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參加李老師魔鬼訓練營即文章點評活動,為期三個月,讀文章、得點撥、轉視角、寫點評,不亦樂乎! 李克富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心理咨詢行業領軍人物,新陽光研究所創辦人,出版多本專著。 善于被催眠,還是善于思考,我知道這個題目太大,也不好回答。說善于思考,分分鐘被打臉,說被催眠,顯得缺少獨立意識。 然而,坦誠的講,自己距離思考者遙不可及,十萬八千里都不止。說出來都是淚,不說出來都是恨,恨的不是人家催眠高手,而是身在眠中不知眠,更悲催的是似乎明知道是催眠,還是一頭扎進去,義無反顧。 因此,亞里士多德說“人是理性動物”,這是對于思考者說的;叔本華說“人是形而上的動物”,這是對智者而言;弗洛伊德說“人是潛意識控制動物 ”,信然,這里的相信是基于感性基礎上的認同。 最近一個事例是關于四個河南考生及家長聲稱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這對我的催眠和隨后的思維打擊最直接。 因為去年關注孩子高考緣故,后來陸續寫了不少高考自招和綜合評價招生的文章,發到個人微信公眾號,引起河南一個機構“牛家長”關注,邀請我進入他們家長高考群交流。前幾天,我在他們微信群里看到一篇實名舉報河南省招辦主任的自媒體文章, 主要是質疑河南招生辦涉嫌徇私舞弊導致四家孩子答題卡被掉包事情,就是這個事件導致近幾天我的焦慮指數蹭蹭上升。 這個事件大家都可能知曉了。說實在,我剛看到這個文章時,群里義憤填膺,附和質疑,我也不由自主被催眠,倒不是因為大家情緒引導,而是從文章看似實在強悍無比論據推理出來的。比如:關鍵是四個孩子看到了自己高考答題卡后,對于答題卡名字、號碼、考號等手寫信息的涂改,均聲稱不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涂改的,甚至這個估分高的考生現場默寫了作文開頭,題目真的與高考答題卡作文不同;四個家長其中還有倆檢察官實名舉報省招辦主任;四個孩子的平時成績、高考估分和實際成績差距幾乎一半,比如那個估分627的女生實際考了335分。 當時想的是,四個孩子看到答題卡了都堅決說不是自己的,就憑借這一點說明“掉包”無疑!至于“作案”手段,相信不是一般人所為,那也就是高層問題了。 邏輯上,看似無懈可擊,卻實在犯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根源是否牢固。這個根源自然就是建立在四個學生說法可靠基礎上,也即是假設這些學生不會撒謊。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李老師一再嚴厲強調的,不僅僅適用于咨詢知識的運用中,更是生活常識所必備。 可是,常識的犯暈,就是這樣容易。先不說這個調包案事件真相如何,首先聽風就是雨顯然真是豬腦子,不要說科學的質疑精神,就是反復被敲打的“遇事先不要回答,暫停一下再回答”,要“發現問題背后的問題”,“知道在坑里”才不會被坑。可是,遇到現實事情,直接一頭扎進深坑沒商量。 這就是理論學習和現實實踐的差距,也是感性和理性的區別。做個思考者,好說不好做。 平時讀書做個筆記,還可以強迫著思考,這個思考其實也是被催眠著完成,如同看到李老師問題再回答,這就是所謂“根據提問來回答”,至于回答如何暫且不論。獨立思考能力,才是水平。 類似例子還有那個河南人的高速巡航失控案例,事后證明自導自演,可是期間信誓旦旦保證。要知道,事情第一時間出來,很多人都相信這個人的說辭,對于奔馳這個廠家大罵才過癮,再后來隨著質疑聲起恍然醒悟,可是還有那么多的人為之辯解。當你自以為明白時候,看到那么多的“腦殘”就顯得很好笑,可是自己那一刻,甚至當下這一刻,對于其他事情是否也是如此好笑呢! 加強思考訓練,可操作性的其實就是多提問,十萬個問什么,包括質疑一切,尼采說“要懷疑一切”,就是批判性思考的可貴。 當我們一再說著“不要相信我們的眼睛,不要相信我們的耳朵,要相信我們的大腦;不要相信我們的大腦,要相信我們的心”,不能心理共情,就先確保大腦的理性質疑吧。 如果說這個催眠經歷還可以理解,畢竟感性起來視野狹窄,注意力受限,差不多變得盲人了。還有一個經歷更搞笑,也更發人深思。 前不久時候,海爾專賣店打電話,熱情邀請進店參觀,參加活動,有獎參與。后來被家人拽著去了,估計是個金牌講師類的人物,口吐蓮花,先從免費抽獎、送大獎誘惑起,扯到擬新上市食材料理機。期間我警覺的得意說,這家伙一準是銷售的,前面那些鋪墊后提到了空氣凈化器免費送,保準是買一送一活動。結果真是那樣不錯,但是這個人口若懸河之外,很抓人心理,顯示食材機好處,優惠力度之大,活動現場優惠卡數量有限,清場部分意志不堅定者,最后大家一哄而上,把空蕩蕩車廂塞滿了激情購物和不值錢的小禮品。 我雖然猜測到結果,也努力旁觀這個鼓動性超強的演講者,假想可以借鑒的地方,卻也如上鉤的魚兒一般,事實證明買的東西不好也不壞,但是總感覺哪里出了問題。 其實,說出來也無妨,就是“社會情緒傳染”的體會,密閉、群體、激情,加上利益、優惠、得不到就是損失,貪婪之性的意識中也就缺失了理性分析。 如何破解這個問題,也許還是老生常談那句話,坦率承認自己并不比別人聰明,別人也不見比其他人聰明,不要相信一個人的話而是要相信這個人首先作為人的存在,歸結起來還是牢記自己在坑里才會少被坑! 當然了,經常掉坑里撲棱撲棱能爬出來,再重復繼續掉進的時候,夠能少幾次也算一點點進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