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七歲的男生在上海墜橋而亡!痛心的一幕告訴家長,有問題時,不要總想著批評孩子! 曾一悲劇還讓人記憶猶新,在上海盧浦大橋,一位十七歲的男生因為和母親發生了口角,竟然從車子里跑出,穿過車流不息的街道,直接從高達數十米的大橋縱身躍下,一切發生的那么突然,短短幾秒間就是上演了一出人間悲劇! 我們無所得知,當晚究竟發生了什么,才讓孩子有尋死的勇氣,但是可以猜出,孩子一定是和家長鬧別扭了。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如此,做錯事之后,稍微被批評一下就是受不了,各種發泄不滿,甚至還有尋短見的。 家長們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很多孩子抗壓能力不強但是脾氣很大,從來不覺得自己做錯。憤怒的時候口不擇言也是常事。 專家告訴我們,當孩子犯錯后,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如果你自己都無法穩定情緒,那么這份暴怒會讓孩子也變得失控,那么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育兒專家曾說過,溫聲細語的交流方式更能幫孩子緩解緊張憤怒的心態,因為溫柔的說話態度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更加信任家長。但是暴怒之時情緒不受控制,嗓門大根本控制不住。 很多家長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當孩子犯錯時總是用權威打壓,甚至動手打罵孩子,結果不但傷害親自關系,也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國外專家丹妮西格把這種情緒失控劃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觸發階段,當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想起很多不愉快甚至恐怖的事情,這種情緒進一步過渡,導致孩子的情緒跟著不受控制。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無法冷靜,那么就會發展到浸沒階段,思想失控只有憤怒的情感,這個階段非常危險,容易做出很多過激的行為。等過一段時間,才能到恢復階段。 那么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要怎么做呢? 第1, 理解孩子 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肯定會心生不滿,肯定有自己的委屈,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著否定孩子,先試著和孩子溝通一下,詢問孩子的初衷和理由。 如果就是孩子做錯了,也不要過于壓迫,接納孩子的想法不要讓孩子難看,耐心地指出問題,這樣才能將火焰掐滅在萌芽中。 舉例來說,叫孩子起床時,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難處,讓后對癥下藥安慰孩子,這樣才能起到效果。粗暴批評孩子懶床,只能換來孩子的頂撞和怒火。 第2, 穩定自己 孩子犯錯后,自己先深呼吸,不要急著收拾孩子。如果你一沖動沒控制住,那么只會兩敗俱傷,甚至發生不可挽回的悲劇。 有一個暫停原則很值得家長學習,當你覺得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立馬冷靜下來給自己三十秒的時間,想一想這么做的后果,想一想這么做值不值。 甚至可以先離場,等情形穩定了再回來和孩子溝通。如果家長能控制自己的脾氣,那么交流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身為寶媽,我不希望悲劇再度重演,當孩子犯錯后,一味的職責和埋怨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崩潰,甚至會做出很多驚人的舉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其次是要學會換角度思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交流。不知道你孩子犯錯時,你是如何教育的呢?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