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不玩玉的和剛玩玉的朋友可能就不明白了:玉中的溫潤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特質?它和君子的品格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系呢? 什么是溫潤 一塊玉,托于手中,在視覺上第一時間就給你一種柔和細膩,油潤光澤之感,這就是溫潤。 這種溫潤,要是從物理的角度分析,實際上屬于光的漫反射與散射的綜合。 舉個例子,比如一塊水頭好的翡翠,看起來就十分通透,基本能夠一眼看到底,這就源于翡翠內部的晶顆粒十分細膩,在光的照射下,光可以順利的通過翡翠的內部,讓我們感受到較高的透明度。 但是和田玉不一樣,光會在無數的透閃石晶體之間的空隙與晶體界面之間受到阻擋,并形成不斷的折射、反射或散射,從而讓它看起來并不透,而是一種精光內斂,溫潤瑩澤的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油潤雖然是玉石能夠具備的一種屬性,但是并非所有的玉石都是溫潤的,也有一些發干或過油的玉。 并且,和田玉的油性光澤也能人為的提升,比如一個好的拋光師傅就能通過拋光打磨,把和田玉的溫潤最大程度的表現出來,畢竟誰不想要一個既能散發柔和光澤,又糯糯的,十分細膩的溫潤美玉呢? 和田玉的溫潤和品格的關系 玉的溫潤除了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美感,惹人喜歡之外,最主要的是,它的這種美感和人的一些美好品質不謀而合。 在《禮記·聘義》中有一段這么說的:“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但是你看孔穎達是這么給它注釋的:“溫潤而澤仁也者,言玉色溫和柔潤而光澤,仁者亦溫和潤澤,故云仁也。”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玉身上所散發的柔和光澤和仁者身上溫和謙遜的氣質是一樣的。 溫潤二字,熱與冷之間取其溫,不干不濕取其潤,體現了中國君子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恰如玉,也恰似人。 而且玉石的溫潤之感,不像翡翠一樣,可以一眼望到底,通透明亮;也不像鉆石一樣,可以折射七彩的光芒,絢爛奪目。 它厚重且內斂,穩重而不張揚,就像一個君子一樣,要有著豁達瀟灑的風度,溫文大方的風采,處事不張揚,做人不露鋒芒,給人一種堅實和磅礴大氣之感。 或許,中國人之所以這么愛玉,除了有著溫潤特質的玉真的很好看外,也是因為它十分符合人溫和美好的性格和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