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生有三大法寶:三寒、兩倒、七分飽。所謂“兩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覺”。所謂“子午覺”,就是指在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子時是從23時到次日凌晨1時,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時機,子時之前入睡有利于養陰;而午時則是從11時到13時,也是陰陽交會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盛,稱為“合陽”,此時午睡有利于養陽。《黃帝內經》關于“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的論述,所強調的就是“子午覺”的重要性。 ![]()
“子午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調整陰陽,它能夠使人的肌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從而煥發精神,增強免疫能力。 按照中醫學的時間節律來看,子時和一年中的冬至相對應,此時自然界的陰氣最盛,而陽氣則剛剛生發并逐漸增強,午時則與夏至相對應,此時自然界陽氣最盛,陰氣初生,而人體與自然界相應,也會有相同的變化,不論陽氣陰氣,在它們初生的時候都是很弱小的,如果我們注意在這個時候加以保護,那么陰陽之氣就能得到很好的生發和增強,也就能起到養陽及養陰的作用,故而《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 1.子時膽經當令:民間有“早睡早起身體好”的說法。 建議大家10點半的時候上床做好睡覺的準備,這樣11點的時候開始進入睡眠狀態,能起到最佳的養肝腎效果。最晚不要超過11點才 入睡。 ![]() 2.午時心經當令:午時休息有利于養陽,同時也 是心包經最旺的時候,適當睡午覺還有助于養心。建議中午吃完飯 后休息30分鐘,然后進行10?30分鐘的午睡,這樣能讓你一下午都 神采奕奕。午覺的時間不要過長,否則醒來后狀態也不會好,還容易影響到夜間的睡眠。 如果有些人的作息時間一時無法調整過來,可以試試把早上的鬧鐘調早一小時,這樣晚上也會早睡一小時,這樣作息時間就慢慢調整過來了。如果還是睡不著,可以試試睡前用溫水泡腳,按摩腳底,可以促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促進入睡;或者用減慢呼吸節奏,適當靜坐,散步,躺在床上做幾分鐘靜氣功,看慢節奏的電視,聽低緩的音樂等方法,也可以使身體逐漸人靜,靜則生陰,陰盛則寐,從而逐漸入睡。 中醫學認為,人體之所以會生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陰陽失調,癌癥的發生也不例外,社科院的報告指出:知識分子平均壽命下降,“過勞死”現象日益嚴重,七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邊緣。現代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白天工作忙碌,精神壓力過大,晚上又習慣長期熬夜,不注意按時入睡,或夜生活過多,多錯過睡子午覺的時機或者不能睡個完整的子午覺,影響人體陰陽之氣的正常生發,損害身體原本健康適宜的內環境,不僅不利于體力和腦力恢復,長此以往,還會讓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免疫力下降,給癌細胞的產生與增殖擴散提供有利條件,對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提高睡好子午覺的認識,為自己的將來儲蓄健康。 記得分享給身邊的人 關愛自己 關注健康 健康你我他! |
|
來自: 昵稱69097056 >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