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本草綱目在線閱讀(第22頁)

     高山仙人掌 2020-03-23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扁青
    內容:(《本經》上品)
    【釋名】石青(《綱目》)、大青。
    時珍曰∶扁以形名。
    【集解】《別錄》曰∶扁青,生朱崖山谷、武都、朱提,采無時。
    弘景曰∶朱提音殊匙,在南海中。《仙經》、俗方都無用者。
    普曰∶生蜀郡。
    恭曰∶此即綠青也。朱崖以南及林邑、扶南舶上來者,形塊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
    時有空者。武昌者,片塊小而色更佳。簡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淺。
    時珍曰∶蘇恭言即綠青者非也,今之石青是矣。繪畫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俗呼為大
    青,楚、蜀諸處亦有之。而今貨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頭青,種種不同,
    而回青尤貴。本草所載扁青、層青、碧青,白青,皆其類耳。
    【氣味】甘,平,無毒。普曰∶神農、雷公∶小寒,無毒。
    【主治】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瘡不瘳,破積聚,解毒瓦斯,利精神。久服輕身不老(《本
    經》)。去寒熱風痹,及丈夫莖中百病,益精(《別錄》)。
    治丈夫內絕,令人有子(《吳普》)。吐風痰癲癇,平肝(時珍)。
    【附方】新一。
    頑痰不化∶石青一兩,石綠半兩,并水飛為末,面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吐
    去痰一、二碗,不損人。(《瑞竹堂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白青
    內容:(《本經》上品)
    【釋名】碧青(《唐本》)、魚目青。
    【集解】《別錄》曰∶白青生豫章山谷,采無時。可消為銅劍,辟五兵。
    弘景曰∶醫方不用,市無賣者。《仙經》三十六水方中時有須處。銅劍之法,在九元子
    術中。
    恭曰∶此即陶氏所云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白如碧,亦謂之
    碧青,不入畫用。無空青時亦用之,名魚目青,以形似魚目故也。今出簡州、梓州者好。
    時珍曰∶此即石青之屬,色深者為石青,淡者為碧青也。今繪彩家亦用。《范子計然》
    云∶白青出弘農、豫章、新淦,青色者善。《淮南萬畢術》云∶白青得鐵,即化為銅也。
    【氣味】甘、酸、咸,平,無毒。普曰∶神農∶甘,平;雷公∶咸,無毒。
    【主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本
    經》)。
    【附錄】綠膚青 《別錄》曰∶味辛、咸,平,無毒。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惡瘡。
    不可久服,令人瘦。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山谷。
    弘景曰∶俗方、《仙經》無用,人亦不識。
    碧石青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明目益精,去白癬,延年。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膽
    內容:(《本經》上品)
    【釋名】膽礬(《綱目》)、黑石(《吳普》)、畢石(《本經》)、君石(當之)、銅勒(《吳
    普》)、立制石。時珍曰∶膽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礬,呼為膽礬。
    【集解】《別錄》曰∶石膽生秦州羌道山谷大石間,或羌里句青山。二月庚子、辛丑日
    采。
    其為石也,青色多白紋,易破,狀似空青。能化鐵為銅,合成金銀。
    弘景曰∶《仙經》時用,俗方甚少,此藥殆絕。今人時有采者,其色青綠,狀如琉璃而
    有白紋,易破折。梁州、信都無復有,俗乃以青色礬當之,殊無仿佛。
    恭曰∶此物出銅處有之,形似曾青,兼綠相間,味極酸苦,磨鐵作銅色,此是真者。出
    蒲州虞卿縣東亭谷窟及KT 集窟中,有塊如雞卵者為真。陶云似琉璃者,乃絳礬也。比來
    人亦以充之,又以醋揉青礬為之,并偽矣。
    頌曰∶今惟信州鉛山縣有之。生于銅坑中,采得煎煉而成。又有自然生者,尤為珍貴。
    并深碧色。今南方醫人多使之,又著其說云∶石膽最上出蒲州,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栗,擊
    之縱橫解皆成疊紋,色青,見風久則綠,擊破其中亦青。其次出上饒、曲江銅坑間者,粒細
    有廉棱,如釵股、米粒。本草注言,偽者以醋揉青礬為之。今不然,但取粗惡石膽合硝石銷
    溜而成之。塊大色淺,渾渾無脈理,擊之則碎無廉棱者,是也。亦有挾石者,乃削取石膽床,
    溜造時投硝石中,及凝則相著也。
    時珍曰∶石膽出蒲州山穴中,鴨嘴色者為上,俗呼膽礬;出羌里者,色少黑次之;信州
    又次之。此物乃生于石,其經煎煉者,即多偽也。但以火燒之成汁者,必偽也。涂于鐵及銅
    上燒之紅者,真也。又以銅器盛水,投少許入中,及不青碧,數日不異者,真也。《玉洞要
    訣》云∶石膽,陽石也。出嵩岳及蒲州中條山。稟靈石異氣,形如瑟瑟,其性流通,精感入
    石,能化五金,變化無窮。沈括《筆談》載∶鉛山有苦泉,流為澗,挹水熬之,則成膽礬。
    所熬之釜,久亦化為銅也。此乃煎熬作偽,非真石膽也,不可入藥。
    【氣味】酸、辛,寒,有毒。普曰∶神農∶酸,小寒;李當之∶大寒;桐君∶辛,有毒;
    扁鵲∶苦,無毒。大明曰∶酸、澀,無毒。權曰∶有大毒。
    之才曰∶水英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主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瓦斯,令人
    有子。煉餌服之,不老。久服,增壽神仙(《本經》)。散癥積,咳逆上氣,及鼠 惡瘡(《別
    錄》)。
    治蟲牙,鼻內息肉(大明)。帶下赤白,面黃,女子臟急(蘇恭)。入吐風痰藥最快(蘇
    頌)。
    【發明】時珍曰∶石膽氣寒,味酸而辛,入少陽膽經。其性收斂上行,能涌風熱痰涎,
    發散風木相火,又能殺蟲,故治咽喉口齒瘡毒,有奇功也。周密《齊東野語》云∶密過南浦,
    有老醫授治喉痹極速垂死方,用真鴨嘴膽礬末,醋調灌之,大吐膠痰數升,即瘥。臨汀一老
    兵妻苦此,絕水粒三日矣,如法用之即瘥。屢用無不立驗,神方也。又周必大《陰德錄》云∶
    治蠱脹及水腫秘方,有用蒲州、信州膽礬明亮如翠琉璃似鴨嘴者,米醋煮以君臣之藥,服之,
    勝于鐵砂、鐵蛾。蓋膽礬乃銅之精液,味辛酸,入肝膽制脾鬼故也。安城魏清臣腫科黑丸子,
    消腫甚妙,不傳,即用此者。
    【附方】舊五,新一十五。
    老小風痰∶膽礬末一錢。小兒一字,溫醋湯調下,立吐出涎,便醒。(譚氏小兒方)女

    頭暈,天地轉動,名曰心眩,非血風也。膽子礬一兩。細研,用胡餅劑子一個,按平一指濃,
    以篦子勒成骰子,大塊勿界斷,于瓦上焙干。每服一骰子,為末,燈心竹茹湯調下。(許學
    士《本事方》)
    喉痹喉風∶二圣散∶用鴨嘴膽礬二錢半,白僵蠶(炒)五錢。研。每以少許吹之,吐
    涎。
    (《濟生方》)齒痛及落∶研細石膽,以人乳和膏擦之,日三、四次。
    止痛,復生齒,百日后復故乃止。每日以新汲水漱凈。(王燾《外臺秘要》)
    口舌生瘡,眾療不瘥∶膽礬半兩,入銀鍋內火 赤,出毒一夜,細研。每以少許敷之,
    吐出酸涎水,二、三次瘥。(《勝金方》)
    走馬牙疳∶北棗一枚(去核),入鴨觜膽礬。紙包 赤,出火毒,研末敷之,追涎。(楊
    起《簡便方》)
    小兒齒疳∶鴨觜膽礬一錢(匙上 紅),麝香少許。研勻。敷齒上,立效。(《活幼口議》)
    小兒鼻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一、二日愈。(《集簡方》)
    風眼赤爛∶膽礬三錢。燒研。泡湯日洗。(《明目經驗方》)
    百蟲入耳∶膽礬末,和醋灌之,即出。(《千金方》)
    瘋犬咬毒∶膽礬末敷之,立愈。(《濟急方》)
    一切諸毒∶膽子礬末,糯米糊丸如雞頭子大,以朱砂為衣,仍以朱砂養之。冷水化一丸
    服,立愈。(《勝金方》)
    挑生蠱毒,胸口痛者∶膽礬二錢,茶清泡服,即吐出。(《嶺南衛生方》)
    腋下狐臭∶膽礬半生半熟,入膩粉少許,為末。
    每用半錢,以自然姜汁調涂,十分熱痛乃止。數日一用,以愈為度。(黎居士《簡易方》)
    赤白癜風∶膽礬、牡蠣粉各半兩。生研,醋調,摩之。(《圣濟錄》)
    甲疽腫痛∶石膽一兩。燒煙盡,研末。敷之,不過四、五度瘥。(《梅師方》)
    痔瘡熱腫∶鴨觜青膽礬 研,蜜水調敷,可以消脫。(《直指方》)
    腫毒不破∶膽礬、雀屎各少許。點之。(《直指方》)
    楊梅毒瘡∶醋調膽礬末搽之。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出惡水,一、二上即干。又方∶
    膽礬、白礬、水銀各三錢半。研不見星,入香油、津唾各少許,和勻。坐帳內,取藥涂兩足
    心,以兩手心對足心摩擦,良久再涂再擦,盡即臥。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穢涎為驗。每
    一次,強者用四錢,弱者二錢,連用三日。外服疏風散,并澡洗。(《劉氏經驗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
    內容:(《本經》下品)
    【釋名】白 石、太白石(《別錄》)、立制石(《本經》)、青分石、固羊石(《本經》)、
    食鹽(《別錄》)、澤乳(《吳普》)、鼠鄉(《吳普》)。
    時珍曰∶ 義不解。許氏《說文》云∶ ,毒石也。
    《西山經》云∶皋涂之山,有白石,其名曰 ,可以毒鼠。郭璞注云∶鼠食則死,蠶食
    而肥。
    則鼠鄉之意以此。
    【集解】《別錄》曰∶ 石,生漢中山谷及少室。采無時。
    當之曰∶或生少室,或生魏興,十二月采。
    弘景曰∶今蜀漢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陽城南塹,又湘東新寧及零
    陵皆有。白 石,能柔金。以黃泥包,炭火燒之,一日一夕則解,可用。丹房及黃白術多用
    之。
    恭曰∶此石能拒火,久燒但解散,不可脫其堅。今市人乃取潔白理石當之,燒即為灰也
    。今漢川武當西遼 名 石谷,即是真出處。少室有粒細理,不如漢中者。
    頌曰∶今潞州、階州亦有之。
    時珍曰∶詳見特生 石下。
    【氣味】辛,大熱,有毒。《別錄》曰∶甘,生溫、熟熱。普曰∶神農、岐伯∶辛,有
    毒;桐君、黃帝∶甘,有毒。
    權曰∶甘,有小毒。鉛丹為之使。惡羊血。不入湯。
    之才曰∶得火良。棘針為之使。惡馬目毒公、 屎、虎掌、細辛,畏水。
    【主治】寒熱鼠 ,蝕瘡死肌風痹,腹中堅癖邪氣(《本經》)。
    除熱明目,下氣,除膈中熱,止消渴,益肝氣,破積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
    令人筋攣。火煉百日,服一刀圭。
    不煉服,則殺人及百獸(《別錄》)。除胸膈間積氣,去冷濕風痹瘙癢積年者(甄權)。
    【發明】弘景曰∶常取生 石納水,令水不冰,如此則生者性亦大熱矣。
    張仲景云∶生用,破人心肝。
    恭曰∶此藥攻擊積冷之病為良。若以余物代之,療病無效,正為此也。
    宗 曰∶治久積及久病腹冷有功,直須慎用,其毒不可試也。
    時珍曰∶ 石性氣與砒石相近,蓋亦其類也。古方 石、礬石常相混書,蓋二字相似,
    故誤耳。然礬石性寒無毒, 石性熱有毒,不可不審。陸農師云∶ 石之力,十倍鐘乳。按∶
    《洪容齋隨筆》云∶王子敬靜息帖,言 石深是可疑,凡喜散者輒發癰。蓋散者,寒食散也,
    古人多服之,中有 石,性熱有毒,故云深可疑也。劉表在荊州,與王粲登鄣山,見一岡不
    生百草。粲曰∶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 石,熱不出外,故草木焦滅。表掘之,果有
    石滿塋。又今洛水不冰,下亦有 石,人謂之溫洛是也。取此石安甕中,水亦不冰。交鸛伏
    卵,取石置巢中,以助溫氣。其性如此,豈可服?予兄文安公鎮金陵,秋暑減食。醫者湯三
    益教服 石丸。已而飲啖日進,遂加意服之。越十月而毒作,衄血斗余。自是數數不止,竟
    至精液皆竭而死。時珍竊謂∶洪文安之病,未必是 石毒發。蓋亦因其健啖自恃,濃味房勞,
    縱恣無忌,以致精竭而死。夫因減食而服石,食既進則病去,藥當止矣。而猶服之不已,恃
    藥妄作,是果藥之罪歟?
    【附方】新一。
    風冷香港腳∶白 石( )二斤,酒三斗,漬三日,稍稍飲之。(《肘后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特生石
    內容:(《別錄》下品)
    【釋名】蒼 石、蒼石(《別錄》)、鼠毒。
    恭曰∶特生 石,一名蒼 石。梁州 石亦有青者,漢中人亦以毒鼠,不入方用。
    宗 曰∶ 石、特生 石,只是一物,但以特生、不特生為異耳。所謂特生者,不附著
    他石為特爾。今用者絕少。
    時珍曰∶ 石有蒼、白二種,而蒼者多特生,故此云一名蒼 石,則《別錄》蒼石系重
    出矣。其功療皆相同,今并為一。
    【集解】《別錄》曰∶特生 石,一名蒼 石,生西域,采無時。又曰∶蒼石生西域,
    采無時。
    弘景曰∶舊說鸛巢中者佳。鸛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熱。今不可得。惟出漢中者,其
    外形紫赤色,內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者佳。又出荊州新城郡房陵縣縹白色者為好。
    亦先以黃土包燒一日,亦可納斧孔中燒之,合玉壺諸丸。《仙經》不言特生,只是白 石耳。
    恭曰∶陶說中如齒臼形者正是。今出梁州,北馬道戍澗中亦有之。形塊小于白 石,而
    肌粒大數倍,乃如小豆許。其白 粒細如粟米耳。今房陵、漢川、均州、荊州與白 石同處,
    有色青者,是也。
    宗 曰∶《博物志》言∶鸛伏卵,取 石入巢助暖,方家得此石乃真。
    陶氏以注特生 石,則二石是一物明矣。但屢檢鸛巢無此石,況 石焉得處處有之?若
    鸛入水冷故取此石,則鸕 之類皆食于水,亦自然生化繁息。此則乃俗士之言,未嘗窮其實
    而窮其理也。
    時珍曰∶ 石有數種,白 石、蒼 石、紫 石、紅皮 石、桃花 石、金星 石、銀
    星石、特生 石俱是一物,但以形色立名。
    其性皆熱毒,并可毒鼠制汞,惟蒼、白二色入藥用。諸 生于山,則草木不生,霜雪不
    積;生于水則水不冰凍,或有溫泉,其氣之熱可知矣。《庚辛玉冊》云∶ ,陽石也,生山
    谷。水中濯出似礬,有紋理橫截在中者為佳。伏火,制砂汞。其狀頗與方解石相似,但投水
    不冰者為真。其出金穴中者,名握雪 石。
    【氣味】甘,溫,有毒。
    之才曰∶火煉之良,畏水。
    【主治】明目利耳,腹內絕寒,破堅結及鼠 ,殺百蟲惡獸。久服延年(《別錄》)。蒼
    石∶主寒熱下氣 蝕,殺禽獸(《別錄》)。
    【發明】時珍曰∶《別錄》言∶ 石久服令人筋攣,特生 石久服延年。丹書亦云∶
    石化為水,能伏水銀,煉入長生藥。此皆方士謬說也,與服砒石、汞長生之義同,其死而無
    悔者乎?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握雪石
    內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握雪 石出徐州宋里山。入土丈余,于爛土石間得之。細散如面,黃白
    色。土人號為握雪 石,一名化公石,一名石腦,云服之長生。
    時珍曰∶謹按∶獨孤滔《丹房鏡源》云∶握雪 石出曲灘澤。盛寒時有髓生于石上,可
    采。一分結汞十兩。又按∶南宮從《岣嶁神書》云∶石液,即丹礬之脂液也。此石出襄陽曲
    灘澤中,或在山,或在水,色白而粗糯。至冬月有脂液出其上,旦則見日而伏。當于日未出
    時,以銅刀刮置器內,火 通赤,取出,楮汁為丸,其液沾處便如鐵色。以液一銖,制水銀
    四兩,器中火之立干。但此液亦不多有,乃神理所惜,采時須用白雞、清酒祭之。此石華山、
    嵩山皆出,而有脂液者,惟此曲灘。又熊太古《冀越集》亦言∶丹山礬十兩,可干汞十兩。
    此乃人格物之精,發天地之秘也。據三書所引,則握雪 石乃石之液,非土中石腦也。蘇恭
    所說,自是石腦。其說與《別錄》及陶弘景所注石腦相合,不當復注于此。又按∶諸書或作
    石,或作礬石,未知孰是?古書二字每每訛混。以理推之,似是礬石。
    石有毒,礬石無毒故也。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痼冷積聚,輕身延年。多食令人熱(《唐本》)。治大風瘡(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砒石
    內容:(宋《開寶》)
    【釋名】信石、人言(《綱目》),生者名砒黃,煉者名砒霜。
    時珍曰∶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為信石,而又隱信字為人言。
    【集解】頌曰∶砒霜不著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惟信州者佳。其塊有甚大者,
    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一兩大塊真者,人競珍之,不啻千金。古
    服食方中亦載用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其市肆所畜片如細屑,亦夾土石,入藥服之,為
    害不淺。
    承曰∶信州玉山有砒井,官中封禁甚嚴。生不夾石者,色赤甚于雄黃,以冷水磨,解熱
    毒,近火即殺人,所謂不啻金價者此也。今市貨者,取山中夾砂石者,燒煙飛作白霜,乃碎
    屑而芒刺。其傷火多者,塊大而微黃,所謂如鵝子色明澈者,此也。古方并不入藥,惟燒煉
    丹石家用之。近人多以治瘧,但以瘧本傷暑,而此物生者能解熱毒也。今俗醫不究其理,即
    以所燒霜服之,必大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為定法,爾后所損極多,不可不慎。初燒霜時,
    人在上風十余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又以和飯毒鼠,死鼠,貓犬食之亦死,毒過于射
    罔遠矣。衡山所出一種,力差劣于信州者。
    宗 曰∶今信鑿坑井下取之。其坑常封鎖。坑中有濁綠水,先絞水盡,然后下鑿取。生
    砒謂之砒黃,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謂石非石,謂土非土。磨酒飲,治癖積氣。有火便有
    毒,不可造次服也。取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煙上飛,著器凝結。累然下垂如
    乳尖者入藥為勝,平短者次之,大塊乃是下等片,如細屑者極下也。
    時珍曰∶此乃錫之苗,故新錫器盛酒日久能殺人者,為有砒毒也。生砒黃以赤色者為良
    ,熟砒霜以白色者為良。
    【修治】 曰∶凡使用,以小瓷瓶盛,后入紫背天葵、石龍芮二味,火 ,從巳至申;
    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干,入瓶再 ,別研三萬下用。
    時珍曰∶醫家皆言生砒輕見火則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 ,今所用多是飛煉者,蓋皆欲
    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為愈乎?
    【氣味】苦、酸,暖,有毒。時珍曰∶辛、酸,大熱,有大毒。
    大明曰∶畏綠豆、冷水、醋。入藥,醋煮殺毒用。
    土宿真君曰∶砒石用草制,煉出金花,成汁化銅干汞。青鹽、鶴頂草、硝石、蒜、水蓼
    、常山、益母、獨帚、木律、菖蒲、三角酸、鵝不食草、菠菱、萵苣,皆能伏砒。
    【主治】砒黃∶治瘧疾腎氣,帶之辟蚤虱(大明)。冷水磨服,解熱毒,治痰壅(陳承)。
    磨服,治癖積氣(宗 )。除 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 (時珍)。砒霜∶療諸瘧,風痰在

    膈,可作吐藥。不可久服,傷人(《開寶》)。治婦人血氣沖心痛,落胎(大明)。蝕癰疽敗肉,
    枯痔殺蟲,殺人及禽獸(時珍)。
    【發明】宗 曰∶砒霜瘧家用,或過劑,則吐瀉兼作,須煎綠豆汁兼冷水飲之。
    劉純曰∶瘧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藥。本草謂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蓋以性之至烈,
    大能燥痰也。雖有燥痰之功,大傷胸氣,脾胃虛者,切宜戒之。
    時珍曰∶砒乃大熱大毒之藥,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許,即死;貓犬食鼠雀亦殆;
    人服至一錢許,亦死。雖鉤吻、射罔之力,不過如此,而宋人著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
    亦古者 石之一種也,若得酒及燒酒,則腐爛腸胃,頃刻殺人,雖綠豆、冷水亦難解矣。
    今之收瓶酒者,往往以砒煙熏瓶,則酒不壞,其亦嗜利不仁者哉?飲酒潛受其毒者,徒
    歸咎于酒耳。此物不入湯飲,惟入丹丸。凡痰瘧及 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須冷水
    吞之,不可飲食杯勺之物,靜臥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發,即作吐也。其燥烈純熱
    之性,與燒酒、焰硝同氣,寒疾濕痰被其劫而怫郁頓開故也。今煙火家用少許,則爆聲更大,
    急烈之性可知矣。此藥亦只宜于山野藜藿之人。若嗜酒膏粱者,非其所宜,疾亦再作,不慎
    口欲故爾。凡頭瘡及諸瘡見血者,不可用,此其毒入經必殺人。李樓《奇方》云∶一婦病心
    痛數年不愈。一醫用人言半分,茶末一分,白湯調下,吐瘀血一塊而愈。得《日華子》治婦
    人血氣心痛之旨乎?
    【附方】舊五,新十。
    中風痰壅,四肢不收,昏憒若醉。砒霜如綠豆大,研。新汲水調下少許,以熱水投之,
    大吐即愈。未吐再服。(《圣惠方》)
    寒熱 疾∶孫真宗《秘寶方》∶用信砒二兩(研粉),寒水石三兩(別搗末)。用生鐵銚

    個,鋪石末,后鋪砒在上,又以石末蓋之。濃盞覆定,醋糊紙條密封十余重,炭火一斤 之。
    待紙條黑時取出,候冷,刮盞上砒末乳細,粟米飯丸綠豆大,辰砂為衣。每用三、四丸,
    小兒一、二丸,發日早以臘茶清下,一日不得食熱物。
    男人患,女人著藥入口中;女人患,男人著藥入口中。《本事方》∶用人言一錢,綠豆末
    一兩,為末,無根井水丸綠豆大,黃丹為衣,陰干。發日五更冷水下五、七丸。《衛生寶鑒》
    一剪金∶用人言(醋煮)、硫黃、綠豆等分。為末。每一豆許,用紅絹包之,采絲扎定。每

    下一粒,新汲水空心吞下,治瘧圣藥也。《醫壘元戎》九轉靈砂丹∶用砒霜、黃丹、紫河車
    各一錢。為末,雄黑豆一百粒,水浸一夜,研泥,和丸梧子、綠豆、黍米三樣大,量虛實老
    幼大小服之。每服一、二丸或三丸,不發日五更向東無根水下。紫河車、綠豆、黑豆,皆解
    砒毒也。《本草權度》不二散∶用砒一錢,面二兩,和勻,香油一斤煎黃色,以草紙壓去油,
    入茶三兩,為末。每服一錢,發日早冷茶下。
    一切積痢∶砒霜、黃丹等分。蠟和收,旋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三丸。(《普濟方》)
    休息下痢,經一、二年不瘥,羸瘦衰弱。砒霜(成塊者為末)、黃蠟各半兩。化蠟入砒,
    以柳條攪,焦則換,至七條,取起收之。每旋丸梧子大,冷水送下。小兒,黍米大。(《和
    劑局方》)
    脾疼腰痛∶即上方,用冷水下。
    婦人血氣心痛∶方見發明下。
    走馬牙疳惡瘡∶砒石、銅綠等分。為末。攤紙上貼之,其效如神。又方∶砒霜半兩。醋
    調如糊,碗內盛,待干刮下。用粟米大,綿裹安齒縫,來日取出,有蟲自死。久患者,不過
    三日即愈。(《普濟方》)
    項上瘰 ∶信州砒黃研末,濃墨汁丸梧子大,銚內炒干,竹筒盛之。每用針破,將藥半
    丸貼之,自落,蝕盡為度。(《靈苑方》)痰喘 ∶方見谷部,豉下。
    一切漏瘡有孔∶用信石,新瓦火 ,研末。以津調少許于紙捻上,插入,蝕去惡管,漏
    多,勿齊上。最妙。(《急救良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土黃
    內容:(《綱目》)
    【修治】時珍曰∶用砒石二兩,木鱉子仁、巴豆仁各半兩, 砂二錢。為末,用木鱉子
    油、石腦油和成一塊,油裹,埋土坑內,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塊,瓷器收用。
    【氣味】辛、酸,熱,有毒。獨孤滔曰∶土黃制雄黃。
    【主治】枯瘤贅痔乳,食 并諸瘡惡肉(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金星石
    內容:(宋《嘉 》。附銀星石)
    【集解】頌曰∶金星石、銀星石,并出濠州、并州,采無時。二石主療大體相似。
    宗曰∶二石治大風疾,別有法,須燒用之。金星石生于蒼石內,外有金色麩片,銀星石有
    銀色麩片。又一種深青色堅潤,中有金色如麩片者,不入藥用,工人碾為器,或婦人首飾用。
    時珍曰∶金星有數種。蘇頌所說二石,武當山亦有之。或云金星出膠東,銀星出雁門,
    蓋亦礞石之類也。寇宗 所說二石治大風者,今考《圣惠方》大風門,皆作金星 、銀星
    石,則似是 石之類。《丹房鏡源》 石篇中,亦載二石名,似與蘇說者不同。且金星、銀
    星無毒,主熱涎血病; 石則有毒,主風癩疾。觀此,則金星、銀星入藥,各有二種矣。又
    歙州硯石,亦有金星、銀星者。瓊州亦出金星石,皆可作硯。翡翠石能屑金,亦名金星名。
    此皆名同物異也。劉河間《宣明方》點眼藥方中用金精石、銀精石,不知即此金星、銀星否
    也?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脾肺壅毒,及肺損吐血嗽血,下熱涎,解眾毒(嘉 )。水磨少許服,鎮心神
    不寧,亦治骨哽(時珍)。
    【附方】新二。吐血嗽血肺損者∶金星石、銀星石、玄精石、不灰木、陽起石、云母石
    等分。用坩鍋一個,鋪冬月水牛糞一、二寸,鋪藥一層,鋪灰二寸,又藥一層,重重如此,
    以灰蓋之,鹽泥固濟。用炭一秤,火 一日夜,埋土中一夜,取出藥塊,去灰為末。每一兩,
    入龍腦、麝香各半錢,阿膠二錢半(炒)。每服一錢,糯米湯下,日三服。(《圣惠方》)
    大風蟲瘡,有五色蟲取下∶諸石丸∶用金星 石、銀星 石、云母石、禹余糧石、滑石、陽
    起石、磁石、凝水石、蜜陀僧、自然銅、龍涎石等分。搗碎瓶盛,鹽泥固濟之。炭火十斤,
    過為末,醋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白花蛇酒下,一日三服,以愈為度。(《太平圣惠
    方》)
    【附錄】金石(《拾遺》) 藏器曰∶味甘,溫,無毒。主久羸瘦,不能食,無顏色,補
    腰腳冷,令人健壯,益陽,有暴熱脫發,飛煉服之。生五臺山清涼寺石中,金屑作赤褐色也。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婆娑石
    內容:(宋《開寶》)
    【釋名】摩挲石。
    時珍曰∶姚寬《西溪叢話》云∶舶船過產石山下,愛其石,以手捫之,故曰摩挲。不知
    然否?
    【集解】志曰∶婆娑石生南海,胡人采得之。其石綠色,無斑點,有金星,磨成乳汁者
    為上。又有豆斑石,雖亦解毒,而功力不及。復有鄂綠,有紋理,磨鐵成銅色,人多以此為
    之,非真也。驗法∶以水磨點雞冠熱血,當化成水是也。
    宗 曰∶石如淡色石綠,間微有金星者佳。又有豆斑石,亦如此石,但有黑斑點,無金
    星。
    頌曰∶胡人尤珍貴之,以金裝飾作指驅帶之。
    每欲食及食罷,輒含吮數次以防毒。今人有得指面許塊,則價直百金也。
    時珍曰∶《庚辛玉冊》云∶摩挲石,陽石也。出三佛齊。海南有山,五色聳峙,其石有
    光焰。其水下滾如箭,船過其下,人以刀斧擊取。燒之作硫黃氣。以形如黃龍齒而堅重者為
    佳。匱五金,伏三黃,制鉛汞。
    【氣味】甘、淡,寒,無毒。
    【主治】解一切藥毒,瘴疫熱悶頭痛(《開寶》)。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礞石
    內容:(宋《嘉 》)
    【釋名】青礞石時珍曰∶其色 然,故名。
    【集解】時珍曰∶礞石,江北諸山往往有之,以 山出者為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
    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 后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通城縣
    一山產之,工人以為器物。
    【修治】時珍曰∶用大坩鍋一個,以礞石四兩打碎,入硝石四兩拌勻。炭火十五斤簇定,
    至硝盡,其石色如金為度。取出研末,水飛去消毒,曬干用。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食積不消,留滯臟腑,宿食癥塊久不瘥。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癥,攻刺
    心腹。得巴豆、 砂、大黃、荊三棱作丸服,良(《嘉 》)。治積痰驚癇,咳嗽喘急(時珍)。
    【發明】時珍曰∶青礞石氣平味咸,其性下行,陰也沉也,乃厥陰之藥。肝經風木太過,
    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塞上中二焦,變生風熱諸病,故宜此藥重墜。制以硝石,
    其性疏快,使木平氣下,而痰積通利,諸證自除。湯衡《嬰孩寶書》,言礞石乃治驚利痰之
    圣藥。吐痰在水上,以石末糝之,痰即隨水而下,則其沉墜之性可知。然止可用之救急,氣
    弱脾虛者,不宜久服。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驚之類,皆宜佐以木香。
    而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滾痰丸通治百病,豈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
    人忽病目盲,乃大虛證,一醫與礞石藥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醫虛虛之過,礞石豈殺
    人者乎?況目盲之病,與礞石并不相干。
    【附方】新四。
    滾痰丸∶通治痰為百病,惟水瀉雙娠者不可服。礞石、焰硝各二兩( 過研飛曬干,
    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
    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王隱君《養生主論》)
    一切積病∶金寶神丹∶治一切虛冷久積,滑泄久痢,癖塊,血刺心腹,下痢,及婦人
    崩中漏下。青礞石半斤(為末),硝石(末)二兩。坩鍋內鋪頭蓋底,按實。炭火二十斤,

    取出,入赤石脂末二兩,滴水丸芡子大;候干,入坩鍋內,小火 紅,收之。每服一丸至二、
    三丸,空心溫水下,以少食壓之。久病瀉痢,加至五、七丸。(《楊氏家藏方》)
    急慢驚風∶奪命散∶治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須臾,服此墜下風痰,乃治驚利
    痰之圣藥也。真礞石一兩,焰硝一兩。同 過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急驚痰熱者,薄荷自
    然汁入生蜜調下;慢驚脾虛者,木香湯入熟蜜調下。亦或雪糕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湯
    氏《嬰孩寶書》)
    小兒急驚∶青礞石,磨水服。(《衛生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花乳石
    內容:(宋《嘉 》)
    【釋名】花蕊石。
    宗 曰∶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圖經》作花蕊石,是取其色黃。
    【集解】禹錫曰∶花乳石出陜、華諸郡。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
    頌曰∶出陜州閿鄉,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陜西人鐫為器用,采無時。
    時珍曰∶《玉冊》云∶花乳石,陰石也。生代州山谷中,有五色,可代丹砂匱藥。蜀中
    汶山、彭縣亦有之。
    【修治】時珍曰∶凡入丸散,以罐固濟,頂火 過,出火毒,研細,水飛,曬干用。
    【氣味】酸、澀,平,無毒。
    【主治】金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又療婦人血暈惡血(《嘉 》)。
    治一切失血傷損,內漏目翳(時珍)。
    【發明】頌曰∶花乳石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黃同 研末,敷金瘡,其效如神。人
    有倉猝中金刃不及 合者,但刮末敷之,亦效。
    時珍曰∶花蕊石,舊無氣味。今嘗試之,其氣平,其味澀而酸,蓋缺陰經血分藥也。其
    功專于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惡血化則胎與
    胞無阻滯之患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與此同義。葛
    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劑局方》治諸血及損傷金瘡胎產,有花蕊石散,皆云
    能化血為水。則此石之功,蓋非尋常草木之比也。
    【附方】新五。
    花蕊石散∶治五內崩損,噴血出斗升,用此治之。花蕊石 存性,研如粉。
    以童子小便一鐘,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溫,食后調服二錢,甚者五錢。能
    使瘀血化為黃水,后以獨參湯補之。(葛可久《十藥神書》)
    花蕊石散∶治一切金刃箭鏃傷,及打撲傷損,狗咬至死者。急以藥摻傷處,其血化為黃
    水,再摻便活,更不疼痛。如內損血入臟腑,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熱調一錢服,立效。
    畜生抵傷,腸出不損者,急納入,桑白皮線縫之,摻藥,血止立活。婦人產后敗血不盡,血
    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但心頭溫暖者。急以童子小便調服一錢,取下
    惡物如豬肝,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小便出,甚效。
    硫黃四兩,花蕊石一兩。并為粗末拌勻,以膠泥固濟,日干,瓦罐一個盛之,泥封口,焙干,
    安在四方磚上,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簇匝,從巳午時自下生火, 至炭消冷定,取
    出為細末,瓶收用。(《和劑局方》)
    金瘡出血∶方見主治。
    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飛焙)、防風、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兩,甘草
    (炙)半兩。為末。每服半錢,臘茶下。(《衛生家寶方》)
    腳縫出水∶好黃丹,入花蕊石末,摻之。(談野翁《試效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白羊石
    內容:(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兗州白羊山,春中掘地采之,以白瑩者為良。又有黑羊石,生兗州宮
    山之西,亦春中掘地采之,以黑色、有墻壁、光瑩者為上。
    【氣味】淡,生涼、熟熱,無毒。
    【主治】解藥毒。黑羊石同(蘇頌)。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金牙石
    內容:(《別錄》下品)
    【釋名】黃牙石。時珍曰∶象形。
    【集解】《別錄》曰∶金牙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弘景曰∶今出蜀漢,似粗金,大如棋子而方。又有銅牙亦相似,但外黑、內色小淺,不
    入藥用。
    恭曰∶金牙離本處,入土水中,久皆黑色,不可謂之銅牙也。此出漢中金牙湍,湍兩岸
    石間打出者,內即金色,岸頹入水,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維州亦有,勝于漢中者。
    頌曰∶今雍州亦有之。
    時珍曰∶崔 《本草》云∶金牙石,陽石也。生川、陜山中,似蜜栗子,有金點形者妙。
    《圣濟經》治癘風大方中,用金牙石、銀牙石。銀牙,恐即金牙石之白色者爾,方書并無言
    及者,姑闕。
    【修治】大明曰∶入藥燒赤,去粗乃用。
    【氣味】咸,平,無毒。大明曰∶甘,平。
    【主治】鬼疰毒蠱諸疰(《別錄》)。治一切冷風氣,筋骨攣急,腰腳不遂,燒浸酒服(甄
    權)。暖腰膝,補水臟,驚悸,小兒驚癇(大明)。
    【發明】弘景曰∶金牙惟酒、散及五疰丸用之,余方少用。
    頌曰∶葛洪《肘后方》,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飲之。孫思邈《千金方》
    ∶治風毒及鬼疰、南方瘴氣、傳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小金牙酒主風疰百病,虛
    勞濕冷,緩弱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著其法云。金牙、細辛、莽草、防風、地
    膚子、地黃、附子、茵蕷、續斷、蜀椒、蒴 根各四兩,獨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搗末,
    別盛練囊,余皆薄切,同入一大囊,以清酒四兩漬之,密器泥口,四宿酒成。溫服二合,日
    二次取效。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金剛石
    內容:(《綱目》)
    【釋名】金剛鉆。
    時珍曰∶其砂可以鉆玉補瓷,故謂之鉆。
    【集解】時珍曰∶金剛石,出天竺諸國及西番。葛洪《抱樸子》云∶扶南出金剛,生水
    底石上,如鐘乳狀,體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沒水取之,雖鐵椎擊之亦不能傷。惟羚羊角
    扣之,則 然冰泮。《丹房鏡源》云∶紫背鉛能碎金剛鉆。
    周密《齊東野語》云∶玉人攻玉,以恒河之砂,以金剛鉆鏤之,其形如鼠矢,青黑色,
    如石如鐵。相傳出西域及回紇高山頂上,鷹隼粘帶食入腹中,遺糞于河北砂磧間。未知然否?
    《玄中記》云∶大秦國出金剛,一名削玉刀,大者長尺許,小者如稻黍,著環中,可以刻玉。
    觀此則金剛有甚大者,番僧以充佛牙是也。欲辨真偽,但燒赤淬醋中,如故不酥碎者為真。
    若覺鈍,則 赤,冷定即銳也。故西方以金剛喻佛性,羚羊角喻煩惱。《十洲記》載西海流
    砂有昆吾石,治之作劍如鐵,光明如水精,割玉如泥,此亦金剛之大者。又獸有貘及嚙鐵、
    狡兔,皆能食鐵,其糞俱可為兵切玉,詳見獸部貘下。
    【主治】磨水涂湯火傷。作釵 服佩,辟邪惡毒瓦斯(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砭石
    內容:(音邊。《綱目》)
    【釋名】針石。
    【集解】時珍曰∶按∶《東山經》云∶高氏之山,鳧麗之山,皆多針石。郭璞注云∶可
    為砭針也。
    《素問·異法方宜論》云∶東方之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病為癰瘍,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亦從東方來。王冰注云∶砭石如玉,可以為針。蓋古者以石為針,季世以針代石,今
    人又以瓷針刺病,亦砭之遺意也。但砭石無識者,豈即石 之屬為之歟?
    【主治】刺百病癰腫。
    【附錄】石 時珍曰∶石 出肅慎。國人以枯木為矢,青石為鏃,施毒,中人即死。
    石生山中。禹貢荊州、梁州皆貢 ,即此石也。又南方藤州,以青石為刀劍,如銅鐵,婦人
    用作環 。琉璃國人墾田,以石為刀,長尺余。皆此類也。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越砥
    內容:(宋《嘉 》)
    【釋名】磨刀石(藏器)、羊肝石(《綱目》)、礪石。
    時珍曰∶《尚書》∶荊州厥貢砥礪。注云∶砥以細密為名,礪以粗 為稱。俗稱者為羊肝
    石,因形色也。
    弘景曰∶越砥,今細礪石也。出臨平。
    【氣味】甘,無毒。
    【主治】目盲,止痛,除熱瘙(《別錄》)。磨汁點目,除障翳。
    燒赤投酒飲,破血瘕痛切(藏器)。礪石 【主治】破宿血,下石淋,除結瘕,伏鬼物
    惡氣,燒赤投酒中飲之。人言∶踏之患帶下,未知所由(藏器)。
    磨刀 (一名龍白泉粉)
    【主治】敷 尿瘡,有效(藏器)。涂瘰 結核(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姜石
    內容:(《唐本草》)
    【釋名】 KT 石。
    時珍曰∶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礫,邵伯溫云∶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類得之則為礓礫
    是也。俗作 KT 。
    【集解】恭曰∶姜石所在有之,生土石間,狀如姜。有五種∶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齊
    州歷城東者好。采無時。
    宗 曰∶所在皆有,須不見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熱豌豆瘡,疔毒等腫(唐本)。
    【附方】舊二,新二。
    疔瘡腫痛∶白姜石末,和雞子清敷之,干即易,療自出,神效。(崔氏方)乳癰腫大如
    碗腫痛∶方同上。(《外臺秘要》)
    產后脹沖氣噎∶ KT 石、代赭石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醋
    湯下。(潔古《保命集》)
    通身水腫∶姜石燒赤,納黑牛尿中,熱服,日飲一升。(《千金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麥飯石
    內容:(宋《圖經》)
    【釋名】時珍曰∶象形。
    【集解】時珍曰∶李迅云∶麥飯石處處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鵝卵,
    或如盞,或如餅,大略狀如握聚一團麥飯,有粒點如豆如米,其色黃白,但于溪間麻石中尋
    有此狀者即是。古方云∶曾作磨者佳,誤矣。此石不可作磨。若無此石,但以舊面磨近齒處
    石代之,取其有麥性故耳。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時珍)。
    【發明】頌曰∶大凡石類多主癰疽。世傳麥飯石膏,治發背瘡甚效,乃中岳山人呂子華
    秘方。裴員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脅之以重刑,呂寧絕榮望,守死不傳其方。取此石碎如棋
    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篩細,入乳缽內,用數人更碾五、七日,要
    細膩如面)四兩,鹿角一具(要生取連腦骨者,其自脫者不堪用,每二、三寸截之,炭火燒
    令煙盡即止,為末研細)二兩,白蘞(生研末)二兩。用三年米醋入銀石器內,煎令魚目沸,

    旋入藥在內,竹杖子不住攪,熬一、二時久,稀稠得所,傾在盆內,待冷以紙蓋收,勿令
    塵入。用時,以鵝翎拂膏,于腫上四圍赤處盡涂之,中留錢大泄氣。如未有膿即內消,已作
    頭即撮小,已潰即排膿如湍水。若病久肌肉爛落,見出筋骨者,即涂細布上貼之,干即易,
    逐日瘡口收斂。但中隔不穴者,即無不瘥。已潰者,用時先以豬蹄湯洗去膿血,故帛挹干,
    乃用藥。其瘡切忌手觸動,嫩肉仍不可以口氣吹風,及腋氣、月經、有孕人見之,合藥亦忌
    此等。
    初時一日一洗一換,十日后二日一換。此藥要極細,方有效;若不細,涂之即極痛也。
    此方孫真《千金月令》已有之,但不及此詳悉耳。又北齊馬嗣明治楊遵彥背瘡,取粗黃石如
    鵝卵大者,猛火燒赤,納濃醋中,當有屑落醋中,再燒再淬,石至盡,取屑日干搗篩極細末,
    和醋涂之,立愈。劉禹錫《傳信方》謂之煉石法,用敷瘡腫無不驗。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水中白石
    內容:(《拾遺》)
    【集解】時珍曰∶此石處處溪澗中有之。大者如雞子,小者如指頭,有黑、白二色,入
    藥用白小者。
    【主治】食魚 多,脹滿成瘕,痛悶,日漸羸弱。取數十枚燒赤,投五升水中七遍,熱
    飲。如此三五度,當利出瘕也。又燒淬水中,納鹽三合,洗風瘙癮疹(藏器)。
    治背上忽腫如盤,不識名者。取一、二碗,燒熱投水中,頻洗之,立瘥(蘇頌)。
    【發明】時珍曰∶昔人有煮石為糧法,即用此石也。其法用胡蔥汁或地榆根等煮之,即
    熟如芋,謂之石羹。《抱樸子》云∶洛陽道士董威辟谷方∶用防風、莧子、甘草之屬十許種
    為散,先服三方寸匕,乃吞石子如雀卵十二枚。足百日,不食,氣力顏色如故。欲食,則飲
    葵湯,下去石子。又有赤龍血、青龍膏,皆可煮石。又有引石散,投方寸匕,可煮白石子一
    斗,立熟如芋,可食。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河砂
    內容:(《拾遺》)
    【釋名】砂,小石也。字從少石,會意。
    【主治】石淋,取細白沙三升炒熱,以酒三升淋汁,服一合,日再服。又主絞腸痧痛,
    炒赤,冷水淬之,澄清服一、二合(時珍)。風濕頑痹不仁,筋骨攣縮,冷風癱瘓,血脈斷
    絕。
    六月取河砂,烈日曝令極熱,伏坐其中,冷即易之。取熱徹通汗,隨病用藥。切忌風冷勞役
    (藏器)。
    【附方】新一。
    人溺水死∶白沙(炒),覆死人面上下,惟露七孔,冷濕即易。(《千金》)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杓上砂
    內容:(《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淘米杓也。有木杓、瓢杓,皆可用。
    【主治】面上風粟,或青或黃赤,隱暗澀痛,及人唇上生瘡者,本家杓上刮去唇砂一、
    二粒,即安。又婦人吹乳,取砂七枚,溫酒送下,更以炊帚枝通乳孔。此皆莫解其理(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燕
    內容:(《唐本草》)
    【集解】李績曰∶石燕出零陵。
    恭曰∶永州祁陽縣西北一十五里土岡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蚶而小,堅重如石也。俗
    云∶因雷雨則自石穴中出,隨雨飛墮者,妄也。
    頌曰∶祁陽縣江畔沙灘上有之。或云∶生洞中,凝僵似石者佳,采無時。
    宗 曰∶石燕如蜆蛤之狀,色如土,堅重如石。既無羽翼,焉能飛出?其言近妄。
    時珍曰∶石燕有二∶一種是此,乃石類也,狀類燕而有紋,圓大者為雄,長小者為雌;
    一種是鐘乳穴中石燕,似蝙蝠者,食乳汁能飛,乃禽類也,見禽部禽石燕食乳,食之補助,
    與鐘乳同功,故方書助陽藥多用之。俗人不知,往往用此石為助陽藥,刊于方冊,誤矣。
    【氣味】甘,涼,無毒。
    【主治】淋疾,煮汁飲之。婦人難產,兩手各把一枚,立驗(《唐本》)。
    療眼目障翳,諸般淋瀝,久患消渴,臟腑頻瀉,腸風痔 ,年久不瘥,面色虛黃,飲食
    無味,婦人月水湛濁,赤白帶下多年者,每日磨汁飲之。一枚用三日,以此為準。亦可為末,
    水飛過,每日服半錢至一錢,米飲服。至一月,諸疾悉平(時珍)。
    【發明】時珍曰∶石燕性涼,乃利竅行濕熱之物。宋人修本草,以食鐘乳、禽石燕,混
    收入此石燕下。故世俗誤傳此石能助陽,不知其正相反也。
    【附方】舊三,新八。
    傷寒尿澀,小腹脹滿∶石燕為末。蔥白湯調下半錢,頻服,脹通為度。(《圣惠方》)
    小便淋痛∶石燕子七枚(搗黍米大),新桑根白皮三兩(銼)。
    拌勻,分作七貼。每貼用水一盞,煎七分,空心、午前各一服。(《簡要濟眾》)
    血淋心煩∶石燕子、商陸、赤小豆、紅花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蔥白湯調下。(《圣
    惠方》)
    久年腸風∶石燕磨水,常服勿歇。(《靈苑方》)
    赤白帶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立效。(《徐氏家傳方》)
    襁褓吐乳,咳嗽,久不愈∶石燕子為末。蜜調少許,涂唇上,日三、五次。(《衛生寶
    鑒》)
    拳毛倒睫∶石燕子(一雌一雄)。磨水點搽眼。先以鑷子摘去拳毛,乃點藥,后以黃連
    水洗之。(《乾坤生意》)
    牢牙止痛∶石燕三對(火 醋淬七次),青鹽、乳香各一兩,細辛半兩。為末。揩之,

    芥湯漱口。一方∶去乳香、細辛,加麝香。齒疏不堅∶石燕子五對(火 、米醋淬七次,為
    末),青鹽、麝香各少許。研勻。日用揩牙后,以溫酒漱咽之。(元遺山方)服石發動∶石燕
    子七個(打碎)。水三升,煮二升,頻頻淋洗,以瘥為度。(《圣濟》)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蟹
    內容:(宋《開寶》)
    【集解】志曰∶石蟹生南海,云是尋常蟹爾,年月深久,水沫相著,因化成石,每遇海
    潮即飄出。又有一種入洞穴年深者亦然。皆細研水飛,入諸藥相助用之。
    頌曰∶近海州郡皆有之。體質石也,而都與蟹相似,但有泥與粗石相著爾。
    時珍曰∶按∶顧 《海槎錄》云∶崖州榆林港內半里許,土極細膩,最寒,但蟹入則不
    能運動,片時成石矣。人獲之名石蟹,置之幾案,云能明目也。復有石蝦似蝦,出海邊;石
    魚似魚,出湘山縣。石魚、蝦并不入藥用。《一統志》言∶鳳翔 陽縣西有山魚隴,掘地破
    石得之,云可辟蠹。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青盲目淫,膚翳疔翳,漆瘡(《開寶》)。解一切藥毒并蠱毒,天行熱疾,催
    生落胎,療血暈,并熟水磨服(大明)。醋摩敷癰腫。熱水磨服,解金石毒(蘇頌)。
    【附方】新一。
    喉痹腫痛∶石蟹,磨水飲,并涂喉外。(《圣濟錄》)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蛇
    內容:(宋《圖經》)
    【集解】頌曰∶石蛇,出南海水旁山石間,其形盤屈如蛇,無首尾,內空,紅紫色,以
    左盤者良。又似車螺,不知何物所化?大抵與石蟹同類,功用亦相近。
    宗 曰∶石蛇,色如古墻上土,盤結如查梨大,空中,兩頭巨細一等。不與石蟹同類,
    蟹則真蟹所化,蛇非真蛇。今人用之絕少。
    時珍曰∶按∶姚寬《西溪叢話》云∶南恩州海邊有石山嘴,每蟹過之則化為石,蛇過亦
    然。此說不知果否?若然,則石蛇亦真蛇所化。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解金石毒(蘇頌)。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蠶
    內容:(宋《開寶》)
    【釋名】石僵蠶(《綱目》)。
    【集解】志曰∶石蠶生海岸石旁,狀如蠶,其實石也。
    【氣味】苦,熱,無毒。《藥訣》曰∶苦,熱,有毒。獨孤滔曰∶制丹砂。
    【主治】金瘡止血生肌,破石淋血結,磨服,當下碎石(《開寶》)。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石鱉
    內容:(《綱目》)
    【集解】時珍曰∶石鱉生海邊,形狀大小儼如 蟲,蓋亦化成者。 蟲,俗名土鱉。
    【氣味】甘,涼,無毒。
    【主治】淋疾血病,磨水服(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蛇黃
    內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蛇黃出嶺南,蛇腹中得之,圓重如錫,黃黑青雜色。
    志曰∶蛇黃多赤色,有吐出者,野人或得之。
    頌曰∶今越州、信州亦有之。今醫所用,云是蛇冬蟄時所含土,到春發蟄吐之而去,大
    如彈丸,堅如石,外黃內黑色,二月采之。與舊說不同,未知孰是?
    時珍曰∶蛇黃生腹中,正如牛黃之意。世人因其難得,遂以蛇含石代之,以其同出于蛇
    故爾。廣西平南縣有蛇黃岡,土人九月掘下七、八尺,始得蛇黃,大者如雞子,小者如彈丸,
    其色紫。《庚辛玉冊》云∶蛇含自是一種石,云蛇入蟄時,含土一塊,起蟄時化作黃石,不
    稽之言也。有人掘蛇窟尋之,并無此說。
    【修治】大明曰∶入藥燒赤醋淬三、四次,研末水飛用。
    【氣味】冷,無毒。
    【主治】心痛疰忤,石淋,小兒驚癇,婦人產難,以水煮研服汁(《唐本》)。
    鎮心(大明)。磨汁,涂腫毒(時珍)。
    【附方】新六。
    暗風癇疾∶忽然仆地,不知人事,良久方醒。蛇黃,火 醋淬七次,為末。每調酒服二
    錢,數服愈。年深者亦效。(危氏《得效方》)
    驚風癇疳∶神穴丹∶治急驚風、癇疾、天吊、疳熱等證。用紫色蛇黃四兩( 過),
    豬屎二兩(小者泥固 過),鐵粉一兩,朱砂半兩,麝香一錢。為末,糯粉糊丸芡子大,漆
    盤曬
    干。看之每丸有一小穴,故名神穴丹。每服一丸,薄荷酒化下,立蘇。疳熱,冷水化下。(《靈
    苑方》)
    小兒項軟因風虛者∶蛇含石一塊( 七次,醋淬七次研),郁金等分。為末,入麝香少
    許,白米飯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服,一日一服。(《活幼全書》)
    瘴瘧鬼瘧食瘧。蛇含石末一兩,信石(末)一兩。
    研勻,入水火鼎內,上以盞蓋,六一泥固濟, 至藥升在盞,刮下為末,米糕糊丸綠豆
    大,雄黃為衣。每服一丸,黑豆研水,五更送下。(《摘玄方》)
    血痢不止∶蛇含石二枚。火 醋淬,研末。每服三錢,米飲下。(《普濟方》)
    腸風下血脫肛∶蛇黃二顆。火 醋淬七次,為末。每服三錢,陳米飲下。(《普濟方》)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霹靂砧
    內容:(《拾遺》)
    【釋名】雷楔。
    時珍曰∶舊作針及屑,誤矣。
    【集解】藏器曰∶此物伺候震處,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有似斧刀者,銼刀者,有
    安二孔者。一云出雷州,并河東山澤間,因雷震后得者。多似斧色,青黑斑紋,至硬如玉。
    或言是人間石造,納與天曹,不知事實。
    時珍曰∶按∶《雷書》云∶雷斧如斧,銅鐵為之。雷 似 ,乃石也,紫黑色。雷錘重
    數斤,雷鉆長尺余,皆如鋼鐵,雷神以劈物擊物者。雷環如玉環,乃雷神所 遺落者。雷珠
    乃神龍所含遺下者,夜光滿室。又《博物志》云∶人間往往見細石形如小斧,名霹靂斧,一
    名霹靂楔。《玄中記》云∶玉門之西有一國,山上立廟,國人年年出鉆,以給雷用。此謬言
    也。雷雖陰陽二氣激薄有聲,實有神物司之,故亦隨萬物啟蟄,斧、鉆、 、錘皆實物也
    。若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星隕為石。則雨金石、雨粟麥、雨毛血及諸異物者,亦在地
    成形者乎?必太虛中有神物使然也。陳時蘇紹雷錘重九斤。宋時沈括于震木之下得雷楔,似
    斧而無孔。鬼神之道幽微,誠不可究極。
    【氣味】無毒。
    【主治】大驚失心,恍惚不識人,并石淋,磨汁服,亦煮服。作枕,除魔夢不祥(藏器)。
    刮末服,主瘵疾,殺勞蟲,下蠱毒,止泄瀉。置箱 間,不生蛀蟲。諸雷物佩之,安神定志,
    治驚邪之疾(時珍。出《雷書》)。
    <目錄>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雷墨
    內容:(《綱目》)
    【集解】時珍曰∶按∶《雷書》云∶凡《雷書》木石,謂木札,入二、三分,青黃色。
    或云∶雄黃、青黛、丹砂合成,以雷楔書之。或云∶蓬萊山石脂所書。雷州每雷雨大作,
    飛下如沙石,大者如塊,小者如指,堅硬如石,黑色光艷至重。劉恂《嶺表錄異》云∶雷州
    驟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 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錚然,光瑩可愛。又李肇《國史補》云∶
    雷州多雷,秋則伏蟄,狀如人,掘取食之。觀此,則雷果有物矣。
    【主治】小兒驚癇邪魅諸病,以桃符湯磨服即安(時珍)。
    <目錄>石部第十一卷
    <篇名>金石之五
    內容:\x鹵石類二十種,附錄二十七種\x
    <目錄>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
    <篇名>食鹽
    內容:(宋《嘉 》)
    【校正】志曰∶元在米部,今移入此。時珍曰∶并入《本經》大鹽。
    【釋名】鹺(音 )。
    時珍曰∶鹽字,象器中煎鹵之形。《禮記》∶鹽,曰咸鹺。《爾雅》云∶天生曰鹵,人生
    曰鹽。許慎《說文》云∶鹽,咸也。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河東謂之咸。黃帝之臣宿沙
    氏,初煮海水為鹽。《本經》大鹽,即今解池顆鹽也。《別錄》重出食鹽,今并為一。方士呼
    鹽為海砂。
    【集解】《別錄》曰∶大鹽出邯鄲及河東池澤。恭曰∶大鹽,即河東印鹽也,人之常食
    者,形粗于食鹽。
    弘景曰∶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
    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北海鹽黃草粒粗。以作魚 及咸菹,乃言北
    勝,而藏繭必用鹽官者。蜀中鹽小淡,廣州鹽咸苦,不知其為療體復有優劣否?
    藏器曰∶四海之內何外無之,惟西南諸夷稍少,人皆燒竹及木鹽當之。
    頌曰∶并州末鹽,乃刮堿煎煉者,不甚佳,所謂鹵堿是也。大鹽生河東池澤,粗于末鹽,
    即今解鹽也。解州安邑兩池取鹽、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風急,則宿夕成鹽滿畦,
    彼人謂之種鹽,最為精好。東海、北海、南海鹽者,今滄、密、楚、秀、溫、臺、明、泉、
    福、廣、瓊、化諸州,煮海水作之,謂之澤鹽,醫方謂之海鹽。海邊掘坑,上布竹木,覆以
    蓬茅,積沙于上。每潮汐沖沙,則鹵堿淋于坑中。水退則以火炬照之,鹵氣沖火皆滅。因取
    海鹵貯盤中煎之,頃刻而就。其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盆,今或鼓鐵為之,南海人編竹為之,
    上下周以蜃灰,橫丈深尺,平底,置于灶背,謂之鹽盤。梁益鹽井者,今歸州及四川諸郡皆
    有鹽井,汲其水以煎作鹽,如煮海法。又濱州有土鹽,煎煉草土而成,其色最粗黑,不堪入
    藥。通、泰、海州并有停戶刮堿煎鹽輸官,如并州末鹽之類,而味更優,以供給江湖,極為
    饒衍。
    時珍曰∶鹽品甚多∶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今遼冀、山東、兩淮、閩浙、廣南所出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永久视频下载|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6080| 无码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少妇午夜啪爽嗷嗷叫视频|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重口老太和小伙|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日本高清色WWW在线安全|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国产|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 香蕉影院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片免费视频播放A|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视频 |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高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精品| 亚欧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AV美女在线播放啊|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虎虎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软件|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色爱综合激情五月激情| 国产一二三五区不在卡| 午夜无码区在线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