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為擴建燕京城瘟疫爆發 金海陵王完顏亮,擱現在說是黑龍江人。公元1151年,準備將都城從黑龍江遷到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咱們的北京。為此開始擴建燕京城,建造新的宮殿。 對于完顏亮咱們多說一句,這個皇帝1161年在瓜洲渡江作戰時被部將完顏元宜殺死,死的時候40歲。死后先被降為海陵煬王,但是不久又由“王”被貶為平民百姓。作為皇帝他獲得了一個皇帝常有的評價:荒淫無度,但同時對他還有一個評價是勵精圖治。 錯來,他最牛的不是當皇帝,而是寫詩詞。 在歷史上,他被評為著名的文學家,詩詞冠絕當時。“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您看他的詩寫的不錯吧,至少我是讀懂了,大餅若在手,肯定不用喝西北風了…… 咱們書歸正傳,為建設北京,完顏亮皇帝征調20多萬工匠和民夫,在監工的強迫下,民工的勞動強度特別的大,又趕上北京的三伏天,導致瘟疫爆發,好多民工被傳染。 《金史》記載,海陵王下旨讓燕京五百里范圍內的醫生來給這些民工治療,官府免費發藥。還許諾治愈率高的醫生給官做,差一些醫生給獎金,再差一些的醫生那就在民政部門給掛個號。 元朝:餓病瘟疫連年 元朝第九位皇帝做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他與元朝第八位皇帝海山,也就是他哥哥約定:哥哥死了,兄弟當皇帝,兄弟死了再把皇位傳給侄子。這位力八達皇帝接了他哥哥的皇位,但死后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這位元朝皇帝執政的第三年,1313年冬天,北京發生了大瘟疫。 元朝也實行醫師執業注冊許可,行醫必須由官府許可,并由太醫院統一管理。疫情發生后,官府組織醫師開展治療。官員到疫區巡視,官府開辦惠民藥局,安排醫師分發藥物,開倉賑濟。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元順帝當政期間北京發生了兩次大的疫情。 因為朱元璋攻打北京時,元惠宗實行不抵抗政策,僅部分家屬逃往上都錫林郭勒盟草原,后又逃至應昌,因為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抵抗,故在明朝史書中都以元順帝稱呼他。 他最牛的也不是當皇帝,是當木匠,有魯班天子的稱號,據說他設計制造的計時器分秒不差,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和這位元朝皇帝比那可就差遠了。 1354年,北京發生大饑荒,據史料記載發生人吃人的事情,并發生大瘟疫。僅過四年,1358年至1359年,北京又發生大規模的瘟疫。 為什么這么密集的發生瘟疫呢?因為天下已經大亂。 這時的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大批難民為躲避戰火逃到京城,這是造成北京大饑荒的主要原因。 當時北京真是特別的慘,京城內外到處能看到倒臥,死人橫七豎八的躺著。 知名的外國太監,高麗人樸不花為了撈個好名聲便出錢藏人,從都城到盧溝橋,一路挖坑分男女深埋,一共埋葬了20萬人。 據史料記載,1358年到1359年,北京城餓死、病死的人接近100萬,在元都城齊化門、平則門等11個城門外都有萬人坑。 明朝:在瘟疫中滅亡 明朝災疫橫行,明憲宗、嘉靖、萬歷、崇禎年,北京發生好幾起大的瘟疫,天災人禍注定了明朝的滅亡。 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成化,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還算英明寬仁,平反了于謙的冤案,但是在也荒淫無度,任用奸邪,建立西廠。但成化瓷被譽為稀世珍品,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 成化六年(1470年),北京地區遭遇特大旱災,第二年(1471年)發生了饑荒,這年五月,大瘟疫流行,不僅老百姓,很多軍人都成為倒臥,死在路邊。成化帝發布特別命令,讓五城兵馬司在京城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阜成門外,設置墳地,有官府收葬尸體。 嘉靖帝朱厚熜,在位時間長達45年,其中首輔嚴嵩專國20年。嘉靖皇帝信道,上朝時不穿龍袍穿道服。因為羊力鹿力虎力大仙的故事,嘉靖帝覺得在影射朝廷,專門發出重要指示,要讓《西游記》成為禁書。他大興土木,揮霍浪費,民不聊生,海瑞在奏疏中稱民間把“嘉靖”稱為“家凈”。 嘉靖三年(1554年),四月,北京城內外發生大瘟疫,死者無數。官府讓太醫院發藥,戶部和錦衣衛用155萬斤米熬粥救濟災民。官府提供草席,讓北京的居民負責埋葬死者。 萬歷和崇禎年間發了了幾次大面積的鼠疫,這是因為饑荒中的民眾為了生存挖開老鼠洞,吃掉了老鼠儲存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中有鼠疫桿菌,造成鼠疫流行。 萬歷皇帝朱翊鈞10歲即位,整整做了48年的皇帝,但有28年都不去上班,是個無道昏君。但因為有首輔大臣張居正的大力改革,實現了“萬歷中興”。 萬歷年間,官府的賦稅勞役越來越重,又趕上發生全國性的大旱災。萬歷、崇禎年間,自然災害多次發生,在華北很多省市發生的鼠疫,最終在山西形成大爆發。疫情的癥狀是,人的脖子會腫脹變大,一兩天后就會死亡,被稱為“大頭瘟癥”。 萬歷十年,這場鼠疫傳播到了河北宣化,宣化是當時有很多駐軍的軍事重鎮。冬天就傳到北京,來年又向南方傳播。 當時北京當地人記載,京城內和通州、霸州、文安、保定等地都發生了疫情,因患“大頭瘟癥”死者不計其數,因為害怕傳染,即使至親死亡了也不敢吊唁。 這場瘟疫造成百姓的死亡率達到十分之四。 萬歷十五年,天旱少雨,京城內外又發生災疫,普通百姓沒錢買藥。官府采取措施,讓太醫院選好大夫,并把這些大夫安排到京城各地行醫問診。官府還由太倉庫撥款,給患病家庭銀子六分、錢一文。由五城御史負責,防止工作人員作弊和沒病的人冒領。 太醫院統計,從5月15日開始,每天有一兩千人問診給藥,一個多月后疫情緩解,共就診19590人,用藥物14668斤8兩。 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李自成攻破北京時,自縊于煤山,終年三十四。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鼠疫再一次傳入北京城。 崇禎時有個叫劉尚友的人記錄了北京城中的情況:夏秋季節北京發生瘟疫,感染疫情后人身上會有個大肉球狀的隆起,用不了多大會兒就死了,這次的疫情被叫做“疙瘩瘟”,北京人有百分之四五十感染了瘟疫。第二年春天又出現了吐血癥狀,出現這種癥狀半天就死了,有的一家有好幾人因為疫情死亡。 這種疙瘩瘟,是腺鼠疫患者,因為鼠疫引起淋巴結腫大。 清朝文獻記載,崇禎十六年(1643年)北京城的鼠疫,因鼠疫死亡的人數不計其數,十室九空,有的甚至全家無人幸免,尸體無人收斂。 《甲申朝事小紀》說,崇禎十六年二月北京城發生大規模瘟疫,死人太多,白天仿佛能見到城中處處鬼影,人和鬼魂混在一起,分不清楚,做買賣的商人經常收到紙錢,于是做買賣的商人會把錢扔到水里,有聲的是錢,無聲的是紙。鬼太多了,都成群結伙,在墻上和房頂上走,戲弄活人。每天晚上鬼會哭喊,活人不僅能聽到聲還能看到鬼影。 不僅北京城里疫情嚴重,郊區也同樣不能幸免。通州挨著家的傳染,有的一家子都死了。昌平州記載,看見鼠疫患者就會被傳染致死,有整家因瘟疫滅門的。看來這個鼠疫傳播距離比較遠。河間府景縣(當時屬于北京)鼠疫患者吐血像是西瓜汁一樣,立刻就死了。 《明史記事本末》中說,京城的軍營也是鼠疫大范圍傳播,許多軍人感染鼠疫,以至于北京城墻上,平均每三個垛口才有一個瘦弱無力的士兵把守,這樣的城防怎能抵擋李自成士兵的進攻。 崇禎十六年10月初,北京來了一個后補縣佐虛職的福建人,他發現了放血療法可以治鼠疫,每天排隊看病的人達到數萬人。崇禎十七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的時候,這位福建人被李自成的士兵殺害了。 崇禎十六年冬天北京下了大雪,許多老鼠被凍死,同時因為人死的太多,人口密度下降,在加上刺血療法治療,鼠疫逐步得到控制。 據估計,明朝萬歷、崇禎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三省人口死亡總數至少達到1000萬人以上。由于鼠疫流行,再加上旱災、蝗災及戰亂等原因,華北地區死亡人數可能會更多。明朝氣數已盡,清兵順利入主中原乃是天意。 清朝:瘟疫使“高考”改期 清朝歷史267年,有史書記載的北京城內外有15個年份發生瘟疫。 小小的天花病毒,始終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也改變了清朝的國運。從歷史記載上看,鼠疫威脅的是底層民眾和士兵,天花則對達官貴人帶來更大的打擊。 《清實錄》上說,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京城痘疹(天花)流行。順治六年正月,順治帝為躲避天花,朝賀活動取消。順治九年正月,順治帝在南苑躲避天花,朝賀活動取消。 有關清初的兩樁大事,一是順治的暴斃,二是康熙的登基。都與痘疹有關,順治帝死于痘疹,而之所以康熙能繼位,是因為他出過痘疹。 康熙可是一代明君,關于康熙咱們就不用多說了,那么多影視劇可供參考。 康熙朝的時候,北京城發生兩次大的瘟疫。康熙十九年(1680年),從春天到夏天,通州沒有下雨,造成瘟疫大流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京城又發生痘疹大流行。 道光帝當政期間清朝逐漸陷入危機,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 這位皇帝剛一當政(1821年),七月北京城內外,發生霍亂,貧困的老百姓沒有藥,好多人生病而死。到了八月,死者不計其數,導致恩科鄉試改期進行。官府調動銀兩二千五百兩,分給京城各處制備藥材和棺材。 平谷、通州、昌平疫情嚴重,1824年,從春天到夏天瘟疫大流行,有趕上前一年糧食收成不好,老百姓沒有余糧,造成死者不可勝計,有的全家病死無人埋葬。 同治帝時期,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后平定陜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后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同治帝當政時期,京城、延慶、通州等地發生過3次大的疫情。 光緒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但最終失敗。實行“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夏天,因為全國各地連年發生水災,流離失所的農民逃難到京城,造成北京瘟疫流行,城墻下的路旁到處可見男女老幼病死的尸體。 宣統帝,也就是溥儀時期,1910年2月,東北發生大規模鼠疫,死亡率極高,并迅速傳入京城,迫于各方壓力,清政府起用了醫學博士伍連德開展防疫工作,采取當時最新的防疫方法,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消滅了疫情。 隨著醫學發展,清朝對于瘟疫的預防措施比較有力,比如應對天花,在京城東西南北各確定一個村,作為隔離點。如果有出痘的人,放出城到集中隔離點居住,防止傳染。蒙古的王公出痘疹,可以不到京城朝拜皇帝。應對鼠疫,清政府動員市民清掃衛生,捕捉老鼠;在內外城分設防疫局,在永定門外設立防疫室和隔離所。 近現代:瘟疫得到科學防治 1935年至1945年,戰爭成為瘟疫的溫床,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國際法定的有鼠疫、霍亂、天花、斑疹、傷寒和黃熱病等5種瘟疫,除黃熱病外,其他四種瘟疫經常在我國發生,禍國殃民。 日偽時期,據1942年中共北平豐灤密縣委總結報告,敵人把我16、12、13、14、8 區和7、5區一部分所有房子完全燒凈拆毀,群眾被趕到人圈,幾家住在一個小草鋪,由于混雜擁擠,造成瘟疫大流行,一個人圈400人,多的死亡160多人,少的死亡86個人。 1947年5月至11月,北平發生霍亂,當時的市政府衛生局開始預防注射消毒,注射人數160萬,相當于當時京城和城郊全部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全部注射。市政府發布命令不注射或者偽造注射的人將按照傳染病防治條例從嚴懲處。 1949年10月27日,察北鼠疫傳播到張家口,京綏鐵路6班列車被迫停運。28日,北京市召開會議城里防疫委員會,指令在朝陽門、永定門、西直門實施檢疫,經過檢疫才準入城,發現可疑患者,送往傳染病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城區和郊區都成立了人民衛生小組,發動群眾開展大掃除運動周,開展捕鼠滅跳蚤運動,一周內清理垃圾渣土3187噸,第一期捕鼠42231只。12月6日,察北鼠疫被撲滅,北京解除封鎖,停止檢疫。 2003年非典,對于北京人來說記憶猶新。3月6日接報非典疫情,直至4月上旬,當時的新聞還是比較樂觀,所以戴口罩的人不多。截至2003年5月18日,全國累計確診非典4698例,其中2434例在北京。過半數,通過數字您可以看出當時北京疫情的嚴峻。 面對非典,全市人民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科學防治,最終戰勝了疫情。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