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如水歲月,稍縱即逝,高考陪伴,無限感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不來不去,無對無錯,記錄下來,留住剎那~ 高考你好-28:每臨大事思靜心 因為瑣事忍不住原形畢露,在家里表現的出離憤怒了一小會。 中午說與小伙子聽,是非曲直,作了一番辨析。臨午睡時候單獨對我說,“學著忍住不生氣,也老大不小了。”嘿嘿~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小時候沒有練習情商提升智商,大了才知道真是好可悲的事情一樁。這個連小伙子都心知肚明很久了。 看到朋友圈里的一副對聯,一見如故,似曾相見。這是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寫的,“每臨大事有靜心,不信今時無古賢。”悠悠歲月過去,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可以開懷暢飲者,必定可以靜心觀世事,不喜不怒,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計較。 我等凡人,也就努力企圖而已。 想起心理大咖李老師的一個文章,極具心理啟示。 有機構要他給學習結業的心理咨詢師出考題,并附上答案。他例舉三問: 有一個心理咨詢師突然遭遇重大背叛,理論上他會如何做? 你認為實際上他會如何做? 你作為心理咨詢師,也是這個人的好朋友,你會如何安慰他? 答案一如既往的烙印著李大咖風格。 哀傷處理五步驟,人人避免不了:否認、憤怒、妥協、抑郁、接受。觀察周圍遭遇創傷的人,幾乎逃不過這個規律,區別在于時間長短,切不可拔苗助長。 如同馬斯洛需求理論,金字塔結構的過程,不經歷前一步很難跨越到達后一步,萬丈高樓平地起,也是要一層層構建的。 從某種程度說,遇到逆心虐心事情時,表現的不再文質彬彬,失去落落大方,或許才是真實的,起碼心理健康。 因此,可以吟誦“一個人的修養不在于心平氣和時,而在于心浮氣躁時;一個人的涵養不在于事事如意時,而在于身處逆境時,,,”可是真的相信了這樣的雞湯,恐怕距離心平氣和南轅北轍,遙遙無期。 何哉?看李大咖第二問答案。 回答“遭遇背板的這個人,表現的勃然大怒,痛擊對方一頓,或者快意報復一番”可得到滿分,否則答案縱是說的自圓其說天花亂墜也是零分。 這是考察是否深刻理解“作為人的咨詢師”還是“作為咨詢師的人”。把人之本性放在首位,才是正常人,否則起碼心理不健康。由此那些忘記自己首先是人的人,才會遭遇一次次的打擊而不知。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憂之。庸人者,不知道自己首先是人者也。 知道、承認、清楚自己首先是個人,穿著衣服的猴子,才會接納真實不堪的自己,從而學會變化文明起來,進而有著寬容心態看別人。海納百川有容為大,關鍵在于大海極具謙虛的自知之明,正因為低于萬物才可以容納萬物。 那些角色習慣化的人,才是可悲的,因為不自知,不覺察,不反省。親子關系,師生關系,上下級關系,戀人關系,社會關系,深察角色之溫水煮蛙,不可不察。 由是似乎可以自我歪解,生氣還是必要的,起碼還是個人,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人,甚至無意識成為小聰明的人,因為讓別人痛苦了,讓自己釋放了。 如果延伸說開,文明是對自由的背叛,楷模是對痛苦的壓抑,也就可以理解了。 只是習慣了釋放自己,壓抑別人,要小心別人壓抑的厲害爆發就會厲害。 最后的問題就是典型的催眠引導,你會幫助朋友嗎,甚至為他咨詢? 知道這是個坑,就不會跳進去了。不求不幫是正道,甚至有求不幫才大道。 很多時候,幫是無效的,人家還真不希望你幫,最好的幫助就是默默陪同吧。 不要說,不要說,一說都是錯。 我們可以幫助錢財,幫助物質,幫助錦上添花,可是無法幫助痛苦的消除,痛苦來自欲望,欲望乃是人之自身。你怎能幫助一個人對付他自己? 問題是,有時候明知不可為,依然要為之;明知不可幫,卻要幫助之。無他,唯親人爾。 感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吧,因為人家在把自己作為親人看待。 至于自己如何幫自己?“每臨大事有靜心,不信今時無古賢”吧!2017.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