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它雅俗共賞,是古人茶余飯后的極佳談資。 不喜歡對聯的朋友,可能會說這東西無聊,甚至說是文人酸腐,但這不過是一種文字游戲罷了,雖未必比別的游戲高尚,但對喜歡的人來講,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比如美國的富蘭克林,他學習寫作時,一會兒把詩歌改寫成散文,一會又把散文改寫成詩歌,其實就是在通過這樣的文字游戲,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所謂的“富蘭克林寫作法”,很多國人都在學,對吧? 對于中國文人來講,對聯的作用與此類似,它可訓練思維、培養語感,同時作為游戲,也有著無窮的樂趣。很多文壇大家,如蘇東坡、解縉、徐渭、紀曉嵐等,都是此中高手,民間也流傳著很多有關對聯的趣聞,比如今天介紹的這個: 明朝時期,山東濟南有個“神童”叫李開先,有一次他祖父辦六十大壽,宴席上一個秀才想考考這位神童,就當眾出了個上聯: 墻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 上聯內容似有一點“少兒不宜”,不知秀才有沒有惡作劇的心思,但人家既然出招了,小開先也必須接招。 在座的不乏飽學之士,都替小開先捏了把汗,因為這個上聯出得很刁,“無葉不青”和“無夜不親”讀音是一樣的(“青”和“親”諧音)。大家苦苦思索,卻沒有頭緒。 小開先也很犯難,就四處張望尋找靈感,當他看到祖父的鳥籠子里,鳥兒正在架子上跳上跳下,頓時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 籠中鳥,倉中谷,有架必跳,有價必糶(tiào) 在座的人一聽,無不夸小開先才思敏捷。秀才也服氣,說不愧是神童啊。 這副對聯,咱們來賞析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其實上下聯都有一些瑕疵。 首先,這個上聯出的就有點問題,因為對聯的聲韻,講究“仄起平收”,而上聯末尾卻是平起,下聯反而只能仄收,平仄弄反了。 當然,民間對聯講究“寬對”,老百姓對平仄也不太講究,上聯這樣也說得過去。 再看下聯的內容,個人認為算是一個“急對”,幾歲大的孩子能當場對出這樣的下聯,已是極為難得了,但是這副對聯離“絕對”、“經典”還差一點火候。 上聯的意境,其實是不錯的,有自然意趣,也有生活情趣(你懂的),而下聯雖然說意思對上了,但意境總感覺差了一點。 不過,小編想了好久,也沒想出什么好的下聯,只有一個還稍有點意思,不怕貽笑大方,寫在這里: 上聯:墻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 下聯:巢中鴉,云中龍,得食必語,得時必雨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