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懶”的詩人,可以算是張若虛。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好在哪里? 這首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風格清麗。從景色入手描寫,勾勒出一幅非常美好的畫面,繼而氣勢恢宏,景象壯觀。緊接著,作者又接連發問,把眼前的景色與時空的交錯結合在一起,使得全詩意境悠遠,回味深長。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緊扣主題,卻一唱三嘆 春水已經溢滿池塘,和海面平齊。而那一輪明月,就像從潮水中涌出來一樣。月亮的光輝隨著水波蕩漾,試問,哪里的江河沒有月光?江河婉轉流淌過開滿鮮花的草甸,月光下林間的花木晶瑩剔透。江水和月光連在一起,纖塵不染。清澈的天空中,只有一輪明月高懸。 江上是誰最先看到月亮?而月亮最先照到的又是誰呢?人生不過百年,一代一代的更迭著。但江上的月光卻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天上的月亮是在等著什么人嗎?沒有回答,只有那滾滾流去的江水。 游子像浮云一樣飄走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而憂愁的女子站在離別的青楓浦無限的哀愁。月光照進她的門簾,關不住,照在她洗衣服的石板上,拂掉了又還來。她想:可能此刻和游子仰望著同一輪月亮吧,只是無法通信息,希望我能像月光一樣去到你身邊。 鴻雁能飛很遠,卻飛不出月光,春天已經過了一半了,還是不能回到家鄉。月亮慢慢沉下去,沉入了海浪里,不知道有誰能夠趁著月光回家,月光無語,靜靜地照在江邊的樹林。 這首詩隨著月光,一路走,一路看,寫了離思,寫了鄉愁。以月為視角,俯瞰整個世間的悲歡離合。 就像聞一多評論的:這首詩是詩中之詩,頂峰間的頂峰! |
|
來自: DavidCCH > 《李商隱等之詩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