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金釧兒作為王夫人跟前的貼身丫鬟,侍奉了她十來年,卻被人發現投井自殺,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賈環打小報告,賈寶玉被父親暴揍; 寶釵勸解王夫人,把自己的衣服送給金釧兒發喪,兩人的關系更加親密。 先來看眾人的說辭,幾乎是一個“羅生門”的典型樣本。 王夫人說:“我拿她當女兒看,只是打碎東西,我一生氣打了她幾下。雖說要把攆她回去,過幾天就讓她回來了。” 寶釵說:“大概是她在井邊貪玩,不小心掉下去了?!?/p> 報信的老婆子說:“她被攆了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都不理會她,再發現時已經投井了?!?/p> 賈環說:“寶玉拉著金釧兒強奸未遂,打了一頓,于是金釧兒賭氣投井死了?!?/p> 每個人從自己的私心或利益出發,講出了不同的版本:王夫人、寶釵傾向于掩蓋事情的嚴重性,以挽回自己“寬柔待人”的顏面;賈環出于嫉妒和報復心態,把事情夸大,起到火上澆油的效果。 那么,金釧兒投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從文本中找到一些線索。 首先,是金釧兒與寶玉的“曖昧”關系,和她略顯“輕佻”的言行,戳中了王夫人的痛處。 在《紅樓夢》里,王夫人素來吃齋念佛,是一個有“慈善厚道人”之稱的中年婦人,但她對一個人的敵意深重:趙姨娘。趙姨娘是丫頭出身,生性糊涂愚昧,但又偏偏生下了一兒一女,還屢次設計陷害寶玉,讓王夫人氣不打一處來。 對趙姨娘的厭惡,在一定程度上,讓王夫人對兒子身邊的侍女們嚴加防范,對那些姿色出挑、舉止輕浮的十分看不慣。寶玉到王夫人房里,趁王夫人午休,和金釧兒又是拉手,又是喂香雪潤津丹,還說要討金釧兒到自己房里。金釧兒則告訴寶玉,讓他到東小院子里去拿賈環和彩云。 這一系列的動作和對話讓假寐的王夫人很是氣憤,她認為金釧兒是在“教壞”自己的寶貝兒子,必須要趕出去,否則就可能是下一個趙姨娘,是她“生平最恨者”。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無論金釧兒如何求情,她都無法避免被攆出去的結局。 在金釧兒之后,下一個被趕走的就是晴雯了,她的“罪名”幾乎和金釧兒如出一轍。 其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攆出去”對丫鬟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王夫人打罵金釧兒之后,喊玉釧兒叫自己的母親過來,把金釧兒領走。金釧兒一聽到這句話,忙跪下哭道: “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罵只管發落,別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不見人呢!” 作為豪門大戶的丫鬟侍女,到了一定年紀之后,通常有幾種選擇:要么嫁給主人、公子做姨娘,如趙姨娘、襲人等;要么嫁給府里的小廝或管家,如周瑞家的;或者贖身嫁到外面。 再者,人心的冷漠,嚴格的社會等級,加速了金釧兒的死亡。 金釧兒在王夫人面前苦苦哀求,但一向“慈悲”的王夫人就是硬下心腸,把她給趕走了。這里看似是寫金釧兒受的委屈,實則寫出了王夫人在“慈善”外表下的冷酷,是一個對下人有生死予奪身份的“主子”,這是主仆之間涇渭分明的社會等級所決定的。 再來看始作俑者賈寶玉,他看到王夫人一醒來,就馬上一溜煙逃跑了,即使在知道金釧兒被趕走,也沒有向母親解釋或求情。他的“公子多情”,只限于日常頑笑、吟詩作賦,或者到郊外悄悄祭奠,一旦涉及現實層面的問題,他就馬上退縮了,這是他性格中怯懦的一面。 金釧兒身邊人的反應也是冷漠的,她被攆回家后,在家里又哭又鬧,但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都不理會她”,處境之孤立無援,讓她走向了投井的不歸路。 重重壓力的裹挾,把金釧兒逼上了絕境。她的悲慘命運,是古代社會底層女性生存狀況的一個縮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