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毛婷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我們經常說“病從口入”,尤其是對于脾胃虛弱的小孩子們來說,不干凈的食物很容易給他們的身體帶來損害,飲食健康是兒童正常發育的重中之重,而有些家長可能經常用“自以為是”的好心給孩子辦了壞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媽媽和兒子經常吃這種飯菜,同時查出“肝”病 之前有醫生朋友和幸孕姐分享了一件她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病例,是母子二人同時查出患病。 這位媽媽是一位單身母親,離婚之后就自己帶著孩子省吃儉用的生活,平時工作比較忙的媽媽為了讓兒子按時吃飯,總是習慣將飯做多一點,蒸饅頭也一次蒸一大鍋,這就做一頓能讓兩人吃好幾天,水果也會選擇低價打折的一次買很多。
圖文無關 這樣生活幾乎成為常態之后,這位媽媽有天發現自己的肚子經常絞痛,人也很沒有精神,本以為是小問題的她來到醫院檢查,卻發現自己的肝部已經發生了嚴重病變,再不治療很可能發展成癌癥。 還來不及崩潰的她在向醫生說明生活習慣后,醫生強烈建議她將兒子帶來檢查,結果醫生所料沒錯,孩子果然和媽媽得了一樣的病。
圖文無關 醫生稱:二人的飲食習慣是不健康的,食物在經過較長時間的儲存后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變質,而這類變質的毒素比如黃曲霉素就會最先侵入肝臟,破壞正常機制,而小孩子脾臟虛弱,影響則更為嚴重。
還有哪些食物不能經常孩子吃? 1、隔夜飯 不少中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秉承著勤儉節約的美德,尤其是家里的飯菜吃不完,倒掉又覺得可惜,不少家庭都會將其放在冰箱里,隔天再拿出來熱了吃,這樣確實是節約不少,但并不值得提倡。 隔夜的蔬菜和肉類中都含有亞硝酸鹽,而當這種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和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食物結合 ,然后形成一種叫做亞硝胺類的致癌物。長期食用,小孩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涼了的飯菜在儲存之后產生的亞硝胺會翻倍。
國際研究證明:這類食物吃得越多,罹患癌癥的風險就越高。 2、湯泡飯 有句老話叫做“湯泡飯嚼不爛”,并不是嚼不爛飯,而是指進食米飯的同時如果食用大量的水,就會沖淡胃液,減少咀嚼,加重胃的負擔,而對于本身消化系統就比較脆弱的小孩來說,更是有多種危害: A:易產生飽腹感。湯泡飯的容量比較大,小孩子吃了之后會有明顯的飽腹感,但這樣一來,每頓攝入的營養量就會較少,長此以往,腸胃會一直處于半饑餓狀態,嚴重影響正常發育。
B:影響咀嚼功能。湯泡飯易于吞咽,但食物咀嚼不夠充分,唾液也會減少,這也會使得口腔內部的食物殘渣無法分解,溶菌酶減少之后殺菌消毒作用也會降低,增加齲齒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再者咀嚼不足,也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使得面部肌肉不對稱不美觀。 C:食欲減退。由于減少咀嚼行為,相應的反射作用減少,繼而胃、胰、肝、膽囊等部位的消化液減少,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幫助消化,時間一長,就會導致食欲減退。 D:引發胃病。不經咀嚼的米飯會增加胃部的負擔,大量的湯水也會沖淡胃液,降低人體消化能力,時間一長就容易引發胃病。
3、粗糧飯 它主要是因為并不適合消化功能較差的小孩吃,其次是因為兒童處于發育關鍵期,需要攝入較多的糖分,粗糧含糖較少,不能滿足需求; 其二是因為粗糧難以消化,頻繁使用,很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造成積食、發育不良等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