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風內障(青光眼) 綠風內障是因暴怒忿郁,氣郁化火,風火痰濁上攻,或脾胃虛寒,飲邪上泛,致黑睛氣色渾濁,瞳神散大不清呈隱隱綠色,伴有頭痛眼脹,惡心嘔吐,視力急劇下降的眼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期。本病多見于50歲以上的女性,常雙眼先后或同時發病。為眼科的急癥之一。由于發作時常伴有頭痛眼痛,惡心嘔吐或腹瀉等癥狀,易誤診為腸胃不和等全身病證,而忽略眼部的癥狀。往往導致治療不及時而變為黃風內障,使其預后不佳甚至失明。 診斷依據 1、瞳神散大,風輪氣色渾濁,呈哈氣狀,隱隱呈淡綠色,抱輪紅赤。 2、發病急驟,視力銳減,頭眼劇烈疼痛,惡心嘔吐。 3、眼壓升高可至50到80mmHg(6.67到10.7kPa),前房淺,房角關閉。 鑒別要點 1、瞳神緊小有畏光流淚,眼痛,輕度偏頭痛等癥狀,視力減退,白睛呈抱輪紅赤,黑睛后壁有沉著物,前房深度正常,神水渾濁,瞳神縮小,開大失靈,或干缺不 圓,眼壓多數正常,且發病可與全身疾病有關。 2、天行赤眼有灼熱感,異物感,多眵多淚,視力正常,白睛紅赤,黑睛透明或淺層有星點渾濁,前房、瞳神、眼壓均正常,且多有流行病史或接觸史。 辨證論治 1、分證論治 (1)風火攻目 【證候】黑睛渾濁如哈氣,瞳神散大,隱隱綠色,頭痛如劈,目脹欲裂,視力銳減,煩躁口干。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平肝熄風。 【方藥】綠風羚羊飲加減。羚羊角粉0.5g(兌服)或水牛角片30g(先煎),黃芩10g,玄參12g,知母10g,大黃10g,車前子10g,茯苓15g,防風12g,桔梗9g,白芍15g,鉤藤10g,甘草6g. (2)飲邪上泛 【證候】瞳神散大,氣色渾濁,頭痛眼脹,干嘔、吐唾沫,食少神疲,四肢厥冷。舌淡,苔薄,脈細弦。 【治法】溫化飲邪,降逆止痛。 【方藥】吳茱萸湯加減。吳茱萸9g,法半夏12g,陳皮10g,黨參12g,茯苓15g,川芎9g,白芷12g,生姜6g,炙甘草9g. 2、外治法局部宜及早頻頻使用縮瞳劑。 (1)1%檳榔堿滴眼液,對重癥者,每15到30分鐘滴眼1次。癥狀緩解后每日滴3到5次。亦可用檳榔堿藥膜,每日2到3次,將藥膜置于下瞼與白睛之間,待其自行溶化。 (2)1%丁公藤滴眼液,每日滴眼3到4次。 (3)1%到2%毛果蕓香堿滴眼液,對重癥者,每3到5分鐘滴眼1次。癥狀緩解后,可視病情改為每1到2小時1次或每日2到3次。 3、針灸療法 (1)體針:取睛明、攢竹、瞳子髎、陽白、四白、太陽、風池、翳明、合谷、外關、足三里,每次局部選2穴,遠端選2穴。 (2)耳針:可取耳尖、目 1、眼等穴。 (3)刺血:取耳尖、絲竹空、瞳子髎和局部反應點,每次取1到3穴,每穴放血10到15滴,放血量視病人體質和病情的輕重而定,出血由紫暗變淡紅色為度。 4、按摩療法選涌泉、脾俞、肝俞、膽俞、腎俞、八荒穴,用棒針或杵針、指針行穴位按摩,每日1次,每穴1分鐘。 5、單方驗方 (1)用羚羊角1g或山羊角15g,玄參15g,知母、龍膽草、荊芥、防風、法半夏、菊花各10g,僵蠶6g,細辛3g,川芎5g,茯苓、車前子各20g,水煎服。 (2)羚羊角粉0.6g(沖服)或水牛角片30g(先煎),決明子18g,菊花、五味子各12g,黃芩、防風、桔梗、柴胡、梔子、川芎、青皮、荊芥各9g,龍膽草、車前子各10g,水煎服。其他療法注意飲食有節,避免進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煙酒。尚可選用下列食療方。 1、川連羊肝丸羊肝1具洗凈蒸熟,同川黃連末50g一齊打爛做丸。同陳舊普洱茶火,送服藥丸,早、晚各15g. 2、木耳黑豆熟地湯木耳50g,黑豆200g,熟地黃100g,加水煎服。 3、金針菜赤小豆湯赤小豆30g,金針菜30g,洗凈,加水煮,熟后調蜂蜜服用。 預防與護理 1、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特別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病人,要追蹤觀察。 2、避免情志過傷,保持心情舒暢。 3、患病時,避免在暗室內長期工作,少看或不看電影、電視。 4、切忌服用阿托品之類藥物,眼部禁用滴散瞳藥物。 5、該病急性發作時,出現惡心嘔吐之癥,若眼、頭脹痛者,必須眼科檢查,以免誤診為腸胃病變而延誤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