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學博士各專業推薦閱讀書目匯總 文藝學 1. 阿多諾:《美學理論》,羅特里奇出版社,1984年(Adorno,T-W, Aesthtic Theor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4.)。 2. 鮑桑葵:《美學史》,張今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3. 本尼特:《形式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4. 比厄斯利:《西方美學史》,高建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5. 比格爾:《先鋒派理論》,高建平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 6. 布洛克:《美學新解》,滕守堯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7. 布萊:《批評意識》,郭宏安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8. 戴維·洛奇:《二十世紀文學評論》(上、下),葛林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 9. 杜夫海納:《審美經驗現象學》,韓樹站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 10. 弗萊.:《批評的剖析》,,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11. 哈靈頓:《藝術與社會理論:美學中的社會學理論》,周計武、周雪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2. 黑格爾:《美學(第一卷)》, 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 13. 格爾茲:《文化的解釋》,納日碧力戈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 萊辛:《拉奧孔》,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15. 劉勰:《文心雕龍》 16. 羅鋼等編:《文化研究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7. 卡羅爾:《今日藝術理論》,殷曼楟、鄭從容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18. 瑞恰慈:《文學批評原理》,楊自伍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 19. 王國維:《人間詞話》 20. 瓦特:《小說的興起》,高原、董紅鈞譯,三聯書店,1992年。 21. 威廉斯.:《文化與社會》,劉建基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 22. 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 亞里斯多德:《詩學》, 陳中梅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 24. 嚴羽:《滄浪詩話》 25. 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6. 英伽登:《論文學作品》,張振輝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27. 韋爾施:《重構美學》,陸揚、張巖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 28.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9.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30.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1.*[美]霍凱特著,索振羽、葉蜚聲譯 2002 《現代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2.*Jerry, Norman 1988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國內原版影印本《漢語》(胡雙寶導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3.*朱德熙 1982 《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4.*朱德熙 2010 《語法分析講稿》,商務印書館。 5.*趙元任 1968 《中國話的文法》,《趙元任全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02年。 6.*趙元任 1980 《語言問題》,《趙元任全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02年。 7.*徐通鏘 1991 《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8.*王福堂 2005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修訂本),語文出版社。 9.*王洪君 2008 《漢語非線性音系學》(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10.*Ladefoged, Peter. 2003. Phonetic Data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Fieldwork and Instrumental Techniques.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11.*麥 耘 2009 《音韻學概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12.*游汝杰 2000 《漢語方言學導論》(修訂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3.*趙元任 1928 《現代吳語的研究》,清華學校研究院叢書第四種。 14.*King, Robert 1968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d Generative Gramma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5.*Labov, William 1994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 Internal Factor.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16.*王士元 2002 《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 17.*Campbell, Lyle. 2004.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Blevins, Juliette. 2004. Evolutionary Phon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Dxion Bob. 1997. The Rise and Fall of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Thomason, Sarah G. 2001 Language Contact: A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1.王洪君 2014 《歷史語言學方法論與漢語方言音韻史個案研究》,商務印書館。 22.鄭 偉 2013 《吳方言比較韻母研究》,商務印書館。 23.[美]鮑爾·J.霍伯爾、伊麗莎白·克勞絲·特拉格特著,梁銀峰譯 2008 《語法化學說》(第2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24.陳保亞 1996 《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語文出版社。 25.劉丹青 2008 《語法調查研究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 26.Ladefoged, Peter and Ian Maddieson.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7.馬學良 2003 《漢藏語概論》,民族出版社。 28.Laver, John.1994. Principles of Phone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9.王士元 2013 《演化語言學論集》,商務印書館。 30.龔煌城 2011 《龔煌城漢藏語比較研究論文集》,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 附注:帶星號部分的20本書為重點閱讀書。 漢語言文字學 1.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 王念孫. 廣雅疏證*. 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3. 郝懿行. 爾雅義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 王引之. 經傳釋詞*. 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5.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印書館,1983. 6.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1979-1983.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中華書局2015.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1-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12. 9. 陳偉主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10.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陸) *.中西書局2010-2017. 11.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 12.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 13.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貳)*.文物出版社1985、2010. 14.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2014. 15.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6.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線裝書局2008 17.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 中華書局,1984. 18. 王念孫. 讀書雜志. 中華書局,1996. 19. 王引之. 經義述聞. 中華書局,1996. 20. 王國維. 觀堂集林. 中華書局,1982. 21. 郭沫若. 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 科學出版社,1982. 22. 唐蘭. 古文字學導論*. 齊魯書社,1981. 23. 陸宗達,王寧. 訓詁方法論. 中國社科出版社,1983. 24. 郭在貽. 訓詁學*. 中華書局,2005.9. 25. 裘錫圭. 古文字論集. 中華書局,1992. 26. 李玲璞等. 古文字詁林.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7. 李學勤. 古文字初階. 中華書局,1985. 28. 洪堡德. 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 商務印書館,1999. 29. 羅常培. 語言與文化*. 語文出版社,1989. 30. 王力. 漢語語音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31. 王力. 漢語詞匯史. 商務印書館,1993. 32. 陳夢家. 殷墟卜辭綜述. 中華書局,1988. 33. 于省吾. 甲骨文字釋林. 中華書局,1979. 34.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印書館,1990. 35. 史存直. 漢語語音史綱要* . 商務印書館,1981. 36.史存直. 漢語語法史綱要. 華東師大出版社,1986. 37.史存直. 漢語詞匯史綱要. 華東師大出版社,1989. 38.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9.周有光. 世界文字發展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0.何九盈.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1. 劉釗. 古文字構形學.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2. 李學勤. 新出青銅器研究. 文物出版社,1990. 43.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 甲骨學一百年.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32.趙超. 中國古代石刻概論. 文物出版社,1997. 33.伊斯特林.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4.方國瑜、和志武. 納西象形文字譜.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35.張永言.詞匯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36.[英]R·H·羅賓斯(許德寶等譯).簡明語言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7.向熹.簡明漢語史(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2010. 38.陳保亞. 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39.呂叔湘、王海棻.馬氏文通讀本(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2005. 40.葉國良編.文獻及語言知識與經典詮釋的關系.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 注:標注*者為重點必讀書目 中國古代文學 本書目為學位論文開題資格考而制定,分詩文方向書目與小說戲曲方向書目兩種。 (一)詩文方向必讀書 1.《四書集注》 【宋】朱熹集注 (中華書局1983) 2.《老子章句》【漢】河上公注(四部叢刊本) 3.《莊子集釋》 【晉】郭象注 【清】郭慶藩集釋(中華書局1983) 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版本可不論) 5.《壇經》【唐】慧能著 (版本可不論) 6.《史記》(中華書局1982)。其中《周本紀》《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孔子世家》《陳涉世家》《伯夷列傳》《仲尼弟子列傳》《孟子荀卿列傳》《魯仲連列傳》《屈原賈生列傳》《剌客列傳》《李將軍列傳》《司馬相如列傳》《儒林列傳》《酷吏列傳》《貨殖列傳》以及《太史公自序》應重點讀 7.《后漢書》(中華書局1982)(其中《黨錮》《獨行》《逸民》及《文苑》《列女》等傳應重點讀) 8.《國史大綱》 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 9.《詩集傳》【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0.《楚辭集注》【宋】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詩大序》【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本 12.《文賦集解》【西晉】陸機撰,張少康集解(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13.《詩品集注》【南朝梁】鍾嶸撰,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可參讀 14.《藝概》【清】劉熙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林泉高致》【宋】郭熙(載《歷代論畫名著匯編》文物出版社1982) 16.《人間詞話》王國維(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7.《紅樓夢評論》王國維(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8.《漢語詩律學》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9.《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0.《唐詩雜論》聞一多,(中華書局,2009) (二)小說戲曲方向必讀書 1.(德)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人民出版社,2014) 2.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華書局,2014) 3.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2011) 4.徐復觀《中國文學精神》(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5.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2015) 6.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商務印書館,2010) 7.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3) 9.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商務印書館,2011) 10.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修訂版)(三聯書店,2015) 11.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12.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13.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14.沈德符《顧曲雜言》(《沈德符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15.李漁《閑情偶寄》(中華書局,2007) 16.金圣嘆評點《西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7.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華書局,2015) 18.吳梅《曲學通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9.郭英德《明清傳奇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0.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修訂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1.陳國符《道藏源流考》,中華書局,2014年 中國古典文獻學 1. 紀昀. 四庫全書總目(清). 中華書局,1981. 2. 余嘉錫.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辨證. 中華書局,1980. 3. 姚名達. 中國目錄學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 陳垣. 校勘學釋例. 中華書局. 5. 葉德輝. 書林清話.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 錢基博. 版本通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 朱熹撰. 四書章句集注. 中華書局, 1983. 8.脫脫等. 宋史(元). 中華書局,1977. 9.黃宗羲. 明儒學案(清), 浙江古籍黃宗羲全集.1992. 10.黃宗羲,全祖望. 宋元學案(清). 中華書局, 1986. 11.章學誠,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清). 中華書局, 1994. 12.朱熹. 近思錄(宋). 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3.朱熹. 朱子語類(宋). 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4.皮錫瑞. 經學歷史(清). 中華書局. 15.錢穆.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中華書局,1986. 16.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 宋明理學史. 人民出版社,1997. 17.陳來. 宋明理學.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18.錢穆. 朱子新學案. 巴蜀書社, 1986. 19.束景南. 朱子大傳.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0.徐震堮. 世說新語校箋. 中華書局,2002.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必讀書目 1.特里 伊格爾頓,伍曉明譯,2007《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喬納森 卡勒,李平譯,2008,《文學理論入門》,譯林出版社 3.霍爾著,徐亮譯,2003,《表征: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商務印書館 4.盧卡奇,燕宏遠等譯,2012,《小說理論》,商務印書館 5.雷蒙德 威廉斯,高曉玲譯,2011,《文化與社會》,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薩義德,李琨譯,2003,《文化與帝國主義》,北京三聯書店 7.巴赫金,白春仁等譯,1988,《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書店 8.柄谷行人,趙京華譯,2006,《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三聯書店 9.錢理群等,1998,《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 10.洪子誠,2009,《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范伯群,2007,《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12.夏志清,劉紹銘等譯,2001,《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3.王曉明等編,2003,《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修訂版,東方出版中心 14.蔡元培等,2011,《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導論集》,岳麓書社 15.溫儒敏等,2005,《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16.黃修己,2007,《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17.周作人,2011,《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8.錢谷融,2008,《錢谷融論文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竹內好,靳叢林譯,2013,《從“絕望”開始》,北京三聯書店 20.伊藤虎丸,2005,《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21.木山英雄,趙京華譯,2004,《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北京大學出版社 22.李歐梵,毛尖譯,2010,《上海摩登》,人民文學出版社 23.韓南,徐俠譯,2004,《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4.王德威,宋偉杰譯,2005,《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5.安敏成,姜濤譯,2001,《現實主義的限制》,江蘇人民出版社 26.柯文,林同奇譯,2002,《在中國發現歷史》,中華書局。 27.溝口雄三 孫軍悅譯,2011,《作為方法的中國》,北京三聯書店 28.陳旭麓,201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9.李澤厚,2008,《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三聯書店 (二)參考書目 1.趙家璧主編,1981,《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影印本,上海文藝出版社 2.施蟄存等編,1995,《中國近代文學大系》,上海書店出版社 3.錢理群主編,1998,《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4.林默涵主編,1992年,《中國解放區文學書系》,重慶出版社 5.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6.周作人,1998,《周作人文類編》,湖南文藝出版社 7.胡適,2004,《胡適全集》,安徽文藝出版社 8.陳獨秀,2009,《陳獨秀著作選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9.郭沫若,1982,《郭沫若全集》(文學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9.茅盾,1984,《茅盾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10.老舍,1999,《老舍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11.沈從文,2009,《沈從文全集》,北岳文藝出版社 12.張愛玲,2009-2012,《張愛玲全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3.趙樹理,2006,《趙樹理全集》,大眾文藝出版社 14.《新青年》 15.《小說月報》 16.《人民文學》 17.《文藝報》 18.《收獲》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一、外國文學名著 1.【尼日利亞】索因卡:《獅子與寶石》,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 2.【尼日利亞】索因卡:《阿卡,我的童年時光》,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 3.【尼日利亞】索因卡:《詮釋者》,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 4.【尼日利亞】阿契貝:《神箭》,重慶出版社2011年。 5.【尼日利亞】阿契貝:《瓦解》,重慶出版社2015年。 6.【尼日利亞】阿契貝:《人民公仆》,南海出版社2015年。 二、文學史、文學理論 1.【法】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2019年。 2.【法】羅蘭·巴特:《神話修辭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法】羅蘭·巴特:《流行體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法】羅蘭·巴特:《文之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法】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三聯書店2012年。 6.【法】米歇爾·福柯:《瘋癲與文明》,三聯書店2012年。 7.【法】米歇爾·福柯:《詞與物》,上海三聯書店2016年。 8.【法】米歇爾·福柯:《生命政治的誕生》(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1978-197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9.【法】米歇爾·福柯:《說真話的勇氣: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1984),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10.【德】尼采:《悲劇的誕生》,孫周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11.【法】帕斯卡爾·卡薩諾瓦:《文學的世界共和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12.【德】海因玆·基姆勒:《非洲哲學——跨文化視域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 13.【美】小亨利·路易斯·蓋茨:《意指的猴子——一個非裔美國文學批評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14. Wole Soyinka, Myth, literature and Africa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5. Wole Soyinka, Art, dialogue, and outrag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antheon Books 1993. 另需閱讀碩士生必讀書目 1.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錄》,朱光潛譯,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亞里士多德:《詩學》,陳中梅譯注,商務印書館1996年。 3.萊辛:《拉奧孔》,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4.席勒:《審美教育書簡》,馮至、范大燦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葉維廉:《中國詩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6.大衛·丹穆若什:《什么是世界文學?》,査明建、宋明煒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7.伊恩·瓦特:《小說的興起:笛福、理查遜、菲爾丁研究》,高原、董紅鈞譯,三聯書店1992年。 8.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故事形態學》,賈放譯,中華書局2006年版。 9.S.M.吉爾伯特、蘇珊·古芭:《閣樓上的瘋女人》,楊莉馨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10.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齊馬:《比較文學導論》,范勁、高曉倩譯,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 13.袁可嘉:《歐美現代派文學概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14.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劉虎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 15.薩義德:《東方學》,王宇根譯,三聯書店2007年。 選讀書目 16.Auerbach, Erich,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張和龍導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 17.張隆溪:《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馮川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后藤昭雄:《日本古代漢文學與中國文學》,高兵兵譯,中華書局2006年。 1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增訂版)》,吳叡人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20.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江寧康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 內容轉自:ECNU中文之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