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經典古詩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文化更是璀璨多姿。我們古人在詩詞方面,經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膽創新,所以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堪稱”奇妙“的古詩。 這些古詩整體新穎,結構獨特,充滿審美情趣,而且,其藝術上更是能達到一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頂針詩 詩的每一句的最后4個字又作第二句詩的開頭4個字或3個字。14個字的2句話,能演變成28個字的4句話,這就是〝頂針詩〞。 《松月》 【元·明本】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無窮。 松生金粉月生免,月抱龍珠松化龍。 月照長空松掛衲,松回禪定月當空。 老僧笑指松頭月,松月何妨一處共。 賞析:這首頂針詩描寫了老僧松下觀月的情景,情景交融,情意濃濃。 半字詩 將“半”字嵌入詩歌,往往會起到字半功倍的效果。大凡讀過唐詩的人,對半字重疊的詩句并不陌生,譬如李商隱的“半作障泥半作帆”、白居易的“半江瑟瑟半江紅”,以及杜甫的“半入江風半入云”和元稹的“半緣修道半緣君”,都是通過半字的渲染,將詩的意境推向更加高深的層次。這就是半字詩的魅力。 《半字歌》 【清·李密庵】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賞析:這首半字歌流傳最廣。全詩巧妙套用”半“字,一點不顯啰嗦或累贅,讀罷給人一種重復而鏗的美。 一字詩 “一”字筆畫最少,可是經詩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為神奇?!兑蛔衷姟分杏昧硕鄠€“一”字,真是錯落有致,含義不俗,有“獨”、“一”、“滿”、“全”等多老翁垂釣圖;“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兩首詩都是連用十個“一”字,并不給人以重復單調的感覺。 《無題》 【清·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賞析:清代才女何佩玉,據說最擅長作數字詩,一日在外觀景,情由心生,故而作此詩。 嵌字詩 廣義的說,按照修辭格'鑲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詩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詩、地名詩、藥名詩、建除詩、八音詩、六府詩等都是嵌字詩。狹義的嵌字詩,專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別有意義的詩體,即'鶴頂格'。 【明·王陽明】 象棋在手樂悠悠,卒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墮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起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士入山川逐波流。 炮響一聲天地震,相若心頭為人揪。 賞析:詩中嵌:象、卒、兵、將、馬、士、炮、相。傳說王陽明幼時癡棋而寢食皆廢,母將棋子丟入河中,因有此詩。 復字詩 復字詩,是在每句詩中重復嵌用同一個字。它與聯珠詩相似,但聯珠詩中如唐寅《花月吟》,是在每句詩中重復嵌用“花”、“月”兩個字,而復字詩每句只能用同一個字,而且可以復用兩三次。它又與同頭詩相似,但同頭詩必須把同一個字置于句首,而復字詩則不一定,可置于句首,也可嵌于句中。 《黃鶯兒》 【明· 楊慎】 楊柳織春愁,鎖愁眉倚畫樓,紅愁綠慘花枝瘦。 舊愁未休,新愁再投,幾番愁殺黃昏后。 掛愁鉤,將愁問月,愁見楚云收。 賞析:這首散曲寫女子春愁之重。開頭二句從王昌齡《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化出。“楊柳”、“紅愁”、“掛愁鉤”等句用的是移情手法。 同頭同心詩 每句首字與句最中之字皆相同,便是所謂的”同頭同心詩“。這中詩文一般很少見到,只是古人作為文字樂趣而玩的一種文字游戲,就相當于古時的”惡搞“古詩吧。 獨守一方土,獨耕一畝田。 獨居一斗室,獨享一朝閑。 賞析:每句首字皆為”獨“,每句中字皆為”一“,同頭同心,可謂秒之又秒。 回文詩 回文詩,也寫作'回紋詩'、'回環詩'。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 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蕩氣回腸,意興盎然的美感。 《回文旋圖詩》 開篷一棹遠溪流,走上煙花踏徑游。 來客仙亭閑伴鶴,泛舟漁浦滿飛鷗。 臺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偎林傍水綠悠悠。 賞析:這首詩可倒讀為——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臺。鷗飛滿浦漁舟泛,鶴伴閑亭仙客來。游徑踏花煙上走,流溪遠棹一篷開。 寶塔詩 寶塔詩從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數,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疊成兩句為一韻。直至從一至七字,對仗工整,讀起來瑯瑯上口,聲韻和諧,節奏明快,有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之感。像這樣字數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詩橫寫,外形就像古代的寶塔一樣,底寬上尖,中間逐層收縮像等腰三角形。 《山》 【唐·令狐楚】 山 聳峻,回環 滄海上,白云間 商者深尋,謝公遠攀 山巖泉滴滴,幽谷鳥關關 對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閑 賞析:據《唐詩紀事》所載,此詩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長安興化池亭飲宴席間,為白居易分司東都送行而作。 數字詩 數字詩又稱數名詩、數詩、雜數詩等,是嵌名詩的一種,每句都嵌同一個數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則為藏頭數字詩。 《 山村詠懷 》 【宋· 邵康節】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賞析:這首數字詩巧妙的用數字一到十,把一路的風景與發生的事情都描述了出來。讀來朗朗上口,韻味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