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給各位科普一個小常識,其實早在晉朝,中國的歷史就記載了黑人的存在。 當時的黑人大多從東南亞地區而來,他們被叫做昆侖奴,因為大多是東南亞人,雖然皮膚比較黑,但大多并不全是純種的黑人,也有一小部分純正的黑人,但是因為數量稀少所以只供有錢有勢的權貴人家奴隸。 晉代的古書記載道,晉朝有名的孝武帝司馬曜的生母,也就是李太后在宮女時期黑瘦且個子很小,活像個黑色的猴子。 “昆侖”一詞經常表示黑色,帶一些貶義在其中,有一些在背后嚼人舌根的宮女和太監們就給當時的李太后取一個名為昆侖的外號。 那些宮女太監們萬萬沒想到會稽王司馬昱會看上這個黑黑小小的宮女,成婚之后沒幾年,李太后生了一個男孩,母憑子貴,就此飛升。 從此,越來越多的人以“昆侖”代指皮膚黝黑的意思。 本來“昆侖”已有一些嘲笑、看不起的貶義在里面,“昆侖奴”更是帶著瞧不起之意。 雖然古代中國有雇傭昆侖奴的先例,可是要論雇傭黑奴的歷史,還得看歐美地區。 據史料記載16世界起,很多歐美地區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奴隸貿易,以歐、美、非三大洲之間的黑三角貿易悄然盛行起來。 此時正趕上葡萄牙、匈牙利等小國也依次展開了殖民地版圖擴張運動,他們利用美洲地區廣袤的土地開始挖金礦、開采種植園,這些財主們需要很多很多的廉價奴隸去勞動。 有錢能使鬼推磨,利益驅使這些人喪生了人性開始將魔爪伸向了非洲大陸,非洲人口眾多,雇傭成本低廉。于是漸漸形成了利益的產業鏈,越來越多的黑人跨過大洋背井離鄉變成了殖民地上的奴隸。 從非洲到歐洲和美洲需要跨越兇險無比的大西洋,雖說當時歐美的海上運輸已經很成熟,可是由于人口眾多,安全也很難保證。 所以殖民者制定了一項奇怪的規定,就是將黑人奴隸扒光衣服,只用一塊布遮住私密部位,讓他們只能待在固定的一塊地方。 這種規矩聽起來非常匪夷所思,為什么要這樣踐踏別人的自尊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點是從衛生的角度來看,他們是為了防止傳染病的傳播。由于三角區域的貿易船只往來,加上不注意衛生和疾病的傳播,導致非洲有很多特有的病毒和病原體,很多黑人奴隸自身帶有病毒,成為病毒的攜帶者,他們將病毒帶到歐洲各地。 非洲盛行多年的黃熱病,黑人的身體中基本已經進化到了有黃熱病的抗體。可當黃熱病毒通過黑奴傳入了歐美地區,歐美人體內沒有抗體,很多人因此喪生。 殖民者既不想放棄炙手可熱的奴隸生意,就只能盡最大的可能保證健康。 可為什么脫了衣服就算了還不給好的衣服穿呢? 其實是資本運營的不正當心思了,殖民者的心中永遠是利益為先,人權在后,他們是斷斷不會將一筆錢浪費在給黑奴的吃穿住行方面,自然是越省錢越好。 殖民者的眼中,他們不是人,只是一件商品,他們注重的是奴隸能干多少活,而不是他們也是人。 現在想來小編也是唏噓不已,隨著時代的進步,黑人為奴的時代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