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干,眩暈,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足厥陰肝經循經路線:從大趾背毫毛部開始(大敦),向上沿著足背內側(行間、太沖),離內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內側(會三陰交;經蠡溝、中都、膝關),離內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后,上膝腘內側(曲泉),沿著大腿內側(陰包、足五里、陰廉),進入陰毛中,環繞 部,至小腹(急脈;會沖門、府舍、曲骨、中極、關元),夾胃旁邊,屬于肝,絡于膽(章門、期門);向上通過膈肌,分布脅肋部,沿氣管之后,向上進入頏顙(喉頭部),連接目系(眼球后的脈絡聯系),上行出于額部,與督脈交會于頭頂。它的支脈:從“目系”下向頰里,環繞唇內。它的支脈: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陰肺經)。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病癥、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如:胸脅痛、少腹痛、疝氣、遺尿、小便不利、遺精、月經不調、頭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癥。 肝經淤堵肝血不足要常按腿部內側 一位女性朋友,經常面色萎黃,神情憔悴,臉上總感覺像蒙著一層薄薄的黃氣一樣;而且在說話的時候,聲音中還帶著嘶啞。 她說,她自己也知道要把心放開,可是每天都感覺沒什么讓人高興的事,一睜眼就覺得看哪都不順眼,老是悶悶的,喘氣都不暢快。 后來,一位中醫朋友說她這明顯是肝經淤堵,肝血不足。并建議她試著每天在自己腿部內側正中用力按壓。兩周之后,她的情緒好多了,臉上也有光了,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每天揉大腿內側,就是在按摩肝經 我們大腿的內側,就是肝經循行路線。每天揉大腿內側,就是在按摩肝經。肝經絡于膽,直接與肺、腎、胃、腦相聯系,其意義重大。 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上面那位女性朋友的問題,唯有調理肝經,這才是治病之本。每天對肝經進行按壓,就能很好地疏通肝經,成功為肝臟進行血液的疏通。 天天刮肝經,無病一身輕! 《黃帝內經》稱肝為“人體的將軍”,這位將軍的任務就是率領“軍隊”,抵御體內累積以及體外不斷入侵的毒素。 如果肝經出現了異常,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癥狀,如臉色不佳、喉干、惡心、下痢、陰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等。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上去比較費勁,其實,只需要舉手之勞——每天刮肝經。 疏肝理氣、防心腦血管疾 拍打肝經,能夠疏肝理氣,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平時可多由下而上拍打大腿內側。 養肝就是養眼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夏承志說,中醫認為“肝開竅于目”, 養肝就是養眼。每天刮肝經,不僅養肝,還能養眼。 消除肝臟火氣 肝火旺會讓人出現口渴欲飲、小便黃、發熱、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癥狀,有些人還會伴隨著易怒、眼干。而刮肝經可以消除肝臟內的火氣。 暢通氣血、強身健體 刮肝經除了可以瀉肝火之外,還可以打通肝經,讓這條經絡的氣血暢通。肝經的氣血暢通,“肝主藏血”的疏泄功能就會強大起來,體內的筋也會更富有彈性,人的身體怎會不健康、不強壯呢? 防治疝氣、腹部脹痛 有一種病叫疝氣,這種病可以通過調理肝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這是因為肝經是十二經絡中唯一的一條繞生殖器而行的經絡。 當男性此處不通時,會表現為疝氣,而女性則為腹部脹痛,女性常說氣得肚子疼就是這個原因。 刮肝經的妙法,一秒學會! 刮肝經的方法很簡單,照著下面這句話去做,就可對整條肝經進行按摩: 方法: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 另外,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覺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劃傷皮膚,也可涂一些肥皂或者其他具有潤滑作用的油脂。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有用的方法,就是妙用搟面杖刮肝經。每天用搟面杖按揉大腿內側,太好用了!
提示:一般每天晚上進行1次敲打、搟壓就可以了。在搟壓大腿之后,可以對小腹兩側部位也進行適度的搟壓,同樣會起到疏通肝經的作用。 只是這個部位的用力不可過大。腹部不能采用敲打法,但是可以用搟面杖的兩端進行點按,力度應該是從輕到重,逐步增加,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以免傷到內臟。 每天揉大腿內側,兩周之后,情緒好多了,臉上也有光了,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揉大腿內側就是刮肝經,每天刮肝經,無病一身輕,這么好的方法,一定要發給身邊的人,現在就用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