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留言詢問:“孩子脾胃不好,吃多了又積食,排便也不太規律。這種情況可怎么辦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今天來介紹一劑成藥——資生丸。 資生丸是什么? 資生丸,源于明代醫家繆希雍先生的《先醒齋醫學廣筆記》一書。后世醫家對于此方的稱呼很多,如保胎資生丸、人參資生丸、資生健脾丸,其實說的都是繆氏資生丸。 “妊娠三月,陽明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故胎墮也,服資生丸”。在繆希雍看來,孕婦在三個月的時候,胎兒開始孕育成形,此時就需要陽明脾胃后天之本的運化滋養。如果脾胃功能差,運化不足,就有流產的風險,所以服用資生丸以強健脾胃,防止滑胎流產。這就是資生丸又名保胎資生丸之本意,此法古法是用來治療妊娠脾虛所致滑胎、流產這類疾病的。(孕婦切不可自行用藥保胎,需在醫生指導下辨證治療。) 資生丸這名字取得也是寓意深刻。“資生”一詞源自《周易》“大哉坤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大家都知道,乾坤就是指的天地,《素問·天元紀大論》中云:“在天化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人之脾胃屬土,寓意為大地,為一身之“坤元”,大地營養豐富才能資生萬物,脾胃安則滋養全身。 資生丸的組成 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4.5克、廣陳皮6克,山楂肉6克、炙甘草3克、炒山藥4.5克、川黃連1克、炒薏苡仁4.5克、炒白扁豆4.5克、白蔻仁1克、藿香1.5克、炒蓮子肉4.5克、澤瀉1克、桔梗1.5克、芡實4.5克、炒麥芽3克。(此劑量以7歲孩子為例) 從配伍組成來看,此方以人參為君藥,故又名人參資生丸,也算名副其實。其實,這個方子相信大家看起來肯定會覺得眼熟,是不是覺得與益氣健脾的參苓白術散很像?下面,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個方子的差異。 資生丸除了砂仁之外,包含參苓白術散的所有藥物。我們知道參苓白術散的功效是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主治脾胃虛弱夾濕泄瀉證和脾肺氣虛痰濕咳嗽證。 而資生丸藥味更多,多的那幾味藥又有什么作用?他們的主治差異具體體現在哪里呢?且看我繼續分析: 陳皮、白豆蔻、藿香、澤瀉這四個藥合用,起到醒脾化濕理氣的功效;山楂、炒麥芽,消食和胃,以除積滯;黃連,少用以為佐藥,清食積郁熱; 芡實,這個得重點講一下,其性甘、澀、平,歸脾、腎經,功效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也就是這一味芡實,配合上山藥、蓮子,才是真正的脾腎兼顧,才有了更可靠的固腎保胎。綜合來看,也就是說,資生丸比參苓白術散更增加了健脾消食、清熱化濕之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兼有濕熱食積之證。 資生丸怎么用? 關于資生丸的臨床應用,借用《醫宗金鑒》所言:“資生脾胃俱虛病,不寒不熱平補方,食少難消倒飽脹,面黃肌瘦倦難當。” 通俗解釋就是:資生丸可以用來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好,吃東西后容易腹脹,面色泛黃、不愛長肉,這樣的脾胃不足之癥。而且這個方子藥性平和,消補兼施,補多于瀉,平補而不滯,具有調和脾胃升降氣機的功能,對于緩解小兒便秘、腹瀉也有一定的雙向調節作用。 正因其屬于不寒不熱平補方,所以只要抓住脾胃虛弱、食積濕邪、稍有化熱趨向這個主要病機特點,就可以放心使用。 為了方便,我再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三點病機分別對應哪些癥狀。 注意事項,雖然此方原為保胎之用,但孕婦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辨證選擇,切不可自行使用。孩子使用時不可以久服,以一周左右為度,癥狀改善后即可停藥。 最后說一下,據我觀察有些脾胃虛弱的寶寶服用資生丸后偶有腹瀉的癥狀,這是為什么呢? 我分析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資生丸健胃消食之力還是很厲害的,吃了以后會讓人覺得有饑餓感,所以不自覺就會多吃,而健脾之功不能速成,一旦吃的多了,短時間內消化能力沒有根本性提高,反倒加重了脾胃負擔,所以會拉肚子。建議就是,雖然饑餓感增加,但要限制孩子進食太多,飯到八分飽就可以了。 其二,資生丸健脾胃兼消積滯,脾胃虛弱的孩子本身腸道內存在宿食積滯,資生丸調節脾胃功能,增加胃腸動力,促進積滯的排泄,故而排便次數增加。建議就是,堅持服用3天,如果排便正常即為對癥,當然同時也需要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態,做到萬無一失。 好了,今日的資生丸就聊到這里,希望它也可以滋養到您的脾胃化生健康。 文章|香薷 漫畫|八歲 圖片制作|蛋蛋 編輯|香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