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48個經外奇穴,共409個穴位。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把肚臍命名為“神闕穴”,認為有“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功效,肚臍是個防病治病的場所,也被稱為“生命之蒂”。常用灸治效果很好。 臍灸 運動時間以晨起過深夜就寢前為適宜。盤腿端坐于床上(不能盤腿者,端坐舒適體位即可),著寬松衣物,平心靜坐,心無雜物。靜坐三五分鐘。 中醫認為:腎中藏著先天的精氣,您是否有腰酸腿沉,下肢無力的表現呢?那么讓我帶您一起來按摩腎俞穴吧! 方法:先搓熱掌心,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兩旁各1.5寸(兩橫指),前對肚臍。垂足坐于床邊,閉氣,舌抵上顎,提縮肛門,用手摩腰,正當腎俞穴處,上下按摩,讓腎俞的位置發熱,陰陽雙補。反復輕搓120次,以多為妙。 注意:盡量不要去敲擊腎俞穴。按摩腎俞可補腎,腎主骨生髓,故對股骨頭壞死的康復起促進作用。 足三陽經“從頭走足”在下肢的外側,足三陰經“從足走胸”在下肢的內側。 1足陽明胃經: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因髖部疼痛常出現下肢肌肉萎縮,中醫說“治痿獨取陽明”,所以疏通足陽明胃經可以預防并治療肌肉萎縮,有利于股骨頭的康復。(推此經必須用手緊按大腿皮肉,方能起到作用。) 足太陰脾經:(將兩手移至內踝上際,由內踝向大腿直推至腿根。)股骨頭壞死與“肝脾腎”關系密切,脾主肌肉,脾主運化,股骨頭壞死患者多痰濕,疏通脾經可運化痰濕,使股骨頭周邊肌肉有力,治療下肢無力的癥狀。 2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與腎經相表里,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經過穴位最多的經絡,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疏通膀胱經有利于腎經的通暢,氣血的調和,是人體內水濕通路暢通,有利于股骨頭所在關節腔積水的排出,使股骨頭壞死盡快修復。 足少陰腎經:腎主骨生髓,腎主水液,腎藏精,腎主生長發育,股骨頭壞死從根本上是腎陰腎陽不足,疏通腎經就能促進骨髓的生成,是股骨頭壞死修復的關鍵所在。 3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在下肢循行于大腿外側,股骨頭壞死的病人常合并膝外側疼痛,疏通膽經可以緩解髖病膝痛的癥狀! 足厥陰肝經:肝主筋,筋骨相連,現代醫學發現肌肉收縮帶動骨骼運動,所以有“筋柔則骨健”的理論,股骨頭壞死常合并髖關節活動受限,很多時候是肌肉黏連所致,所以疏通肝經可以有利于髖部功能的恢復。 注:以上動作手掌手指要緊貼大腿的皮肉,動作反復32次。 兩手拇指按壓足三里穴,其他四指平方,拇指用力按壓32次。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距離髕骨下4橫指,在脛骨旁取穴。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叫做合穴。 足三里補益腎氣,健步作用,按壓足三里能疏通經絡氣血,補益腎,有利于股骨頭的恢復。能治胃病,可助消化,散寒活血可治腿痛。每天按揉32下。 伸直兩腿,以兩手掌揉按膝部,由內向外按揉,按32次。膝關節是下肢的主要關節。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因為髖部疾患,膝關節相應的持重增加,常伴有膝關節疼痛,甚至于僅表現在膝關節酸困不適。每天揉按膝關節,既可預防又可治療髖病膝痛。 ![]() ![]() 左腿彎曲,用右手拇指按在左腿曲泉穴,同時中指托在腘窩委中穴。另用左手掌攀在膝蓋下邊,使小腿上下擺動做32次。曲泉穴是腎經穴,委中是膀胱經穴。膝蓋下邊屬胃經,膽經。 這個運動對上述各經都可有益處,對治療和預防股骨頭壞死后膝關節炎尤為適宜。練右腿是改用左手動作有點左腿是相同。 ![]() ![]() 涌泉穴是腎經的井穴,腎是先天之本。按摩涌泉穴,直通腎經,腎主骨,可為股骨頭壞死的康復提供源泉。 ![]() ![]() 兩腿伸直,兩腳趾前后敲動32次。 端坐,眼睛微閉,視鼻端,舌尖舔上顎,閉口用鼻深吸氣,待氣到丹田以手按小腹鼓起而堅硬,當即放下舌頭,將這口氣慢慢呼出,收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