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本草綱目在線閱讀(第77頁)

     高山仙人掌 2020-03-23
    大明曰∶入藥并炙用。
    【氣味】苦,平,有毒。《別錄》曰∶咸。
    之才曰∶惡干姜、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主治】驚癇螈 ,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本經》)。療蜂毒、
    毒腫。合亂發、蛇皮燒灰,以酒日服方寸匕,治惡疽
    惡脈諸毒皆瘥(《別錄》)。療上氣赤白痢
    瘡。服汁,下乳石毒(蘇恭)。
    頌)。
    【發明】時珍曰∶露蜂房,陽明藥也。外科、齒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
    兼殺蟲之功耳。
    【附方】舊十五,新二十。
    小兒卒癇∶大蜂房一枚,水三升,煮濃汁浴之,日三四次佳。(《千金方》)
    臍風濕腫∶久不瘥者。蜂房燒末,敷之,效。(《子母秘錄》)
    手足風痹∶黃蜂窠大者一個(小者三、四個)燒灰,獨頭蒜一碗,百草霜一錢半,同搗
    敷上。一時取下,埋在陰處。忌生冷、
    風氣瘙癢及癮疹∶集驗方,蜂房(炙)、蟬蛻等分,為末。酒服一錢,日三服。《梅師方》∶
    用露蜂房煎汁二升,入芒硝敷之,日五次。
    風熱牙腫連及頭面∶用露蜂房,燒存性,研末,以酒少許調,噙漱之。(《十便良方》)
    風蟲牙痛∶露蜂房煎醋,熱漱之。《袖珍方》∶用草蜂房一枚,鹽實孔內燒過
    鹽湯漱去。或取一塊咬之。秘方也。《普濟方》∶用露蜂房一個,乳香三塊,煎
    細辛煎水漱之。又露蜂房、全蝎同研,擦之。《圣惠方》∶用蜂房蒂,綿包咬之效。
    喉痹腫痛∶《普濟方》露蜂房灰、白僵蠶等分,為末。每乳香湯服半錢。《食醫心鏡》∶
    用蜂房燒灰。每以一錢吹入喉內。不拘大人、小兒。
    重舌腫痛∶蜂房炙研,酒和敷之,日三、四次。(《圣惠方》)
    舌上出血竅如針孔∶用紫金沙(即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貝母四錢,蘆薈三錢,為末,
    蜜和丸雷丸大。每用一丸,水一小盞,煎至五分,溫服。吐血,溫酒調服。(《云臺方》)
    吐血衄血∶方同上。
    崩中漏下五色,使人無子∶蜂房末三指撮,溫酒服之,大神效。(張文仲方)
    小兒下痢赤白者∶蜂房燒末,飲服五分。(張杰《子母秘錄》)
    小兒咳嗽∶蜂房二兩,洗凈燒研。每服一字,
    二便不通∶蜂房燒末,酒服二、三錢,日二服
    陰痿不興∶蜂窠燒研,新汲井水服二錢,可御十女。(《岣嶁神書》)
    陰寒痿弱∶蜂房灰,夜敷陰上,即熱起。(《千金方》)
    陰毒腹痛∶露蜂房三錢(燒存性),蔥白五寸,同研為丸。男左女右,著手中,握陰臥
    之,汗出即愈。
    寸白蛔蟲∶蜂窠燒存性,酒服一匙。蟲即死出。(《生生編》)
    乳石熱毒壅悶,頭痛口干,便漩赤少者∶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乳石末從小便中下,大效。
    《圖經》云∶用十二分炙,以水二升,煮八合,
    藥毒上攻∶如圣散∶用蜂房、甘草等分。麩炒黃色,去麩為末。水二碗,煎八分,臨臥
    頓服。明日取下惡物。(《經驗方》)
    鼻外 瘤,膿水血出∶蜂房炙研,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頭上瘡癬∶蜂房研末,臘豬脂和,涂之效。(《圣惠》)
    軟癤頻作∶露蜂房二枚,燒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調敷,
    甚效。(《唐氏得效方》)
    女人妒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膿腫,名妒乳。用蜂房燒灰,研。每服二錢,水一小盞,
    煎六分,去渣溫服。(《濟眾方》)
    風 不合∶露蜂房一枚,炙黃研末。每以一錢,臘豬脂和涂。(《肘后方》)
    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燒存性研,摻之。干則以真菜子油調。(唐氏《經驗方》)
    蜂螫腫疼∶蜂房,為末,豬膏和敷。或煎水洗。(《千金方》)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竹蜂
    內容:(《拾遺》)
    【釋名】留師(郭璞作笛師)。
    【集解】藏器曰∶《方言》云∶竹蜂,留師也。蜂如小指大,正黑色
    稠糖,酸甜好食。
    時珍曰∶《六帖》云∶竹蜜蜂出蜀中。于野竹上結窠,紺
    窠有蜜,甘倍常蜜。即此也。按今人家一種黑蜂,大如指頭
    兒撲殺取食,亦此類也。又《杜陽編》言∶外國鸞蜂大十余斤,其蜜碧色,服之成仙。此亦
    不經之言,未足深信。又有刺蜜、木蜜,生草木上,俱見果部本條。木蜜即枳 。
    \x留師蜜\x
    【氣味】甘、酸,寒,無毒。
    【主治】牙齒 痛及口瘡,并含之良(藏器)。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赤翅蜂
    內容:(《拾遺》)
    【集解】藏器曰∶出嶺南。狀如土蜂,翅赤頭黑,大如螃蟹,穿土為窠,食蜘蛛。蜘蛛
    遙知蜂來,皆野狼狽藏隱。蜂以預知其處,食之無遺。
    時珍曰∶此毒蜂穿土作窠者。一種獨蜂作窠于木,亦此類也。其窠大如鵝卵,皮濃蒼黃
    色。只有一個蜂,大如
    其毒倍常,中人手足輒斷,中心胸即圮裂,非方藥可療,惟禁術可制。故元稹詩云∶巴蛇蟠
    窟穴,穴下有巢蜂。近樹禽垂翅,依原獸絕蹤。微遭斷手足,濃毒破心胸。昔甚招魂句,那
    知眼自逢。此蜂之毒如此,附見于此。養生遠害者,不可不知。
    【主治】有毒。療蜘蛛咬,及疔腫疽病,燒黑和油涂之。或取蜂窠土,以酢和涂之,蜘
    蛛咬處,當得絲出(藏器)。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獨腳蜂
    內容:(《拾遺》)
    【集解】藏器曰∶出嶺南。似小蜂黑色,一足連樹根不得去,不能動搖,五月采之。又
    有獨腳蟻,亦連樹根下,能動搖,功用與蜂同。
    時珍曰∶嶺南有樹小兒、樹蛺蝶。及此蜂、蟻,皆生于樹,是亦氣化,乃無情而生有情
    也。《酉陽雜俎》云∶嶺南毒
    嚙人甚毒。物類之變化不一有如此。
    【主治】疔腫癰疽,燒研和油涂之。(藏器)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
    <篇名>蟲之一
    內容:【釋名】土蜂(《別錄》)、細腰蜂(《莊子》
    弘景曰∶此類甚多。雖名土蜂,不就土中作窟,謂KT 土作房爾。
    時珍曰∶ ,象其聲也。
    【集解】《別錄》曰∶
    弘景曰∶今一種蜂,黑色,腰甚細,銜泥于人屋及器物邊作房,如并竹管者是也。其生
    子如粟米大,居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枚,滿中,仍塞口,以待其子大為糧也。其一種
    入蘆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蟲。《詩
    教祝,便變成己子,斯為謬矣。造詩者未審,而夫子何為因其僻耶?圣人有缺,多皆類此。
    韓保升曰∶按《詩疏》云∶螟蛉,桑蟲也。果蠃,蒲蘆也。言蒲蘆負桑蟲以成其子也。
    亦負他蟲封之,數日則成蜂飛去。今有人候其封穴,壞而看之,見有卵如粟,在死蟲之上,
    果如陶說。蓋詩人知其大而不知其細也。此蜂
    木間也。
    【正誤】李含光曰∶咒變成子,近有數見者,非虛言也。
    頌曰∶《詩》言∶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揚雄《法言》亦云∶螟蛉之子殪,而逢果蠃。
    祝之曰∶類我
    式亦云∶書齋多
    蟲也。數說不同。然物類變化,固不可度。蚱蟬生于轉丸,衣魚生于瓜子之類非一。桑蟲、
    蜘蛛之變為蜂,不為異也。如陶所說卵如粟者,未必非
    孕螟蛉之子,傳其情,交其精
    無定形。斯言得之矣。
    宗 曰∶諸家之說,終不敢舍《詩》之義。嘗拆窠視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色白而微
    黃。所負青菜蟲,卻在子下,不與蟲相著。陶說近之。
    時珍曰∶ 之說各異。今通考諸說,并視驗其卵,及蜂之雙雙往來,必是雌雄。當以
    陶氏、寇氏之說為正,李氏、蘇氏之說為誤。按∶《解頤新語》云∶果蠃自有卵如粟,寄在
    蟲身。其蟲不死不生,
    出也。《列子》言純雄無雌
    雅翼》云∶陶說實當物理。但
    果蠃負之。教誨爾子,式谷似之。蓋言國君
    似。誤以為如似之似,遂附會其說爾。猶云鴟 鴟 ,既取我子,亦可謂 取眾鳥為子乎?
    今屢破其房,見子與他蟲同處,或子已去而蟲存空殼,或蟲成蛹而子尚小。蓋蟲終不壞,至
    其成蛹,子乃食之而出也。近時王浚川《著雅述》,
    【氣味】辛,平,無毒。
    大明曰∶有毒。入藥炒用。
    【主治】久聾,咳逆毒瓦斯,出刺出汗(《本經》)。療
    能竹木刺(大明。《
    云令人畏伏)。
    土蜂窠∶見土部。
    【附錄】雄黃蟲。《別錄》有名未用曰∶明目,辟兵不祥,益氣力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蟲白蠟
    內容:(《會編》)
    【集解】機曰∶蟲白蠟與蜜蠟之白者不同,乃小蟲所作也。其蟲
    白脂,粘敷樹枝。人謂蟲屎著樹而然,非也。至秋刮取,以水煮熔,濾置冷水中,則凝聚成
    塊矣。碎之,紋理如白石膏而瑩徹。人以和油澆燭,大勝蜜蠟也。
    時珍曰∶唐宋以前,澆燭、入藥所用白蠟,皆蜜蠟也。此蟲白蠟,則自元以來,人始知
    之,今則為日用物矣。四川、湖廣、滇南、閩嶺、吳越東南諸郡皆有之。以川、滇、衡、永
    產者為勝。蠟樹枝葉狀類冬青,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累累,大如蔓荊子,生青
    熟紫。冬青樹子,則紅色也。其蟲大如蟣虱,芒種后則延緣樹枝,食汁吐涎,粘于嫩莖,化
    為白脂,乃結成蠟,狀如凝霜。處暑后則剝取,謂之蠟渣。若過白露,即粘住難刮矣。其渣
    煉化濾凈,或甑中蒸化,瀝下器中,待凝成塊,即為蠟也。其蟲嫩時白色作蠟,及老則赤黑
    色,乃結苞于樹枝。初若黍米大,入春漸長,大如雞頭子,紫赤色,累累抱枝,宛若樹之結
    實也。蓋蟲將遺卵作房,正如雀甕、螵蛸之類爾。俗呼為蠟種,亦曰蠟子。子內皆白卵,如
    細蟣,一包數百。次年立夏日摘下,以箬葉包之,分系各樹。芒種后苞拆卵化,蟲乃延出葉
    底,復上樹作蠟也。樹下要潔凈,防蟻食其蟲。又有水蠟樹,葉微似榆,亦可放蟲生蠟。甜
    櫧樹亦可產蠟。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生肌止血定痛,補虛續筋接骨(震亨)。入丸
    【發明】震亨曰∶白蠟屬金,稟受收斂堅強之氣,為外科要藥。與合歡皮同入長肌肉膏
    中,用之神效,但未試其可服否也。
    時珍曰∶蠟樹葉亦治瘡腫,故白蠟為外科要藥,正如桑螵蛸與桑木之氣相通也。
    【附方】新一。
    頭上禿瘡∶蠟燭頻涂,勿令日曬,久則自然生發。(《集玄方》)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紫鉚
    內容:(音礦。《唐本草》)
    【校正】原與騏 竭同條,今自木部分入此。
    【釋名】赤膠(蘇恭)、紫梗。
    時珍曰∶
    梗是矣
    【集解】恭曰∶紫 ,紫色如膠。作赤 皮及寶鈿,用為假色,亦以膠寶物。云蟻于海
    畔樹藤皮中為之。紫 樹名渴廩,騏 竭樹名渴留,正如蜂造蜜也。研取用之。《吳錄》所
    謂赤
    曰∶《廣州記》云∶紫 生南海山谷。其樹紫赤色,是木中津液結成,可作胡胭脂,
    余滓
    志曰∶按別本注言∶紫 、騏 竭二物同條,功效全別。紫 色赤而黑,其葉大如盤,
    從葉上出。騏 竭色黃而赤,從木中出,如松脂也。
    頌曰∶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紫 樹出真臘國,彼人呼為勒 。亦出波斯國。木
    高丈許,枝葉郁茂,葉似橘柚,經冬不凋。三月開花,白色,不結子。天有霧露及雨沾濡,
    其枝條即出紫 。波斯使者所說如此。而真臘使者言∶是蟻運土上于樹端作窠,蟻壤得雨露
    凝結而成紫 。昆侖出者善,波斯次之。又《交州地志》亦云∶本州歲貢紫 ,出于蟻壤。
    乃知與血竭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醫家亦罕用,惟染家須之。
    宗 曰∶紫 狀如糖霜,結于細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則紅。今人用造綿煙脂,
    邇來亦難得。
    時珍曰∶紫 出南番。乃細蟲如蟻、虱,緣樹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樹上小蟲造白蠟一
    般,故人多插枝造之。今吳人用造胭脂。按∶張勃《吳錄》云∶九真移風縣
    人視土知其有蟻,因墾發。以木枝插其上,則蟻緣而上,生漆凝結,如螳螂螵蛸子之狀。人
    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謂之蟻漆赤絮。此即紫 也。血竭乃其樹之脂膏,別見木部。
    【氣味】甘、咸,平,有小毒。大明曰∶無毒。
    【主治】五臟邪氣,金瘡帶下,破積血,生肌止痛,與騏 竭
    瘡疥,宜入膏用(李
    【附方】新三。
    齒縫出血∶紫礦、乳香、麝香
    產后血暈,狂言失志∶用紫礦一兩。為末。酒服二錢匕。(《徐氏家傳方》)
    經水不止,日漸黃瘦∶紫 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楊氏家藏方》)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五倍子
    內容:(《開寶》)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釋名】文蛤(《開寶》)、百蟲倉(《拾遺》),法釀過名百藥煎。
    時珍曰∶五倍當作五 ,見《山海經》。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
    百藥煎,隱名也。
    【集解】志曰∶五倍子在處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內多蟲。
    頌曰∶以蜀中者為勝。生于膚木葉上,七月結實,無花。其木青黃色。其實青,至熟而
    黃。九月采子,曝干,染家用之。
    時珍曰∶五倍子,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 本草》移入木部。雖知生于膚木之
    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也。膚木,即鹽膚子木也(詳見果部鹽麩子下)。此木生叢林處者,

    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于葉間,正如
    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則細黃,綴于
    枝葉,宛若結成。其殼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殺貨之。否則
    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皮工造為百藥煎,以染皂色,大為時用。他樹亦有此蟲球,不入
    藥用,木性殊也。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齒宣疳 ,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瘙癢膿水,五
    面鼻疳瘡(《開寶》)。腸虛泄痢,為末,熟湯服之
    藥(《日華》)。口

    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時珍)。
    【發明】震亨曰∶五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佐他藥尤良。黃昏咳嗽,
    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
    時珍曰∶鹽麩子及木葉,皆酸咸寒涼,能除痰飲咳嗽,生津止渴,解熱毒酒毒,治喉痹
    下血血痢諸病。五倍子乃蟲食其津液結成者,故所主治與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斂肺止血化
    痰,止渴收汗,其氣寒,能散熱毒瘡腫;其性收,能除泄痢濕爛。
    【附方】舊二,新七十二。
    虛勞遺濁∶玉鎖丹∶治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太過,真陽不固,漩有余瀝,小便白
    濁如膏,夢中頻遺,骨節拘痛,面黧肌瘦,盜汗虛煩,食減乏力。此方性溫不熱,極有神效。
    用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鹽湯送
    下,日三服。(《和劑
    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面等分,水和作餅,煨熟。夜臥待饑時,干吃二三個,勿飲
    茶水,甚妙。(《集靈》)
    自汗盜汗∶常出為自汗,睡中出為盜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
    也。(同上)
    心疼腹痛∶五倍子生研末。每服一錢,鐵杓內炒,起煙黑色者為度。以好酒一鐘,傾入
    杓內,服之立止。(邵真人《經驗方》)
    消渴飲水∶五倍子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危氏《得效》)
    小兒嘔吐不定∶用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濕紙裹,煨過),同研為末。每
    服半錢,米泔調下,立瘥。(《經驗后方》)
    小兒夜啼∶五倍子末,津調,填于臍內。(楊起《簡便方》)
    暑月水泄∶五倍子末,飯丸黃豆大。每服二十丸,荷葉煎水下,即時見效。(余居士《選
    奇方》)
    熱瀉下痢∶五倍子一兩,枯礬五錢,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鄧
    筆峰《雜興方》)
    瀉痢不止∶五倍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集靈》∶用五倍子末,每
    服一錢。
    滑痢不止∶用五倍子醋炒七次,為末。米湯送下。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倉米(炒)一升,白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花椒五
    錢。為末。每服一錢,蜜湯下,日二服。忌生冷、魚肉。(《集靈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烏梅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烏梅湯下。
    腸風下血∶五倍子、白礬各半兩。為末,順流水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忌酒。
    (《本事方》)
    臟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大鯽魚一枚,去腸胃鱗腮,填藥令滿,入瓶
    性,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王 《百一選方》)
    糞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兒。五倍子末,艾湯服一錢。(《全幼心鑒》)
    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五倍子半生半燒,為末,陳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前粥飲送下,日三服。(
    酒痢腸風下血∶見百藥煎。
    二十丸。(鄭氏)
    大腸痔疾∶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燒煙熏之,自然收縮。(《直指方》)
    脫肛不收∶《三因方》∶用五倍子末三錢,入白礬一塊,水一碗煎湯,洗之立效。《簡便》∶
    用五倍子半斤
    濟方》∶用五倍子、
    產后腸脫∶五倍子末,摻之。或以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婦人良方》)
    女人陰血,因交接傷動者∶五倍子末摻之,良。(熊氏)
    孕婦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錢,神效。(《朱氏集驗方》)
    風毒攻眼∶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 赤爛,或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用
    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汁去滓,乘熱洗。留
    滓再煎用。大能明目去澀。(《博濟方》)
    小便尿血∶五倍子末,鹽梅搗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集簡方》)
    風眼赤爛∶《集靈方》∶用五倍子 存性,為末。入飛過黃丹少許,敷之。日三上,甚良
    。《普濟方》∶用五倍子研末敷之。名拜堂散。
    爛弦風眼∶五倍子、銅青、白 土等分,為末。熱湯泡開,閉目淋洗。冷即再熱洗之
    。眼弦不可入湯。(《濟急方》)
    眼中 肉∶方同上。
    耳瘡腫痛∶五倍子末,冷水調涂。濕則干摻之。(《海上名方》)
    耳出膿∶《普濟方》∶用五倍子末吹之。《經驗》∶用五倍子(焙干)一兩,全蝎(燒存
    性)三錢,為末。摻耳中。
    鼻出衄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綿灰等分,米飲服二錢。
    牙縫出血不止者∶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敷之即止。(《衛生易簡方》)
    牙齒動搖及外物傷動欲落者∶五倍子、干地龍(炒)等分。為末。先以姜揩過,然后敷
    之。(《御藥院方》)
    牙齦腫痛∶五倍子一兩,瓦焙研末。每以半錢敷痛處,片時吐去涎。內服去風熱藥。(楊
    子建《護命方》)
    風牙腫痛∶五倍子一錢,黃丹、花椒各五分,為末,摻之即止也。五倍末,冷水調,涂
    頰外,甚效。
    唇緊作痛∶五倍子、訶子等分,為末,敷之。(《端效方》)
    天行口瘡∶五倍子末摻之,吐涎即愈。(龐氏《傷寒論》)
    咽中懸癰,舌腫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蠶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搗和,丸彈子大。噙
    咽,其癰自破也。(《朱氏經驗方》)
    口舌生瘡∶《儒門事親》∶赴筵散∶用五倍子、密陀僧等分,為末。漿水漱過,干貼之。
    《院方》加晚蠶蛾。《澹寮方》∶用五倍子一兩,滑石半兩,黃柏(蜜
    摻之,便可飲食。
    白口惡瘡狀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兒,并用五倍子、青黛等分,為末,以筒吹之。(《端
    效方》)
    走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柏等分。為末。先以鹽湯漱凈,摻之,立效。(《便
    覽》)
    牙齦疳臭∶五倍子(炒焦)一兩,枯礬、銅青各一錢,為末。先以米泔漱凈,摻之。絕
    效方也。(《集簡方》)
    疳蝕口鼻∶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摻之。(《普濟方》)
    小兒口疳∶白礬裝入五倍子內,燒過同研,摻之。(《簡便方》)
    下部疳瘡∶《全幼心鑒》∶用五倍子、枯礬等分。研末。先以齏水洗
    要》∶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各一錢,細辛(焙)三分。為末。先以蔥湯洗凈,搽之。
    一、二日生
    陰囊濕瘡出水不瘥∶用五倍子、臘茶各五錢,膩粉少許,研末。先以蔥椒湯洗過,香油
    調搽,以瘥為度。(《太平圣惠方》)
    魚口瘡毒初起,未成膿者∶用南五倍子,炒黃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臘醋調,涂于患
    處。一日一夜即消。(《杏林摘要》)
    一切諸瘡∶五倍子、黃柏等分,為末。敷之。(《普濟方》)
    一切腫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調,涂之。《簡便》∶治一切腫毒,初起無頭者。五倍
    子、大黃、黃柏等分,為末。新汲
    一切癬瘡∶五倍子(去蟲)、白礬(燒過)各等分。為末。搽之。干則油調
    癩頭軟癤及諸熱瘡∶用五倍子七個,研末,香油四兩,熬至一半,布絞去渣,搽之。三、
    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普濟方》)
    風癩濕爛∶五倍子末,津調涂之。(同上)
    頭瘡熱瘡,風濕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摻之,膿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
    調涂。(《衛生易簡》)
    瘡口不收∶五倍焙,研末。以臘醋腳調,涂四圍,效。
    一切金瘡∶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敷之,皮肉自痊。名啄合山。(《拔萃方》)
    金瘡出血不止者∶五倍子末貼之。若閉氣者,以五倍子末二錢,入龍骨末少許,湯服,
    立效。(談野翁方)
    杖瘡腫痛∶五倍子,去穣,米醋浸一日,慢火炒黃,研末,干摻之。不破者,醋調涂之。
    (《衛生易簡方》)
    手足皸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即安也。(《醫方大成》)
    雞骨哽咽∶五倍子末,摻入喉中,即化下。(《海上名方》)
    小兒脫肛∶五倍子為末。先以艾絨卷倍子末成筒,放便桶內,以瓦盛之。令病者坐
    于桶上,以火點著,使藥煙熏入肛門,其肛自上。隨后將白礬為末,復搽肛門,其肛自緊,
    再不復脫。
    魚口便毒∶五倍子不拘多少,以凈瓦器盛之,用陳醋熬成膏,用綿布攤貼之。如干即換,
    三五次即愈。
    火灰內,煨存性。為末,酒調服。
    染烏須發∶《圣濟總錄》∶用針砂八兩(米醋浸五日,炒略紅色,研末)。五倍子
    煎、
    沒石子各二兩,訶黎勒皮三兩,研末各包。先以皂莢水洗髭須,用米醋打蕎麥面糊,和針砂
    末敷上,荷葉包,過一夜,次日取去。以蕎麥糊四味敷之,一日洗去即黑。《杏林摘
    五倍子一斤研末,銅鍋炒之,勿令成塊。如有煙起,即提下攪之。從容上火慢炒,直
    為度。以濕青布包扎,足踏成餅,收貯聽用。每用時,以皂角水洗凈須發。用五倍子一兩,
    紅銅末(酒炒)一錢六分,生白礬六分,訶子肉四分,沒石子四分, 砂一分,為末。烏梅、
    酸榴皮煎湯。調勻碗盛,重湯煮四、五十沸,待如飴狀。以眉掠刷于須發上,一時洗
    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油潤之。半月一染,甚妙。
    中河豚毒∶五倍子、白礬末等分,以水調下。(出《事林廣記》)
    \x百藥煎\x
    【修治】時珍曰∶用五倍子為粗末。每一斤,
    和,器盛置糠缸中 之,待發起如發面狀即
    嘉謨曰∶入藥者,五倍子(鮮者)十斤舂細,用瓷缸盛,稻草蓋
    入桔梗、甘草末各二兩,又 一七。仍搗仍
    干者水漬為之。又方∶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兩(滾水浸過),細茶一兩,上共研末,入罐
    內封固,六月要一七,取開配合用。又方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細茶一把(研末)。

    用小蓼汁調勻,入缽中按緊,上以長稻草封固。另用籮一個,多著稻草,將藥缽坐草中,上
    以稻草蓋,置凈處。過一七后,看藥上長起長霜,藥則已成矣。或捏作丸,或作餅,曬干才
    可收用。
    【氣味】酸、咸、微甘,無毒。
    【主治】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收濕消酒,烏須發,止下血,久痢脫肛,牙齒
    宣,面鼻疳蝕,口舌糜爛,風濕諸瘡(時珍)。
    【發明】
    時珍曰∶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經釀造,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余甘,治
    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諸病,含噙尤為相宜。
    【附方】新二十一。
    斂肺劫嗽∶百藥煎、訶黎勒、荊芥穗等分為末,姜汁入蜜和,丸芡子大。時時噙之。(《丹
    溪心法》)定嗽化痰∶百藥煎、片黃芩、橘紅、甘草各等分,共為細末,蒸餅丸綠豆大。時
    時干咽數丸,佳。(《瀕湖醫案》)
    清氣化痰∶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一錢,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
    妙。(《筆峰雜興》)
    染烏須發∶川百藥煎一兩,針砂(醋炒)、蕎麥面各半兩。先洗須發,以荷葉熬醋調刷,
    荷葉包一夜,洗去即黑,妙。(《普濟方》)
    沐發除 ∶百藥煎末,干搽發上,一夜篦之。(同上)
    揩牙烏須∶川百藥煎半兩,玄胡索三錢,雄黃三錢,為末。先以爛研生姜擦牙去涎,用
    此揩牙,以津洗目。日日用之。甚佳。(《普濟》)
    牙痛引頭∶方同上。
    風熱牙痛∶百藥煎泡湯噙嗽。(《圣濟總錄》)
    牙齦疳蝕∶百藥煎、五倍子、青鹽( )各一錢半,銅綠一錢,為末。日摻二三次,神
    效。(《普濟方》)
    煉眉瘡癬∶小兒面湮瘡,又名煉銀瘡,乃母受胎時,食酸辣邪物所致。用百藥煎五錢,
    生白礬二錢,為末,油調搽之。(《外科精義》)
    腳肚生瘡∶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腳相交,黃水出,癢不可忍,久成痼疾。
    用百藥煎末唾調,逐瘡四圍涂之,自外入內(先以貫眾煎湯洗之),日一次。(《醫林集要》)
    乳結硬痛∶百藥煎末。每服三錢,酒一盞,煎數沸,服之取效。(《經驗
    腸癰內痛∶大棗(連核燒存性)、百藥煎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服,日一,取效。
    (《直指方》)
    大腸便血∶百藥煎、荊芥穗(燒存性)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圣
    腸風下血∶百藥煎二兩,半生用,半炒存性,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大腸氣痔作痛下血∶百藥煎末,每服三錢,稀粥調服,日二次。(《集
    腸風臟毒下血者∶用百藥煎(燒存性)、烏梅(連核燒過)、白芷(不見火)為末,水糊
    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濟生》)
    酒痢下血∶百藥煎、五倍子、陳槐花等分,焙研末,酒糊丸梧子大。每
    送下。(《本事
    下痢脫肛∶百藥煎一塊,陳白梅三個,木瓜一握,以水一碗,煎半碗。日二服。(《圣
    濟總錄》)
    男婦血淋∶用真百藥煎、車前子(炒)、黃連各三錢半,木香二錢,滑石一錢,為末。
    空心燈草湯服二錢,日二服。(《普濟方》)
    消暑止渴∶百藥煎、臘茶等分為末,烏梅肉搗和,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名水瓢丸。
    (《事林廣記》)
    \x五倍子內蟲\x
    【主治】赤眼爛弦,同爐甘石末乳細,點之(時珍)。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螳螂、桑螵蛸
    內容:(《本經》上品)
    【釋名】 螂(音當郎)、
    (音尤),(《本經》)其子房名螵蛸(音飄綃)、蜱蛸
    野狐鼻涕。
    頌曰∶《爾雅》云∶莫 、 、不過
    時珍曰∶ 螂,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俗呼為刀螂,兗人
    呼不過也。代人謂之天馬,因其首如驤馬也。燕趙之間謂之蝕疣。疣即疣子,小肉贅也。
    今人病疣者,往往捕此食之,其來有自矣。其子房名螵蛸者
    飼小兒,云止夜尿,則 、致神之名,蓋取諸此。《酉陽雜俎》謂之野狐鼻涕,象形也。
    又揚雄《方言》云∶螳螂
    【集解】弘景曰∶螳螂俗呼石螂,逢樹便產,以桑上者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氣也。惟
    連枝斷取者為真,偽者亦以膠著桑枝之上也。
    保升曰∶螵蛸在處有之,螳螂卵也。多在小桑樹上,叢荊棘間。三、四月中,一枝出小
    螳螂數百枚。
    時珍曰∶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能
    翳葉捕蟬。或云術家取翳作法,可以隱形。深秋乳子作房,粘著枝上,即螵蛸也。房長寸許,
    大如拇指,其內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種節后一齊出。故《月令
    有云,仲夏螳螂生也。
    【修治】《別錄》曰∶桑螵蛸生桑枝上,螳螂子也。二月、三月采,
    令人泄。
    曰∶凡使勿用雜樹上生者,名螺螺。須覓桑樹東畔枝上者。采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
    淘七次,鍋中熬干用。別作修事無效也。
    韓保升曰∶三、四月采得,以熱漿水浸一伏時,焙干,于柳木灰中炮黃用。
    \x螳螂\x
    【主治】小兒急驚風搐搦,又出箭鏃。生者能食疣目(時珍)。
    【發明】時珍曰∶螳螂,古方不見用者,惟《普濟方》治驚風,吹鼻
    亦蠶、蝎定搐之義。古方風藥多用螵蛸,則螳螂治風,同一理也。又《醫林集要》∶出箭鏃
    亦用之。
    【附方】新二。
    驚風定搐∶中分散∶用螳螂一個,蜥蜴一條,赤足蜈蚣一條,各中分之,隨左右研末。
    記定男用左,女用右。每以一字吹鼻內,搐之。吹左即左定,吹右即右定也。(《普濟》)
    箭鏃入肉不可拔者∶用螳螂一個,巴豆半個,同研,敷傷處。微癢且忍,極癢乃撼拔之。
    以黃連、貫眾湯洗拭,鍛石敷之。
    \x桑螵蛸\x
    【氣味】咸、甘,平,無毒。
    之才曰∶得龍骨,療泄精。畏旋復花(戴椹)。
    【主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療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夢寐失精遺溺。久服益氣養神
    利(甄權)。
    【發明】
    時珍曰∶桑螵蛸,肝、腎、命門藥也,古方盛用之。
    權曰∶男子腎衰精自出,及虛而小便利者,加而用之。
    頌曰∶古今方漏精及風藥中,多用之。
    宗 曰∶男女虛損,腎衰陰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疝瘕,不可闕也。鄰家一男子,小
    便日數十次。如稠米泔,心神恍惚,瘦瘁食減,得之女勞。令服桑螵蛸散藥,未終一劑而愈。
    其藥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補心氣,止小便數。用桑螵蛸、遠志、龍骨、菖蒲、人參、
    茯神、當歸、龜甲(醋炙)各一兩,為末。臥時,人參湯調下二錢。如無桑上者,即用他樹
    者,以炙桑白皮佐之。桑白皮行水,以接螵蛸就腎經也。
    【附方】舊三,新七。
    遺精白濁
    下。(《外臺
    小便不通∶桑螵蛸(炙黃)三十枚,黃芩二兩,水煎。分二服。(《圣惠》)
    婦人胞轉,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產書》)
    婦人遺尿∶桑螵蛸酒炒為末,姜湯服二錢。(《千金翼》)
    妊娠遺尿
    產后遺尿
    方》)
    咽喉腫塞∶桑上螳螂窠一兩(燒灰),馬屁勃半兩,研勻,蜜丸梧子大。煎犀角湯,每
    服三五丸。(《總病論》)
    咽喉骨哽∶桑螵蛸醋煎,呷之。(《經驗良方》)
    底耳疼痛∶桑螵蛸一個(燒存性),麝香一字。研末。每用半字,摻入神效。有膿先繳
    凈。(《經驗方》)
    小兒軟癤 桑螵蛸燒存性,研末,油調敷之。(《危氏方》)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雀甕
    內容:(《本經》下品)
    【釋名】雀兒飯甕(《蜀本》)、 房
    經》)、天漿子
    藏器曰∶毛蟲作繭,形如甕,故名雀甕。俗呼雀癰,聲相近也。
    保升曰∶雀好食其甕中子,故俗呼雀兒飯甕。
    弘景曰∶ 背毛螫人,故名蠔(音刺),與 同。
    時珍曰∶俗呼毛蟲,又名楊瘌子,因有螫毒也。此蟲多生石榴樹上,故名天漿。天漿乃
    甜榴之名也。
    宗 曰∶多在棘枝上,故曰棘剛子。
    【集解】《別錄》曰∶雀甕出漢中。生樹枝間,
    弘景曰∶ ,蠔蟲也。在石榴樹上。其背毛螫人。生卵形如雞子,大如巴豆。
    藏器曰∶蠔蟲好在果樹上,大小如蠶,。面背上有五色斑毛,有毒能刺螫人。欲老者,
    口中吐白汁,凝聚漸硬,正如雀卵。其蟲以甕為繭,在中成蛹,如蠶之在繭也。夏月羽化而
    出作蛾,放子于葉間如蠶子。陶言其生卵如雞子,誤矣。
    恭曰∶雀甕在樹間,似螵蛸蟲。此物紫白裥斑,狀似硨磲文可愛也。
    時珍曰∶ 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取榴棘上
    桑上者。
    【氣味】甘,平,無毒。日華曰∶有毒。
    【主治】寒熱結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本經》)。
    頌曰∶今醫家治小兒慢驚。用天漿子(有蟲者)、白僵蠶、干蝎三物各三枚,微炒搗末。
    煎麻黃湯,調服一字,日三服。隨兒大小加減,大有效也。
    藏器曰∶雀甕打破取汁,與小兒飲,令無疾。小兒病撮口者,漸漸口撮不得飲乳。但先
    口傍見血,以甕研汁涂之。或同鼠
    者,蓋厭禳之也。
    【附方】新六。
    撮口噤風∶用棘科上雀兒飯甕子未開口者,取內物和乳汁研,灌之。又方∶棘剛子五枚,
    赤足蜈蚣一條,燒存性,研勻,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亦可末服一字。(并
    《圣惠》)
    小兒臍風∶白龍散∶用天漿子(有蟲者)一枚,真僵蠶(炒)一枚,膩粉少許,研勻。
    以薄荷自然汁調,灌之。取下毒物神效。(《普濟方》)
    急慢驚風,口眼 斜,搐搦痰盛∶用天漿子房(去皮,生用)三枚,干蝎(生用)七枚,
    朱砂一錢,研勻,飯丸粟大。每服二丸,荊芥湯送下。(《圣惠方》)
    乳蛾喉痹∶用天漿子(即紅姑娘),徐徐嚼咽。
    小兒癇疾∶棘枝上雀甕,研,其間蟲出,取汁灌之。(《圣惠方》)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蠶
    內容:(《本經》中品)
    【校正】《拾遺》烏爛蠶及繭鹵汁,《嘉 》蠶蛻,今并為一。
    【釋名】自死者名白僵蠶。
    時珍曰∶ ,從 ,象
    腆,蚯蚓之名也。蠶病風死,其色

    曰砂,皮曰蛻,甕曰繭,蛹曰 (音龜),蛾曰羅,卵曰KT (音允),蠶初出曰 (音苗),
    蠶紙曰連也。
    【集解】時珍曰∶蠶,孕絲蟲也。種類甚多,有大、小、白、烏、斑色之異。其蟲屬陽,
    喜燥惡濕。食而不飲,三眠三起,二十七日而老。自卵出而為
    ,繭而蛹,蛹而蛾,蛾而卵,卵而復 ,亦有胎生者,與母同老,蓋神蟲也。南粵有三眠、
    四眠、兩生、七出、八出者。其繭有黃、白二色。《爾雅
    棘繭、欒繭也。 、蕭繭也。皆各因所食之葉命名,而蟓即今桑上野蠶也。今之柘蠶與桑蠶
    并育,即棘繭是也。
    不如蠶絲可以衣被天下,故莫得并稱。凡蠶類入藥,俱用食桑者。
    \x白僵蠶\x
    【修治】《別錄》曰∶生穎
    弘景曰∶人家養蠶時,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壞。今見小白似有鹽度者為好。
    恭曰∶蠶自僵死,其色自白。陶云似有鹽度,誤矣。
    頌曰∶所在養蠶處有之。不拘早晚,但用白色而條直、食桑葉者佳。用時去絲綿及子,
    炒過。

    曰∶凡使,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
    以布拭凈黃肉、毛,并黑口甲了,搗篩如粉,入藥。
    【氣味】咸、辛,平,無毒。
    甄權曰∶微溫,有小毒。惡
    【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黯,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癢病(《本經》)。女子
    崩中赤白,產后余痛,滅
    中白魚、鷹屎白等分,治瘡滅痕(《藥性》)。以七枚為末,酒服,治中風失音,并一
    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日華》)。焙研姜汁調灌,
    立愈(蘇頌)。散風痰結核瘰 ,頭風,風蟲齒
    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兒疳蝕
    【發明】元素曰∶僵蠶性微溫,味微辛,氣味俱薄,輕浮而升,陽中之陽,故能去皮膚
    諸風如蟲行。
    震亨曰∶僵蠶屬火,兼土與金、木。老得金氣,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清化之氣,
    從治相火,散濁逆結滯之痰也。
    王貺曰∶凡咽喉腫痛及喉痹,用此下咽立愈,無不效也。大能救人。吳 《內翰》云∶

    時珍曰∶僵蠶,蠶之病風者也。治風化痰,散結行經,所謂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
    也。又人指甲軟薄者,用此燒煙熏之則濃,亦是此義。蓋厥陰、陽明之藥,故又治諸血病、
    瘧病、疳病也。
    【附方】舊十五,新十九。
    一切風痰∶白僵蠶七個(直者),細研,姜汁一茶腳,溫水調灌之。(《勝金方》)
    小兒驚風∶白僵蠶、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

    風痰喘嗽,夜不能臥∶白僵蠶(炒研)、好茶末各一兩,為末。每用五錢,臥時泡沸湯
    服。
    (《瑞竹堂方》)
    酒后咳嗽∶白僵蠶焙研末,每茶服一錢。(《怪證奇方》)
    喉風喉痹∶《仁存》∶開關散∶用白僵蠶(炒)、白礬(半生半燒)等分,為末。每以一
    錢,
    用自然姜汁調灌,得吐頑痰,立效。小兒加薄荷、生姜少許,同調。一方用白梅肉和丸,綿
    裹含之,咽汁也。《朱氏集驗》∶用白僵蠶
    立愈。《圣惠》∶用白僵蠶三七枚,乳香一分
    急喉風痹∶王氏《博濟》如圣散∶用白僵蠶、天南星(刮皮)等分,生研為末。每服一字,
    姜汁調灌,涎出即愈。后以生姜炙過,含之,《百一選方》無南星。
    撮口噤風∶面黃赤,氣喘,啼聲不出。由胎氣挾熱,流毒心脾,故令舌強唇青,聚口發
    噤。用直僵蠶二枚去嘴,略炒為末。蜜調敷
    大頭風、小兒驚風∶并用大蒜七個,先燒紅地,以蒜逐個于地上磨成膏。卻以僵蠶一兩
    (去頭、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泄氣,只取蠶研末。每用 鼻,口內含水,有效。(《普

    偏正頭風并夾腦風,連兩太陽穴痛∶《圣惠方》∶用白僵蠶為末,蔥茶調服方寸匕。
    葉椿治頭風∶用白僵蠶、高良姜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臨臥時茶服,日二服。
    猝然頭痛∶白僵蠶為末去絲。每用熟水下二錢,立瘥。(《斗門方》)
    牙齒疼痛∶白僵蠶(直者)、生姜同炒赤黃色,去姜為末。以皂角水調擦之,即止。(《普
    濟》)
    風蟲牙痛∶白直僵蠶(炒)、蠶蛻紙(燒)等分。為末。擦之。良久,以鹽湯漱口。(《直
    指方》)
    瘧疾不止∶白僵蠶(直者)一個。切作七段,綿裹為丸,朱砂為衣,作一服。日未出時,
    面向東,用桃、李枝七寸煎湯,吞下。(《院方》)
    腹內龜病∶《普濟方》詩云∶人間龜病不堪言,肚里生成硬似磚。自死僵
    不過時刻軟如綿。神效。
    面上黑黯∶白僵蠶末,水和搽之。(《圣惠方》)
    粉滓面 ∶令人面色好,用白僵蠶、黑牽牛、細辛等分,為末。如澡豆,日用之。(《斗
    門方》)
    癮疹風瘡∶疼痛。白僵蠶焙研,酒服一錢,立瘥。(《圣惠》)
    野火丹毒從背上兩脅起者∶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涂。(楊氏《產乳》)
    小兒鱗體∶皮膚如蛇皮鱗甲之狀,由氣血否澀,亦曰胎垢,又曰蛇體。白僵蠶,去嘴,
    為末,煎湯浴之。一加蛇蛻。(《保幼大全》)
    小兒久疳體虛不食∶諸病后,天柱骨倒,醫者不識,謂之五軟者。用白僵蠶(直者),
    炒研。每服半錢,薄荷酒下。名金靈散。(《鄭氏方》)
    小兒口瘡通白者∶白僵蠶,炒黃。拭去黃肉、毛,研末,蜜和敷之,立效。(《小兒宮
    氣方》)
    風疳蝕瘡∶同上方。
    項上瘰 ∶白僵蠶為末。水服五分,日三服。十日瘥。(《外臺》)
    風痔腫痛∶發、歇不定者,是也。白僵蠶二兩。洗銼,炒黃為末,烏梅肉和丸梧桐子大。
    每姜蜜湯空心下五丸,妙。(《勝金方》)
    一切金瘡及刀斧傷∶白僵蠶炒黃研末,敷之立愈。(《斗門》)
    乳汁不通∶白僵蠶末二錢,酒服。少頃,以脂麻茶一盞熱投之,梳頭數十遍,奶汁如
    泉也。(《經驗后方》)
    崩中下血不止∶用白僵蠶、衣中白魚等分。為末。井華水服之,日二。(《千金》)
    重舌木舌∶僵蠶,為末,吹之,吐痰甚妙。一方∶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
    摻之,涎出為妙。(陸氏《積德方》)
    腸風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烏爛死蠶
    內容:(《拾遺》)
    【氣味】有小毒。
    藏器曰∶此在簇上烏臭者。
    【主治】蝕瘡有根者,及外野雞病,并敷之。白死者主白游疹,赤死者主赤游疹(藏器)。
    \x蠶蛹\x
    瑞曰∶繰絲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兒。
    思邈曰∶ 犬嚙者,終身禁食,發則難免。
    【主治】炒食,治風及勞瘦。研敷 瘡惡瘡(大明)。為末飲服,
    熱,除蛔蟲。煎汁飲,止消渴。(時珍)。
    【附方】新一。
    消渴煩亂∶蠶蛹二兩,以無灰
    服。(《圣惠方》)
    \x繭鹵汁\x
    藏器曰∶此是繭中蛹汁,非堿鹵也。于鹽繭甕下收之。
    【主治】百蟲入肉, 蝕瘙疥,及牛馬蟲瘡。為湯浴小兒,去瘡疥,殺蟲。以竹筒盛之,
    浸山蜍、山蛭入肉,蚊子諸蟲咬毒。亦可預帶一筒,取一蛭入中,并持干海苔一片,亦辟諸
    蛭(藏器)。
    【發明】藏器曰∶蘇恭注蛭云∶山人自有療法,蓋此法也。
    時珍曰∶山蛭見蛭條。山蜍(音余),蜘蛛也。嚙人甚毒。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蠶繭
    內容:(已出蛾者)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又療諸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
    汁飲,止消渴反胃,除蛔蟲(時珍。弘景曰∶繭甕入術用)。
    【發明】時珍曰∶蠶繭方書多用,而諸家本草并不言及,誠缺文也。近世用治癰疽代針,
    用一枚即出一頭,二枚即出二頭,神效無比。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朱氏言此物屬
    火,有陰之用,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清氣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繰絲湯及絲綿煮汁,功
    并相同。又黃絲絹能補脬,錦灰止血,并見服器部。
    【附方】新五。
    痘瘡疳蝕膿水不絕∶用出了蠶蛾繭,以生白礬末填滿。 枯為末,擦之甚效。(陳文中
    《小兒方》)
    口舌生瘡∶蠶繭五個,包硼砂,瓦上焙焦為末,抹之。
    大小便血∶繭黃散∶治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用繭黃、蠶蛻紙(并燒存性)、晚
    蠶砂、白僵蠶(并炒)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用米飲
    惠方》)
    婦人血崩∶方法同上。
    反胃吐食∶蠶繭十個煮汁,烹雞子三枚食之,以無灰酒下,日二服,神效。或以繰絲湯
    煮粟米粥食之。(《普濟方》)
    \x蠶蛻\x
    【釋名】馬明退(《嘉 》)、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血風病,益婦人(《嘉 》)。婦人血風(宗 )。治目中翳
    \x蠶連\x
    【主治】吐血鼻洪,腸風瀉血,崩中帶下,赤白
    (宗 )。
    牙宣牙痛,牙癰牙疳,頭瘡喉痹,風癲狂祟。蠱毒藥毒,沙證腹痛,小便淋 ,婦人
    難產及吹乳疼痛(時珍)。
    【發明】禹錫曰∶蠶蛻,今醫家多用初出蠶子(退在紙上者),東方諸醫用老蠶眠起所
    蛻皮,功用相近,當以蛻皮為正。入藥微炒用。
    宗 曰∶蠶蛻,當用眠起時所蛻皮。蠶連燒灰亦可用。
    時珍曰∶馬明蛻、蠶連紙,功用相同,亦如蟬蛻、蛇蛻之義。但古方多用蠶紙者,因其
    易得耳。
    【附方】舊四,新十五。
    吐血不止∶蠶蛻紙燒存性,蜜和,丸如芡實大。含化咽津。(《集驗》)
    牙宣牙癰及口瘡∶并用蠶蛻紙燒灰,干敷之。(《集驗》)
    風蟲牙痛∶蠶紙燒灰擦之。良久,鹽湯漱口。(《直指方》)
    走馬牙疳∶《集驗》∶用蠶蛻紙灰,入麝香少許,貼之。《直指》∶加白僵蠶等分。
    一切疳瘡∶馬明蛻(燒灰)三錢,輕粉、乳香少許。先以溫漿水洗凈,敷之。(《儒門事
    親》)
    小兒頭瘡∶蠶蛻紙燒存性,入輕粉少許,麻油調敷。(《圣惠》)
    纏喉風疾∶用蠶蛻紙燒存性,煉蜜和,丸如芡實大。含化咽津。(《集驗》)
    熏耳治聾∶蠶蛻紙作捻,入麝香二錢,入筆筒燒煙熏之。三次即開。
    癲狂邪祟∶凡狂發欲走,或自高貴稱神,或悲泣呻吟,此為邪祟。以蠶紙燒灰,酒、水
    任下方寸匕。亦治風癲。(《肘后方》)
    沙證壯熱∶江南有沙證,狀如傷寒,頭痛壯熱嘔惡,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悶亂,須臾
    殺人。先用蠶蛻紙剪碎,安于瓶中,以碟蓋之,滾湯沃之,封固良久。乘熱服,暖臥取汗。
    (《活人書》)
    中蠱藥毒∶雖面青脈絕,腹脹吐血者,服之即活。用蠶蛻紙燒存性,為末。新汲水服一
    錢。(《嶺南衛生方》)
    中諸藥毒∶用蠶紙數張,燒灰,冷水服。(《衛生易簡方》)
    小便澀痛不通∶用蠶蛻紙,燒存性,入麝香少許,米飲每服二錢。(王氏《博濟方》)
    熱淋如血∶蠶種燒灰,入麝香少許,水服二錢,極效方也。(《衛生家寶》)
    崩中不止∶蠶故紙一張(剪碎炒焦)、槐子(炒黃)各等分,為末。酒服立愈。(《衛生
    易簡方》)
    吹奶疼痛∶馬明蛻(燒灰)一錢五分,輕粉五分,麝香少許。酒服。(《儒門事親》)
    婦人難產∶蠶布袋一張,蛇蛻一條。入新瓦中,以鹽泥固, 為末,以榆白皮
    (《集成》)
    婦人斷產∶蠶子故紙一尺,燒為末,酒服。終身不產。(《千金》)
    痔漏下血∶蠶紙半張,碗內燒灰,酒服自除。(《奚囊備急方》)
    \x繅絲湯\x
    【主治】止消渴,大驗。(時珍)。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原蠶
    內容:(《別錄》中品)
    【釋名】晚蠶(《日華》)、魏蠶(《方言》)、
    弘景曰∶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
    宗 曰∶原者有原復敏速之義,此是第二番蠶也。
    時珍曰∶按∶鄭玄注《周禮》云∶原,再也。謂再養者。郭璞注《方言》云∶魏,細也
    。秦晉人所呼。今轉為二蠶是矣。《永嘉記》云∶郡蠶自三月至十月有八輩。謂蠶種為KT ,
    再養為珍,珍子為愛。
    【集解】頌曰∶原蠶東南州郡多養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養之。《周
    禮》禁原蠶。鄭康成注云∶蠶生于火而藏于秋,與馬同氣。物莫能兩大,禁原蠶為其害馬也。

    人既稀養,貨者多是早蛾,不可用也。
    弘景曰∶僵蠶為末涂馬齒,即不能食草。以桑葉拭去,乃還食。此見蠶即馬類也。
    時珍曰∶馬與龍同氣,故有龍馬。而蠶又與馬同氣,故蠶有龍頭、馬頭者。蜀人謂蠶之
    先為馬頭娘者以此。好事者因附會其說,以為馬皮卷女,入桑化蠶,謬矣。北人重馬,故禁
    之。南方無馬,則有一歲至再、至三,及七出、八出者矣。然先王仁愛及物,蓋不忍其一歲
    再致湯鑊,且妨農事,亦不獨專為害馬、殘桑而已!
    \x雄原蠶蛾\x
    【氣味】咸,溫,有小毒。
    時珍曰∶按徐之才《藥對》云∶熱,無毒。入藥炒,去翅、足用。
    【主治】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別錄》)。壯陽事,止泄精、尿血,
    暖水臟,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滅瘢痕(時珍)。
    【發明】
    宗 曰∶蠶蛾用第二番,取其敏于生育也。
    時珍曰∶蠶蛾性淫,出繭即媾,至于枯槁乃已,故強陰益精用之。
    【正誤】
    頌曰∶今治小兒撮口及發噤者。用晚蠶蛾二枚,炙黃研末,蜜和涂唇內,便瘥。
    時珍曰∶此方出《圣惠》,乃是白僵蠶。蘇氏引作蠶蛾,誤矣。蠶蛾原無治驚之文,
    今正之。
    【附方】舊二,新八。
    丈夫陰痿∶未連蠶蛾二升、去頭、翅、足,炒為末,蜜丸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可御十
    室。以菖蒲酒止之。(《千金方
    遺精白濁∶晚蠶蛾焙干,去翅、足,為末,飯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淡鹽湯下。此丸
    常以火烘,否則易糜濕也。(唐氏方)
    血淋疼痛∶晚蠶蛾為末,熱酒服二錢。(《圣惠方》)
    小兒口瘡及風疳瘡∶《宮氣方》∶用晚蠶蛾,為末,貼之,妙。《普濟方》∶治小兒口瘡,
    及百日內口瘡。入麝香少許,摻之。
    止血生肌∶蠶蛾散∶治刀斧傷創,血出如箭。用晚蠶蛾炒為末,敷之即止,甚效。
    (《勝金方》)
    刀斧金瘡∶端午午時,取晚蠶蛾、鍛石、茅花,搗成團,草蓋令發熱過,收貯。每用,
    刮下末摻之。
    竹刺入肉∶五月五日,取晚蠶蛾生投竹筒中,令自干死,為末。取少許,津和涂之。(《便
    民圖纂》)
    蛇虺咬傷∶生蠶蛾研,敷之。(《必效方》)
    玉枕生瘡∶生枕骨上如癰,破后如箸頭。用原蠶蛾(炒)、石葦等分,為末。干貼取瘥。
    (《圣濟總錄》)
    \x原蠶砂\x
    頌曰∶蠶砂、蠶蛾,皆用晚出者良。
    時珍曰∶蠶砂用曬干,淘凈再曬,可久收不壞。
    【氣味】甘、辛,溫,無毒。
    時珍曰∶伏 砂、焰硝、粉霜。
    【主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皮膚頑痹,腹內宿冷,
    腳軟,皮膚頑痹(藏器)。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
    【發明】
    弘景曰∶蠶砂多入諸方,不但熨風而已。
    宗 曰∶蠶屎飼牛,可以代谷。用三升醇酒,拌蠶砂五斗,甑蒸,于暖室中,鋪油單上
    。令患風冷氣痹及近感癱風人,就以患處一邊臥沙上,濃蓋取汗。若虛人須防大熱昏悶,令
    露頭面。若未全愈,間日再作。
    時珍曰∶蠶屬火,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砂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
    法得效。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研細,以篦子

    此十余年,試用之,二、三次頓瘳,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鱉肉作丸,
    治腹中癥結,見鱉條。李九華云∶蠶砂煮酒,色味清美,又能療疾。
    【附方】舊四,新六。
    半身不遂∶蠶砂二碩,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
    枚,十日即止。(《千金方》)
    風瘙癮疹作癢成瘡∶用蠶砂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洗浴。避風。(《圣
    惠方》)
    頭風白屑作癢∶蠶砂燒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瞇目不出∶蠶砂揀凈,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
    消渴飲水∶晚蠶砂焙干為末。每用冷水下二錢,不過數服。(《斗門方》)
    婦人血崩∶蠶砂為末,酒服三、五錢。(《儒門事親》)
    月經久閉∶蠶砂四兩,砂鍋炒半黃色,入無灰酒一壺,煮沸,澄去沙。每溫服一盞,即
    通。
    轉女為男∶婦人始覺有孕,用原蠶屎一枚,井華水服之,日三。(《千金》)
    扭閃出骨竅等證。蠶砂四兩(炒黃),綠豆粉四兩(炒黃),枯礬二兩四錢,為末。醋調敷之,
    絹包縛定。換三
    男婦心痛不可忍者∶晚蠶砂一兩,滾湯泡過,濾凈,取清水服,即止。(《瑞竹堂方》)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石蠶
    內容:(《本經》下品)
    【校正】并人有名未用石蠹蟲。
    【釋名】沙虱(《本經》)、石蠹蟲(《別錄》
    弘景曰∶沙虱乃東間水中細蟲。人入水浴,著身略不可見,痛如針刺,挑亦得之。今此
    或名同而物異耳。
    時珍曰∶按《吳普本草》沙虱作沙蚌。
    【集解】
    別錄曰∶石蠶生江漢池澤。
    宗 曰∶石蠶在處山河中多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
    其色如泥,蠶在其中,故謂之石蠶,亦水中蟲耳。方家用者絕稀。
    《別錄》曰∶石蠹蟲生石中。
    藏器曰∶石蠹蟲一名石下新婦,今伊芳洛間水底石下有之。狀如蠶,解放絲連綴小石如繭。
    春夏羽化作小蛾,水上飛。
    時珍曰∶《本經》石蠶,《別錄》石蠹,今觀陳、寇二說及主治功用,蓋是一物無疑矣
    。又石類亦有石蠶,與此不同。
    【正誤】
    弘景曰∶李當之云∶石蠶江左不識,謂為草根。其實類蟲,形如老蠶,生附石上。傖人
    得而食之,味咸微辛。所言有理,但江漢非傖地。大都是生氣物,如海中蛤、蠣輩,附石生
    不動,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節,亦似蠶。恐未是實,方家不用。
    恭曰∶石蠶形似蠶,細小有角節,青黑色,生江漢側石穴中。岐、隴間亦有,北人多不
    用,采者遂絕耳。
    韓保升曰∶李謂是草根,陶謂是生氣物。蘇恭之說,半似草,半似蟲,皆妄矣。此蟲所
    在水石間有之,取為鉤餌。馬湖石間最多,彼人啖之,云咸、微辛。
    頌曰∶石蠶,陶、蘇都無定論,《蜀本》之說為是。今川、廣中多有之。其草根之似蠶
    者,亦名石蠶,出福州。今信州山石上,四時常有之,亦采入藥。詳見菜部草石蠶下。
    【氣味】咸,寒,有毒。
    保升曰∶咸、微辛。
    吳普曰∶雷公∶咸,無毒。
    【主治】五癃,破石淋墮胎。其肉∶解結氣,利水道,除熱(《本
    石蠹蟲∶主石癃,小便不利(《別錄》)。
    【發明】宗 曰∶石蠶謂之草者,謬也。《經》言肉解結氣,注中更
    時珍曰∶石蠶連皮殼用也,肉則去皮殼也。
    【附錄】云師、雨虎
    時珍曰∶按《遁甲開山圖》云∶霍山有云師、雨虎。榮氏注云∶云師如蠶,長六寸,
    有毛似兔。雨虎如蠶,長七、八寸,似蛭。云雨則出在石上。肉甘,可炙食之。此亦石蠶之
    類也。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九香蟲
    內容:(《綱目》)
    【釋名】黑兜蟲。
    【集解】
    時珍曰∶九香蟲,產于貴州永寧衛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黽,身青黑色。至冬
    伏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驚蟄后即飛出,不可用矣。
    【氣味】咸,溫,無毒。
    【主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時珍)。
    【發明】時珍曰∶《攝生方》∶烏龍丸∶治上證,久服益人,四川何
    方∶用九香蟲一兩(半生、焙),車前子(微炒)、陳橘皮各四錢,白術(焙)五錢,杜仲(酥
    炙)八錢。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錢五分,以鹽白湯或鹽酒服,早晚各一服,此
    方妙在此蟲。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海蠶
    內容:(《海藥》)
    【集解】
    李 曰∶按∶《南州記》云∶海蠶生南海
    粉狀。每有節,難得真者,彼人以水搜葛粉、鍛石,以梳齒印成偽充之。縱服無益,反能損
    人,宜慎之。
    \x沙\x
    【氣味】咸,大溫,無毒。
    【主治】虛勞冷氣,諸風不遂。久服補虛羸,令人光澤,輕身延年不老
    <目錄>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
    <篇名>雪蠶
    內容:(《綱目》)
    【釋名】雪蛆。
    【集解】
    時珍曰∶按葉子奇《草木子》云∶雪蠶生陰山以北,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二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av|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50岁熟妇的呻吟声对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AV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破解版 |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一本之道高清乱码少妇 |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良家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欧美白妞大战非洲大炮| 国产亚洲999精品AA片在线爽|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av日韩在线资源| 性无码专区无码|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看|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美女|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 国产精品中文av专线|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