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余里。在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里,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 ![]()
■最佳旅行時間: 夏季(7-8月)是來五臺山旅游的最佳季節,五臺山一派生機勃發,萬木爭榮,松柏蒼翠,百草濃綠,野花鋪錦,牛驢騾馬在臺頂牧游,群鳥在亭塔樓閣上空飛翔。 只上五個臺頂大朝臺可以5-9月去,人不多,景色美,南臺還有各色野花看。如只是前往臺懷鎮祈福時間就不限定了,可選初一和十五,想人少清凈,可以冬季去,冬天連五爺廟和黛螺頂都沒有游客,真真所謂佛門凈地。純粹為了觀景建議最好避開初一十五。 五臺山7-9月份是旅游旺季,在這三個月中,吃住行的花費相對來說會更多一些。 新在五臺山在開發冬季旅游,看雪景、品民俗。 每年7月25日至8月25日為一年一屆的五臺山國際旅游月,雖然到時佛教活動和游覽項目繁多,但是交通混亂緊張,人潮人海,吃住價格飛漲,佛教圣地清凈脫俗的本來面目,未必就會看得到。避開這一時間進山時明智之舉。 ![]()
■主要景點: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漢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諧共處。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
主要景點有1、殊像寺—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而殊像寺作為文殊菩薩的祖庭,所以求智慧拜文殊菩薩是必然的; ■游覽行程: ■線路特點: ■游覽方式:步行+景區環保車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友情提示: ![]()
■交通: 目前五臺山有4條觀光車,臺內景點知名度高的基本集中的分布在1路和3路巴士的黛螺頂站到殊像寺站中間區域。比如黛螺頂、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等。相互之間不遠,可以一天走完。 ■傳說故事 五臺山的傳說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它們分別是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傳說這四座山分別是佛教中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淵源,同時它們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五臺山位于中國中部山西省境內,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頂端平坦寬闊,好象土砌的平臺,分別稱為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合稱“五臺”。五臺山是華北的海拔最高點。 相傳五臺山原名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沙走石,夏天酷熱難當,農民們根本無法到田里種莊稼。文殊菩薩碰巧到這里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決定改變這里的氣候。 文殊菩薩了解到東海龍王那里有一塊神石叫“歇龍石”,可以把干燥的氣候變得濕潤,于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里借歇龍石。 文殊菩薩來到東海,見龍宮外面果然有一塊巨石。還沒有走到跟前,已經感覺到一股涼氣迎面撲來。文殊菩薩見到龍王,說明來意。龍王很抱歉地說:“大法師借什么都行,唯獨這塊歇龍石不能借。因為它是花了幾百年工夫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清涼異常,龍子們每天工作回來,汗水淋漓,燥熱難耐,便在上面歇息養神,你若借去,龍子們就沒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薩反復說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為了造福于人間特地來求援的。 龍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絕文殊菩薩的請求。估計這位老和尚一人無法將石頭運走,龍王勉強答應說:“神石很重,沒有人能幫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動,就拿走吧!” 文殊菩薩謝過龍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語,立刻使巨石變成了小小的彈丸。文殊菩薩將彈丸塞進袖筒,然后飄然而去。老龍王驚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薩回到五峰山時,正是烈日當空,因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們遭受著深深的苦難。文殊菩薩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奇跡發生了: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于是,這條山谷被命名為清涼谷,人們又在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涼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涼山了。 至今,五臺山又叫清涼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