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雖然盧格P08是一支中規中矩的好槍,但到了20世紀30年代,各方面性能已經落伍了,德國軍方謀求一種生產工藝和安全性能都更好的手槍代替它,最終的產品就是我們熟悉的瓦爾特P38手槍。瓦爾特P38手槍的歷史和技術特點也值得說道說道,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簡單介紹一下,瓦爾特P38手槍是怎么從原型槍一步步演變過來的。 瓦爾特P38手槍 瓦爾特P38手槍的研發歷史要從1929年的瓦爾特PP手槍說起,PP源自德語“Polizei pistole”即警用手槍,因為該槍一開始是面向德國警察部門研制的。瓦爾特PP手槍采用簡單的自由槍機原理,口徑有7.65x17mmSR(.32ACP)、9x17mm(.380ACP)和.22LR邊緣發火彈三種,彈容量分別為8發、7發和10發。 瓦爾特PP手槍 瓦爾特PP手槍在上世紀30年代無疑是小型自動手槍中的佼佼者,因為它采用單/雙動擊發機構,并有完善的保險機構。當手槍裝上實彈匣,拉套筒首發彈上膛后,如果暫時不發射,可以關閉位于套筒側后的手動保險,擊錘會釋放彈回前方,但由于保險的阻隔,彈回的擊錘不會打到擊針,不會擊發,此時手槍就可在膛內有彈的情況下安全攜帶;出槍射擊時射手只需打開手動保險,直接扣扳機,就能以雙動方式(擊錘先向后拉,然后釋放)打響第一發,之后套筒后坐,自動壓倒擊錘,第二發開始為單動模式。到今天,許多自動手槍如馬卡羅夫PM、SIG P220、P225、P226、伯萊塔92、中國64式、QSZ92式等都采用類似的單/雙動擊發機構,請不要忘記他們的鼻祖就是瓦爾特PP手槍。 為了適應便衣刑警和特工人員隱蔽攜槍的需要,瓦爾特公司在PP手槍基礎上還研制了一種縮小型,就是瓦爾特PPK,K是德語“ Kriminalmodell”的縮寫,意思是“刑警型”。和瓦爾特PP手槍比,瓦爾特PPK的結構原理完全一樣,只是縮短了槍管和握把,彈容量也比同口徑的PP減少1發。 瓦爾特PPK手槍 在瓦爾特PP-瓦爾特PPK“由大到小”的同時,瓦爾特公司也考慮“由小到大”,在瓦爾特PP手槍的基礎上將結構放大,發射威力更大的9x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以研制一種大型軍用戰斗手槍。考慮到當時德國還受《凡爾賽條約》限制,這一項目是以研制警用手槍的名義開展的,但項目樣槍的名稱倒是沒有避諱,稱其為瓦爾特MP手槍,即Militarpistote,軍用手槍,有第一型和第二型兩種樣槍。 瓦爾特MP手槍第一型 瓦爾特MP手槍第三型 既然自由槍機原理走不通,那就得考慮使用剛性閉鎖。1936年10月,瓦爾特公司總裁弗里茨·沃爾瑟和工程師巴特勒姆斯聯合設計了一種卡鐵擺動閉鎖機構,為此申請了專利,并將此閉鎖機構運用到瓦爾特9mm口徑樣槍上,槍管也從固定式改為短后坐式。這種帶卡鐵擺動閉鎖機構,管退式原理的瓦爾特樣槍被稱為瓦爾特AP,即Armeepistole,陸軍手槍。 瓦爾特AP手槍 分解后的瓦爾特AP手槍,槍管下面銀灰色的零件就是閉鎖卡鐵 在當時的潮流下,瓦爾特AP手槍也推出了帶木質槍套,可駁接做槍托的改進型。 瓦爾特AP手槍設計定型后生產了約100支,被交給德國軍方測試。德國軍方對其性能總體滿意,但對其隱藏式擊錘的設計有意見,認為隱藏式擊錘不能從外觀上直接判斷手槍是否待擊,要求使用外露擊錘。對此瓦爾特公司立即照辦,推出了外露擊錘版瓦爾特AP,此時名字改成了瓦爾特HP手槍,即Heeres Pistole,軍用手槍的意思。這種瓦爾特HP手槍已經和后來的P38手槍相差無幾,是P38手槍正式入役之前的民用商業型,在歐美民用市場上有過銷售。瑞典軍隊在二戰爆發前采購了一批瓦爾特HP,作為他們的軍用制式手槍。 瓦爾特HP商業型手槍,這是瓦爾特P38的民用商業型,與瓦爾特P38結構完全一樣。 瓦爾特HP手槍的銘文,可看到“Mod HP”字樣,由于是商業型,這支槍沒有打上德軍軍械部門的驗收鋼印。 瓦爾特HP與瓦爾特PP對比 到1938年,瓦爾特HP手槍正式通過了德國國防軍驗收,列入制式裝備序列,并以Pistole 38,P38手槍的名義生產,至此P38手槍正式定型。 下一期,將介紹瓦爾特P38手槍的基本結構和二戰時期的生產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