線的交匯點。這是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夔中羽先生偶然發現的。2004年夔中羽先生在觀察北京市航空影像圖時發現北京的中軸線并非正南正北,而是有所偏移。為什么會偏移呢?夔中羽先生開始深入地探究。夔中羽找來了北京至內蒙古的幾張地形圖,當他把九張地形圖連接起來看的時候,一個從沒關注過的地方展現在眼前。他驚奇地發現:北京中軸線往北延伸,它的延長線直指元世祖忽必烈的發祥地元上都。忽必烈因為擁有上都,所以擁有了蒙古汗國,進而建立了大一統的元王朝。因此,忽必烈始終把上都作為其統治的根本,在興建元大都時,也把上都放在了元大都的中軸線上,從而使元大都時就確定下來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并不與子午線平行,而是偏離子午線二度多。 |
|
來自: 昵稱6639594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