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在生活中,一個人想要成功,除了要有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識人。一個人再有本事,但是識人不明,總是誤信別有用心的人,就很容易吃虧上當。 鬼谷子的高徒孫臏就是這樣,他把同門師弟龐涓當成至交好友。他藝成出山后,到魏國去投奔龐涓,本想與龐涓一起建功立業(yè)。沒想到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華,在魏王面前設(shè)計陷害了孫臏,導(dǎo)致孫臏受到臏刑,失去了雙足。這其實就是不懂識人,而給自己帶來大禍的典型。 生活中還有的人,他們出身并不好,能力也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是他們識人有術(shù),就能夠結(jié)識到人生中的貴人。一旦得到貴人相助,很可能讓他從此發(fā)達富貴。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識人的好處很多,但是想要把人看清卻很難,生活中有什么識人技巧呢? 現(xiàn)在的人經(jīng)常在酒桌上交際應(yīng)酬,很多人都難免會在酒桌上表現(xiàn)或者偽裝自己,所以懂得在酒桌上識人,才能結(jié)識有益的人脈。今天分享的主題就是飯局識人術(shù):酒桌上,有這二個表現(xiàn)的人,往往難成大器,很準。 一、別人請客時,點很多價格昂貴的菜 在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這樣一種情況,就是一個人有了值得高興的事情,所以邀請朋友們一起吃個飯,大家一起慶賀一下。或者一個人有求于別人,需要請托別人辦事,于是把人邀請到飯局上。在請別人吃飯的時候,大家推杯換盞之間,更容易把事情談成。 在宴請別人的時候,有時候主人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往往在安排了宴席之后,還會對客人說,怕自己安排不周,請客人再點幾個適合自己口味的菜。 一般這種情況,其實都是禮節(jié)性的問詢,不過是請客的人在說客套話。客人一般都是遵循客隨主便的原則,對請客的人說,這些安排已經(jīng)很好了。大家互相禮讓一番,都表達了心意,這都是酒桌上的應(yīng)有之義。 但是有時候,還真的有客人很不客氣,不懂得人情世故,不顧及飯局禮儀,真的拿起菜單來繼續(xù)點菜。而且他們生怕別人請客的時候,自己吃不好,就像吃了什么大虧一樣。所以什么菜貴就點什么,絲毫不客氣,更不會顧及請客之人的感受。其實這種行為,就是一個人自私自利,難成大器的表現(xiàn),對這種人,我們盡量少交往。 二、在酒桌上貪杯,喝醉之后酒品不好 在酒桌上交際應(yīng)酬,雖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比如說可以加深跟朋友之間的情誼。有很多難辦的事情,在酒桌上更容易辦成。還有的人,能夠在酒桌上結(jié)識對自己有益的人脈,這樣更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喝酒傷身,經(jīng)常在酒桌上交際應(yīng)酬,跟別人逢場作戲,帶著虛偽的面具做人,這樣會讓我們身心俱疲,所以很多人對酒場都非常反感。 不過,現(xiàn)代人的社交,經(jīng)常離不開各種飯局,這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人生中的現(xiàn)實。其實大家在酒桌上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吃吃喝喝,而是為了交朋友、拉關(guān)系,拓展自己的人脈。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 但是酒桌上也會有一種人,他們沒有什么進取之心,參加飯局的目的也并不功利,不是要結(jié)識有用的貴人。而是他們有嗜酒的愛好,所以會想方設(shè)法參加各種飯局。別人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們是上了酒桌就喝醉。而且還經(jīng)常鬧出酒后失德的笑話,要么是說別人不喝就是看不起他,讓人下不來臺。或者是喝多之后,喜歡跟別人較勁,說一些自吹自擂的話。這種人經(jīng)常貪杯誤事,無法節(jié)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難成大器,最好敬而遠之。 曾國藩說過:“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這句話其實把酒桌上的情況,描寫的非常生動。一個人想要戒酒,就看看酒桌上喝醉的人,看到他們出丑的樣子,自己就會心生警醒,不敢再喝多了。 其實這句話,也是一句識人的經(jīng)驗之談。一個人沒喝酒的時候,往往很會偽裝自己,但是喝多了之后,就會自曝其短。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喝醉,不僅能看到酒桌上的眾生百態(tài),也能看到喝醉之人的真實品行。 在酒桌上識人,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根據(jù)對方的言行,判斷他內(nèi)心的動機,這就是以心鑒人的識人術(shù)。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就能看人一看一個準,快看看你都學(xué)會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