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詩歌如日破曉,大唐榮耀曠古無兩,如果將唐朝比擬為一片煙霞彌漫的湖泊,那么李白、杜甫等眾批乘舟而行的人,則用沉博絕麗的筆觸努力地沖破圍住湖泊的堤,將湖泊的無限風光完全釋放到人間流淌,從此一發不可收,縱讓我們驚嘆了千年,可還是覺得不過癮。然而,乘舟的人多了,便有相互推搡擠讓的現象出現。 李白是勇者也是標桿,是美酒品嘗師也是名篇發明家,他的影響力自不必多說。可是隨著他的駕鶴西去,大唐詩壇少了一位仙兒,后來者能補上這個空缺嗎?幸運的是后繼有人,無數扁舟迅速起航,希圖以驚世的詩篇為大唐的榮耀刻上自己的形狀。于是,一位名為張祜的小伙子出現了。 張祜,一個不太熟悉的名字,但是他卻擁有成為大文豪的各種潛質。首先,張祜出身名門,人稱張公子,家世顯赫,被譽為“海內名士”,這是輿論潛質;其次,張祜才華滿腹,受過很多名士的推薦,宰相令狐楚就曾表薦之;最后,張祜寫下一首詩,名動天下,驚艷詩壇,引發廣泛關注,可謂是一夜成名。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張祜這個小伙子會名正言順步入高級玩家行列時,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了,他就是元稹。理由沒別的,就是看不慣你!開玩笑的,由于二人存在仕途利益沖突,元稹其實是怕張祜勢力壯大,會威脅到自己的名利和地位。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神仙之作,才有如此之名呢? 《宮詞二首(其一)》唐·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何滿子是一首唐教坊曲的名字,其曲調悲絕,白居易說它“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可見是那種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的曲子。據說此詩是描述唐武宗與孟才人之間的愛情:武宗病重,命孟才人歌《何滿子》,不久后武宗駕崩,孟才人亦自絕于人世。張祜便寫下《宮詞》予以紀念。 這首詩極為簡單,一讀便懂,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卻無窮無盡,取之不竭。首句是從空間上描寫,表離家之遠,次句是從時間上描寫,表離家之久。這兩句詩使用簡單直白的數字關系,凸顯出高度的概括性,一下子就將女主角的千愁萬緒爆發了出來,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前兩句已經將情感渲染到了極點,接下來所有人都在等待作者怎樣將這份愁恨完美展現出來。張祜是聰明的,他將一首眾人皆知的悲曲《何滿子》擺了出來,使人直接就遁入進了那種感受里,雙淚落君前,清楚、簡潔、直觀,不摻雜任何主觀色彩,卻能極大調動讀者的主觀情緒,可謂是技藝超高。 這首詩與元稹的一首詩頗有相似之處,《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也是運用簡潔直白的語言,將巨大的情感包裹在其中,只等讀者去細細發掘。或許,這也是元稹決定diss張祜的一大理由。作為朝廷元老級大拿,元稹聯合好兄弟白居易一起發難,對張祜進行仕途制裁。 元白這一對青樓兄弟形影不離,遇上事兒了那更是同仇敵愾般一致對外。二人身居高位,尤其在科考方面勢力滲透得很深,于是一場針對張祜的聯合封殺正式展開。張祜雖有家族背景,卻仍舊是寡不敵眾,因此,這個潛質滿滿的年輕人就被斗下去了。后來,他放棄仕途之路,寄居淮南地區,隱居以終。 有人評價張祜是繼李白之后的又一位天才式詩人,一首《宮詞》看似簡單卻十分不簡單,膾炙人口的程度幾乎能與《靜夜思》相抗衡,可惜了造化弄人,可惜了文人相輕,在元稹和白居易的封殺下,張祜只好從還未登上去的歷史舞臺退了下來,令人唏噓不已。或許他若能如愿,是否還能創作更加廣闊的輝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