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宮之難”禍起于趙家的一樁亂倫丑聞,這是《左傳》的說法,記載散見于《成公四年》、《成公五年》和《成公八年》。此外還有《史記·趙世家》的說法,跟《左傳》截然不同。 《趙世家》說,趙氏滅族跟丑聞無關,完全是由于奸臣屠岸賈(gǔ)的陰謀報復。屠岸賈曾經很受晉靈公的寵信,因為凈攛掇晉靈公干壞事,所以跟趙盾有仇。他后來又得寵于晉景公,官拜司寇。周定王十年(晉景公三年,魯宣公十二年,前597年),他以趙盾是趙穿弒晉靈公的“賊首”為由,鼓動“諸將”誅殺趙氏。諸將都表示贊同,唯有韓厥反對,但他畢竟人單勢孤,回天乏力。于是,屠岸賈在沒請示晉景公的情況下,“擅與諸將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按照這個說法,“下宮之難”不是發生在周簡王三年(晉景公十七年,魯成公八年,前583年),而是發生在十四年前的周定王十年(晉景公三年,魯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死于難的也不僅僅是趙括和趙同,還有趙朔和趙嬰齊,已經身懷六甲的趙朔夫人趙莊姬逃到晉景公的宮里,才幸免于難。 這一來,固然可以解釋為什么從這一年之后趙朔就不再見于史籍了,但卻沒法解釋趙同為什么能在死了三年之后(周定王十三年,晉景公六年,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獻狄俘于周”,也沒法解釋趙括為什么能在死了九年之后(周定王十九年,晉景公十二年,魯成公三年,前588年)跟韓厥、鞏朔、韓穿、荀騅(zhuī)、趙旃(zhān)等人一起“皆為卿”,還沒法解釋趙嬰齊為什么能在死了十年之后“通于趙莊姬”,更沒法解釋為什么《史記·晉世家》的記載是跟《左傳》完全一致卻跟《趙世家》不同,所以人們一般都不相信《趙世家》的這個說法。可是,由于《趙世家》接下來講述的“搜孤救孤”太驚心動魄、太高揚“忠義”的正能量,所以它不僅沒因為可信度太低而被遺忘,相反卻廣泛流傳,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搜孤救孤”的故事是說,趙朔有一個叫公孫杵臼的門客,在趙朔遇難后去找趙朔的摯友程嬰,質問他為什么沒自殺殉友。程嬰回答說:“趙朔的妻子懷有遺腹子,如果幸運生下男孩,我將奉他恢復家業;如果不幸是個女孩,我不過是死得晚了點而已。” 后來,趙莊姬分娩,果然生下一個男孩,這就是趙武。屠岸賈聽說后,為斬草除根起見,便帶人到宮中去搜查。趙莊姬將嬰兒藏在裙子底下,祈禱說:“如果趙氏命該絕嗣,孩子就會啼哭;如果不該絕嗣,就不會出聲。”結果,嬰兒始終沒有出聲。屠岸賈怎么也沒想到應該搜一搜趙莊姬的裙子底下,嬰兒因此僥幸躲過一劫。 程嬰聽說屠岸賈搜孤后,感到很后怕,便找到公孫杵臼,跟他商量說:“這次沒搜到,以后一定還會再來搜,這可如何是好?”公孫杵臼沒直接回答,反問程嬰說:“在守護嬰兒、幫助他成年后恢復家業和死這兩件事中,哪一個更難?”程嬰回答說:“死來的容易,擁立少主難。”公孫杵臼說:“趙家的先君待您不薄,那就請您來干難的,我來干容易的吧。我先死!”于是兩個人定好計策,用別人家的嬰兒冒充趙氏孤兒,公孫杵臼抱著他藏到了山里。 程嬰欺騙諸將說:“我程嬰沒有出息,不能擁立趙氏孤兒,誰要是給我一千金子,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的下落。”諸將都知道程嬰跟趙朔的關系,所以毫不懷疑他知道趙氏孤兒的下落,很痛快就答應了他。程嬰也不食言,得到金子后,便帶領諸將來到公孫杵臼藏身的地方。 公孫杵臼見到程嬰把諸將帶來了,假意大罵道:“程嬰,你這個小人!當年下宮之難不能死節,與我共謀藏匿趙氏孤兒,如今又出賣我。即使不能扶立少主,又怎么忍心出賣我們?”他抱住嬰兒大喊道:“天啊,天啊,趙氏孤兒有什么罪啊?求你們讓他活命,只殺我公孫杵臼就可以了!”諸將當然不肯留下后患,便將嬰兒與公孫杵臼一起殺死,從此便放下心來。程嬰因此得以保全趙氏孤兒,帶著他在深山中隱居了十五年。 十五年后的周簡王三年(晉景公十七年,魯成公八年,前583年),晉景公生了病,占卜得知是大業在晉國不得志的后代作祟。晉景公不知道這個“大業之后不遂者”對應的是誰,便把韓厥找了來,想讓他給解釋解釋。 當年韓厥勸阻諸將不成,曾先行跑去向趙朔報警,讓他趕快逃命。趙朔不肯出逃,對韓厥說:“我知道您一定不會讓趙氏絕嗣。”這是一個帶有相當大危險性的要求,后來公孫杵臼就是因此而喪命的。韓厥不見得會樂意冒著生命危險干這個事,但畢竟趙氏對韓氏有興滅繼絶之恩,所以不管他樂意還是不樂意,總歸是要表面上先答應下來的。于是,“韓厥許諾,稱疾不出”。 韓厥雖然靠裝病躲掉了直接出面保護趙氏孤兒的危險,顯得有些不太仗義,但他也并非完全就是個忘恩負義的人。他只是精于算計,不肯做賠本買賣罷了——這跟他當年在邲(bì)之戰中推卸責任,慫恿荀林父率全軍渡河如出一轍——所以當有機會恢復趙氏地位而又沒有什么風險的時候,他還是站出來說話了。 韓厥知道趙氏孤兒尚在人世,便趁機向晉景公進言說:“大業后代在晉國絕嗣的,那不是趙氏嗎?自從叔帶(趙衰高祖)去周入晉,從晉文侯一直到晉成公,世世代代都立有功勛,未曾絕嗣。如今您卻族滅趙氏,國人都很痛心,所以才占卜到這個結果。請您好好考慮該怎么辦。” 晉景公要是不相信占卜,也就既不會占卜,也不會詢問韓厥了,所以已經患病在身的他根本不用考慮就知道該怎么做。于是他問韓厥:“趙氏還有子孫在世嗎?”韓厥俱實以告。于是晉景公與韓厥謀立趙氏孤兒,把趙武召來先藏在了宮中。 諸將入宮來探問晉景公病情。晉景公讓韓厥帶兵控制住諸將后,讓趙武出來拜見諸將。諸將不得已,只好把責任都推給屠岸賈,并同意復立趙氏。于是劇情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諸將又幫著趙氏一起去攻打屠岸賈,滅掉了屠岸氏家族。晉景公也把趙氏原來的田邑還給趙武,恢復了趙氏的地位。 后來,趙武年滿二十,行完冠禮之后,程嬰向諸大夫辭行,對趙武說:“當年下宮之難,趙氏家臣都能殉難。我不是偷生,而是想要扶立趙氏的后代。今天你已成年,恢復了爵位,我該到九泉之下去見趙盾和公孫杵臼了。”趙武“啼泣頓首”想要阻止程嬰。程嬰說:“當初,公孫杵臼相信我能成事,所以先我而死。現在事情已經辦成,我如果不去告訴他,他還會誤以為我沒辦成呢。”于是不聽勸阻而自殺,為這個“忠義”故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個故事顯然比《左傳》的記載精彩多了,但其中的疑點也確實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幾點以外,還有就是故事中的主角屠岸賈、程嬰和公孫杵臼,只怕也都是杜撰出來的人物,因為除了這個故事之外,就再也找不到他們的其他事跡了。這對地位低下的程嬰和公孫杵臼還好解釋,但對官至司寇的屠岸賈就難以解釋了,所以我們還是以看小說的態度來看這個故事比較靠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史記》版趙氏孤兒后來被元代劇作家紀君祥改編成了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又名《冤報冤趙氏孤兒》、《趙氏孤兒冤報冤》,簡稱《趙氏孤兒》),其中重要的修改有:把那個替死的嬰兒寫成了程嬰的兒子、把程嬰攜趙孤隱居深山改寫為依附屠岸賈生活。這些修改令該劇的劇情更為緊張,人物也更為豐滿,因而被譽為元雜劇的四大悲劇之一。此后,許多劇種都據此編出了精品劇目,直到今天也仍然一再被改寫為文學作品和電影、電視劇,甚至連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劇作家都有根據該劇改編的劇作上演,真可謂是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
|
來自: 螞蟻神威 > 《國史閑談·先秦(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