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說過:“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會覺得,現實根本就是跟這句話相反的。 其實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感到自己非常的孤獨,特別是那些沒有了老伴的老年人。覺得自己現在不中用了,不能在生活上幫助子女。到頭來還會給子女帶來一些麻煩,讓別人所嫌棄。 現在的人,還是很尊老愛幼的。只要不是一些特別過分的老年人,對于年輕人而言還是比較敬重的。 有句話說:“不是老年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現實中有的老年人確實非常的惹人厭。所以我們就要以此為借鑒,不能成為招人嫌的老年人。 而人到了晚年,要是不想惹人嫌就要做好以下的3點,才會被人所敬重。 一、不倚老賣老,把年齡當借口戴維·德克爾說:“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 前幾天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有一個年輕人,辛苦工作了一天剛剛下班。坐在公交車靠邊的位置,靠著窗,累的睡著了。 過了幾站,一位老年人上來了。刷了老年卡后,用眼睛掃了一眼車上的座位,發現都被人坐了。老人走了幾步,站到這個年輕人的旁邊,想要讓他讓座。而此時的年輕人早已進入了夢鄉,根本就不知道身旁的事情。 而那個老年人,看年輕人不為所動。認為他是在裝睡,便用手拍了他幾下。而年輕人睜開了朦朧的雙眼,顯得有點蒙。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這個老年人,就對他破口大罵起來。 說:“你這個人,一點尊老愛幼的美德都沒有,真是枉為人”。而這個年輕人,也沒有去回應他什么,只是站了起來,把座位讓給了他。 其實這個老年人是一個身體非常健全的人,站一下子根本就沒有什么,但是他卻認為自己的年齡大,別人就應該把座位讓個自己。 尊老愛幼的確是傳統美德,但是有的老年人,就會以自己的年齡大為借口。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尊重自己,凡事都應該先照顧自己。 但是要明白尊重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別人才能被別人所尊重。而一味的倚老賣老就只會讓人所討厭,所嫌棄。 所以人到晚年,要想不讓別人所嫌棄。就不要倚老賣老,用自己的年齡為借口。 二、拋棄懶惰,做個衛生的老人雷伊說:“一只懶惰的羊連對自己身上長的一毛一也覺得負荷沉重。” 有的人到了晚年,對于個人的衛生便懶得打理了。平時根本就不注意個人的衛生,邋里邋遢的。其實年紀大了,也不用像年輕人那樣子精心打扮,但是起碼也要讓自己衛生一點。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的年輕人不讓老年人碰自己的孩子,就是由于有些老年人,實在是太不注意衛生了,手臟了也不去洗干凈。甚至有的老年人,衣服都可以好幾天都不換。 而要是長期以往這樣下去,便會受到子女的嫌棄。所以在個人的衛生上,不論年紀多大,都應該要注意衛生,既為了自己的健康,又能夠讓子女待見,何樂不為呢? 因此,雖然人到了晚年,但是也要拋棄懶惰,做個衛生的老人。 三、不要在子女教育孫兒的時候,盲目的插手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過:“雖日愛之,其實害之”。大概的意思就是,雖然說是愛它,其實是在害它。 在生活中,有的時候對孩子也是如此。人們都說隔代親,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老年人帶孩子的時候,常常狠不下心,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他買什么。而也因此,對孩子太過于溺愛。 朋友小媚的兒子今年六歲,但是非常的蠻橫不講理。而這也跟他的奶奶有關,平時小媚的兒子想要什么他奶奶就給他買什么。 有一次,她們三個人去超市買東西。經過賣玩具的地方時,她兒子看到一件比較大型的玩具就想要。小媚跟他說家里的玩具已經很多了不能買了,而不講理的兒子,便哭喊了起來。 但是小媚心想不能老是任由他這樣,便狠下心來教育了幾句。不管他怎么哭鬧,都不妥協,想讓他知難而退。 但是他奶奶就不樂意了,說他喜歡給他買不就行了,說完便去哄孩子了。而小媚便反駁了她奶奶說:“孩子不能老是慣著他,會慣壞的”。但是,他奶奶跟本就聽不進去小媚的話,還是執意去幫孩子買了玩具。 其實老年人對孩子確實是比較溺愛的,根本不聽子女的勸告。表面看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如果要是不懂得改進,那么最終肯定會跟子女引發矛盾的。 而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自己總是盲目的插手,那么也肯定也會被子女所厭煩的。 人到了晚年,要是不想讓人嫌棄,就一定要做到以上的幾點。想要晚輩尊重自己的前提,就是做一個明事理的老年人。 不要過多的去干涉年輕人的事情,要知道自己的定位。也不要用自己的輩分,去壓迫自己子女,給自己的子女帶來麻煩。 而人到了這個年紀了,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最重要,要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凡事都不要瞎操心了,享受當下就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