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問篇
1. 上古天真論 2. 四氣調神大論 3. 生氣通天論 4. 金匱真言論
5. 陰陽應象大論
6. 陰陽離合論 7. 陰陽別論 8. 靈蘭秘典論 9. 六節藏象論 10. 五藏生成 11. 五藏別論 12. 異法方宜論 13. 移精變氣論 14. 湯液醪醴論 15. 玉版論要 16. 診要經終論 17. 脈要精微論 18. 平人氣象論 19. 玉機真藏論 20. 三部九候論 21. 經脈別論 22. 藏氣法時論 23. 宣明五氣 24. 血氣形志 25. 寶命全形論 26. 八正神明論 27. 離合真邪 28. 通評虛實論 29. 太陰陽明論 30. 陽明脈解 31. 熱論 32. 刺熱 33. 評熱病論 34. 逆調論 35. 瘧論 36. 刺瘧 37. 氣厥論 38. 咳論 39. 舉痛論 40. 腹中論 41. 刺腰痛 42. 風論 43. 痹論 44. 痿論 45. 厥論 46. 病能論 47. 奇病論 48. 大奇論 49. 脈解 50. 刺要論 51. 刺齊論 52. 刺禁論 53. 刺志論 54. 針解 55. 長刺節論 56. 皮部論 57. 經絡論 58. 氣穴論 59. 氣府論 60. 骨空論 61. 水熱穴論 62. 調經論 63. 繆刺論 64. 四時刺逆從論 65. 標本病傳論 66. 天元紀大論 67. 五運行大論 68. 六微旨大論 69. 氣交變大論 70. 五常政大論 71. 六元正紀大論 72. 刺法論 73. 本病論
74. 至真要大論 75. 著至教論 76. 示從容論 77. 疏五過論 78. 徵四失論 79. 陰陽類論 80. 方盛衰論 81. 解精微論
靈樞經篇 1. 九針十二原 第一 法天 2. 本輸 第二 法地 3. 小針解 第三 法人 4. 邪氣藏府病形 第四 法時 5. 根結 第五 法音 6. 壽夭剛柔 第六 法律 7. 官針 第七 法星 8. 本神 第八 法風 9. 終始 第九 法野 10. 經脈 第十 11. 經別 第十一 12. 經水 第十二 13. 經筋 第十三 14. 骨度 第十四 15. 五十營 第十五 16. 營氣 第十六 17. 脈度 第十七
18. 營衛生會 第十八
19. 四時氣 第十九 20. 五邪 第二十 21. 寒熱病 第二十一 22. 癲狂 第二十二 23. 熱病 第二十三 24. 厥病 第二十四 25. 病本 第二十五 26. 雜病 第二十六 27. 周痹 第二十七 28. 口問 第二十八 29. 師傳 第二十九 30. 決氣 第三十 31. 腸胃 第三十一 32. 平人絕谷 第三十二 33. 海論 第三十三 34. 五亂 第三十四 35. 脹論 第三十五 36. 五癃津液別 第三十六 37. 五閱五使 第三十七 38. 逆順肥瘦 第三十八 39. 血絡論 第三十九 40. 陰陽清濁 第四十 41. 陰陽系日月 第四十一 42. 病傳 第四十二 43. 淫邪發夢 第四十三 44.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第四十四 45. 外揣 第四十五 46. 五變 第四十六 47. 本藏 第四十七 48. 禁服 第四十八 49. 五色 第四十九 50. 論勇 第五十 51. 背腧 第五十一 52. 衛氣 第五十二 53. 論痛 第五十三 54. 天年 第五十四 55. 逆順 第五十五 56. 五味 第五十六 57. 水脹 第五十七 58. 賊風 第五十八 59. 衛氣失常 第五十九 60. 玉版 第六十 61. 五禁 第六十一 62. 動輸 第六十二 63. 五味論 第六十三 64. 陰陽二十五人 第六十四 65. 五音五味 第六十五 66. 百病始生 第六十六 67. 行針 第六十七 68. 上膈 第六十八 69. 憂恚無言 第六十九 70. 寒熱 第七十 71. 邪客 第七十一 72. 通天 第七十二 73. 官能 第七十三 74. 論疾診尺 第七十四 75. 刺節真邪 第七十五 76. 衛氣行 第七十六 77. 九宮八風 第七十七 78. 九針論 第七十八 79. 歲露論 第七十九 80. 大惑論 第八十 81. 癰疽 第八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