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在劇中出現的深坑國際公寓一下子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很多劇友表示這想象力實在太詭異了,但讓很多讓不敢相信的是,這個酒店是存在的,它的原型是上海世茂深坑酒店,坐落于上海佘山下的天馬山深坑里,就依靠著深坑的懸崖峭壁而建,它的海拔是負88米,這讓它成為了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五星級酒店。也被譽為是“世界建筑奇跡“之一,它也是全球唯一在深坑中建立的酒店。 而在甘肅的白銀市,有著規模更為宏大的深坑資源,它是火焰山礦業公園的核心景區——露天礦,它的現狀和開發前景又是如何呢? 白銀市離蘭州不到九十公里,它因礦設企,因企設市,是全國唯一以貴金屬名稱命名的城市。那么去火焰山礦山公園,是不是就能知悉這座城市發展的心跳與脈搏? 火焰山礦山公園分為主題公園和露天礦遺址兩大部分。 主題公園,就在白銀市區,去白銀露天礦遺址,離城區也不遠,交通比較便利。 主題公園 看礦山開采的“巨無霸” 主題公園位于四龍路,占地117畝,園內主要設施有博物館、科技館、主碑、雕塑、蒸汽機車和游客服務中心等。礦山景區、文化長廊、主題公園各顯風姿,眾多雕塑、林蔭大道、休閑廣場相映成趣。 在戶外展區,有一輛威風凜凜的蒸汽火車機頭,是沈陽車輛廠生產的,1975年起在火焰山礦區服務,直到2005年退役。離火車頭不遠的地方,停著一臺巨型電鏟履帶車,車身上有“CCCP”的標記,滄桑感十足,這是白銀公司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從前蘇聯購入的。當年二號露天礦的開采就有這臺鋼鐵巨獸的身影,它一次可以抓取八噸礦石,是當時礦山開采的“巨無霸”。 公園里有一座名為《中華第一爆》的主碑,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創作,它顏色呈鐵銹紅,金屬構件回環纏繞,形象地模擬了“蘑菇云”的形狀。它高19.56米,寓意1956年的那次震驚世界的萬噸TNT規模的礦山大爆破,當年12月31日下午,爆破沖天騰起的蘑菇狀煙云直沖霄漢,高達400多米,拋擲物范圍達450米,使40萬平方米的山群平均高度被削去了50米。“白銀一爆”震驚了全世界,當時的西方媒體誤稱:“中國西部爆發了原子彈!”,碑體采用了以大爆破氣浪為元素的創意理念,基座用藝術淺浮雕的形式,形象地反映白銀礦的勘探、開采、冶煉過程。 礦山博物館 看白銀礦業“前世今生” 礦山博物館外墻結構造型很別致,呈多棱角形,好似一塊礦石結晶體,大跨度鋼結構營造粗獷的工業感。 進入博物館內,我們以白銀城市發展脈絡和白銀有色礦業開發歷程為線索,從礦藏成因、地蘊華珍、輝煌印記、城市未來4個篇章,來了解白銀礦業發展的歷史里程。 館內陳列各類歷史實物260多件,主要為白銀大爆破前后的生產及生活用品;礦石標本45件,主要為銅礦石、黃鐵礦石、金礦石、硫礦石等,在燈光下,閃爍著一種難言的粗礪之美,礦產制品200多件,主要是金、銀、銅、鐵、硫各種制品。 館內設計有視頻觀影場所26個,多媒體互動場地3處,大型沙盤1個,以及若干藝術雕塑,集中展現礦業生產遺址、礦產地質遺跡、礦業制品及與礦業活動有關的人文景觀等。 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一幅幅影像……白銀市在新時期實施轉型跨越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變得親切可感。 館內最具觀賞性、科技感十足的便是觀看4D電影,觀影廳占地面積225平方米,可容納58名觀眾體驗。所播放的影片均為礦業開采主題,“鳳凰山傳奇”、“日出斗金”、 “礦冶風采”三個片段聚焦白銀的礦業史。影片采用新一代數碼影視技術,利用包括光電、雪花、震動、噴水、吹風等各種復雜的特效場景,給觀眾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帶來身臨其境的整體效果。 在紀念館,還可以看到循環播映、演播時長90分鐘,以“中華第一爆”為題材的三集高清文獻紀錄片《大爆破》。 【露天礦礦坑遺址】 現在是時候去露天礦遺址,看看“驚天一爆”在大地之上留下的最震撼的狂野風景了。 昔日曾經高聳的火焰山,在驚天一爆之后,現如今已變成東西長1030m、南北560m、相對深度為270m的深凹巨坑。 從遠處看,它就像群山之中的一處醒目的傷痕,但走進它,卻發現它氣勢恢宏。 在礦坑周邊,已有植物悄然從破碎的石縫中慢慢長出;步入觀景臺,正下方一個巨大的露天礦坑呈現在眼前,這就是1956年開山爆破時開采的礦坑遺址一一“白銀露天礦二采場舊址”,270米巨大下陷的礦坑呈現漏斗狀,礦坑的底部是黑黝黝的積水,礦坑的斷面,斑駁陸離,色彩斑斕,赤紅橙黃。邊壁上的盤山道呈螺旋狀,通向礦坑的腰部。 昔日的火焰山露天礦屬于我國大型且數量較多的有色金屬礦山之一,礦床為黃鐵礦型多金屬,主要有銅、硫及金銀礦金屬,且含有豐富的鉈、鎵、鎘等有價金屬。從“第一爆”到1988年4月閉坑,33年間,白銀礦采礦石6634萬噸,生產銅等金屬500萬噸,銅產量、產值、利稅連續18年,位于全國同行業第一。 一組組龐大的數據背后,閃耀著輝煌,忠實地記錄著開拓者們的汗水與淚水,奮進與執著。他們像樸實的礦石一樣,把自己投進了祖國建設的大熔爐里,直到在荒原上崛起了一座堅硬倔強的西部銅城。 從礦坑內圈,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留下來的廠房及水池等遺跡,在盤山道上,有一輛礦車小如甲殼蟲,孤獨地行駛,進入了礦洞……原來如今的白銀露天礦,已經轉向地下深處開采。 從白銀市文體局了解到,未來礦山公園將以露天礦坑為核心,籌建蒸汽旅游觀光車,建設以沿途工礦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博物館群,打造西北乃至國內一流的特色工業旅游區。 火焰山之旅,是工礦遺址與現代工業觀光最獨特的體驗:礦產枯竭后的礦區未必是城市的負擔,若能成功轉型和再生,往往還能成為提升城市實力的新推力。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工業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