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實實在在、出以公心地提意見比較好,靠耍心眼,長久不了。但是也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別人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機關工作中,經常需要給別人提意見。比如民主生活會、大家開會討論一項工作、別的部門書面征求對某項工作的意見等等。 面對提意見這種情況,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說實話,擱以前,我真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實事求是唄,認真看他給的征求意見稿,盡己所能,有意見就說、沒意見就不說,如此而已。 但是后來,我發現,有些人不是這個套路啊。他們的注意力好像并不在認真研究需要提出意見的工作本身上,而在別的方面。 具體在哪呢?下面,我就給這幫家伙總結一下。 01 看提意見這件事相關方的心理 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涉及到人,那么了解相關人員的心理就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具體到提意見這個事,也是如此。 從被提意見的人的角度看,一方面他希望別人給自己提意見。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他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別人給自己提意見。因為從人性的角度講,都愿意聽贊美的話,沒人愿意別人給自己指出問題。從客觀的角度講,別人給自己提意見,也表明自己的能力存在一定欠缺。 從提意見人的角度講,一方面大家希望盡己所能給別人提出意見。因為這是刷存在感、展現自己能力水平的好機會。如果一個人凡事都沒有意見或提不出意見,久而久之,就會被人忽略。 另一方面,大家又不愿意提意見,怕得罪人,喜歡當老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想,上述這些看似矛盾的道理其實是人之常情,更是那些機關老油條早就爛熟于心的道理。 02 看給誰提意見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清工作對象,具體到提意見,就是先把給誰提意見搞清楚。 比如,有些意見如果是給下級、平級提,很可能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來,但到了上級那里,很可能就立馬變成另外一副沒有意見、完全贊同的嘴臉。 道理很簡單,機關單位說話不單單是為了表達觀點,更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開會,最后說的、說起來沒完的,總會是那個最大的領導。難道別人就沒可說的么?不是,因為這是身份的象征。 比如,有些問題可能放在一般同事那里可能就沒意見,可是放在鬧過不愉快、水火不容的人那里,絕對是一大堆意見。好不容易逮到送上門來的機會,不想方設法批他個體無完膚,絕不罷休。 反過來,如果讓提意見的人是和自己關系比較好的同事,那絕對是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私下早就溝通解決好了。 03 看征求意見的人是否真誠 有的意見的征求只是走走流程、做做樣子。這時如果你提出意見,很可能是費力不討好,甚至讓人給記上一筆。 最明顯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比如每次開會,領導都會說,大家有什么意見一定說哈,不要客氣。 明眼人都知道,領導這樣說只不過是做做樣子。這時如果誰當真,自以為無比忠誠地說上一說,那就尷尬了。 記得前一陣也是,領導迫于工作流程和上級要求,就某項工作征求各地意見,結果有的地方甚是認真,提了一大堆雞毛蒜皮、無關大礙的意見。領導看后,眼珠子一瞪,一個勁兒地說這些人是吃飽了撐的。 04 看所涉及的工作是否和自己相關 說來說去,這一點其實最重要。即使征求意見的人再不真誠、即使他的職位再高,如果他的決定牽涉到了自己的利益,那也得給他提。 比如,別的部門書面征求對某項工作的意見,被征求意見的單位往往或多或少都會和意見所涉及的工作相關。這時就要從履職盡責的角度,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建議。否則,到時出了問題,是會被追究責任的。 比如,自己作為領導的助手,發現領導決策的失誤,絕不能袖手旁觀。否則,出了問題,領導怪罪下來,也難以推脫。但是這時提意見,要講究方式方法,選擇合適的時機場合,給他人留有余地和情面。 當然,如果意見所涉及的工作和自己不相干,就少提意見吧,尤其是在機關單位這個是非多的地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