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黃龍湯 |
【漢語】 | Huang Long Tang |
【英文】 | Yellow Dragon Decoction |
【分類】 | 瀉下劑 |
【出處】 | 《傷寒六書》 |
【組成】 | 大黃 (9g) 芒硝 (12g) 枳實 (6g) 厚樸 (3g) 當歸 (9g) 人參 (6g) 甘草 (3g) (原書未著用量) |
【用法】 | 水煎服。加桔梗3g,生姜3片,大棗2枚,芒硝溶服。 |
【功用】 | 攻下通便,補氣養血。 |
【主治】 | 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自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腹痛拒按,譫語,身熱口渴,神疲少氣,譫語,甚則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
【病機】 | 本方證因邪熱與燥屎內結,腑氣不通,氣血不足所致。邪熱入里,與腸中燥屎互結,腑氣不通,故大便秘結,脘腹脹滿,疼痛拒按,身熱口渴,舌苔焦黃或焦黑,或自利清水,色純青之“熱結旁流”等陽明腑實之證。或因素體氣血不足,或因里熱成實而延誤失治,耗傷氣血,故神疲少氣,脈虛。里熱熾盛,熱擾心神,神明昏亂而正氣欲脫,則見神昏譫語,肢厥,循衣撮空等危侯。本證里實而正虛,治當瀉熱通便,補氣養血,邪正兼顧。 |
【釋疑】 | 本方既用大承氣湯之意,大黃的煎法為何不后下?本證熱結里實雖重,但氣血不足,正氣欲脫。如攻下過猛,恐有元氣下脫之虞。攻實要防脫,治病要留人,故本方雖有大承氣湯的組成,而大黃不后下,則攻下之力較大承氣湯緩和,是 “治之以峻,行之以緩” 的用法。 |
【運用】 | 1. 辨證要點:本方為攻補兼施的代表方,又是治療陽明腑實兼氣血不足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大便秘結,或自利清水,脘腹脹滿,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舌苔焦黃或黑,脈虛為辨證要點。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傷寒、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老年性腸梗阻等屬于陽明腑實而兼氣血不足者。 3. 注意事項:寒積便秘以及氣虛、陰虛、血少之虛秘均禁用。 |
【附方】 | 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細生地五錢 (15g) 生甘草二錢 (6g) 人參另煎,一錢五分 (4.5g) 生大黃三錢 (9g) 芒硝一錢 (3g) 玄參五錢 (15g) 麥冬連心,五錢 (15g) 當歸一錢五分 (4.5g) 海參洗二條,姜汁六匙,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姜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湯一劑。余參或可加入。功用:泄熱通便,滋陰益氣。主治: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倦少氣,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
【方歌】 | 黃龍湯枳樸硝黃,參歸甘桔棗生姜, 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