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春,ふたたび來自中式精致生活00:0003:05 中式 君語 + 芍藥,有將離、余容,諸稱,其中“婪尾春”最為人喜,婪尾乃貪最后之杯,芍藥殿春而放,故有此稱。今日我們說芍藥,明日再說牡丹,這春日啊,多多少少有些不夠用了。 芍藥為草本, 農歷十月生芽, 春初挺葉,春末開花, 新莖出土,即含花蕊, 若要芍藥花大,可用鑷子摘其花蕊, 花蕊有四處,一正三副, 三處副蕊摘除,則花盛, 此法亦適用于秋日之菊花。 芍藥與牡丹, 恰如虎賁于中郎之似, 昔日孔融素與蔡邕交好, 蔡邕為左中郎將,年長孔融二十歲, 蔡邕死后,有虎賁士容貌與他很像, 孔融每至酒酣,皆引與同坐, 曰:‘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型。 意為雖然身邊沒有年高德劭之人, 但還有成法可以依傍。芍藥與牡丹亦如此。 芍藥品種較多, 色諸如紅紫黃白: 紅似醉西施,紫有寶妝成, 黃如金纏腰,白若一尺雪。 故昔人稱為嬌客,茍值得當, 則顏色不輸于牡丹。 古兗州,種芍藥者如種麥, 于花時宴客,棚于路,采于門, 衣于壁,障于屏,綴于簾, 簪于席,茵于階者,畢用之,日費數千勿惜。 芍藥以揚州為最。 《漁隱叢話》云: “揚州芍藥為天下冠。 蔡繁卿為守,始作萬花會。” 又如蘇東坡《題趙昌芍藥》詩: “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 ” 昔蔡繁卿守揚州,舉行萬花會, 勞傷百姓,殘敗諸園, 每會用花十余萬枝。 東坡為揚州太守,此會即止。 慶歷年間, 韓魏公曾帥淮南, 見其后園芍藥一本, 分作四歧,每歧各出一花, 上下敷紅,中間著黃蕊,乃名“金纏腰”。 欲置酒高會,招邀四客同賞,以應祥瑞。 后此四人皆官拜宰相。 至于一尺雪。 亦為芍藥異種, 花瓣純白,無須萼,無檀心, 無星星紅紫,潔如羊脂, 細如鶴翮,結樓吐舌,粉艷雪腴, 上下四旁,方三尺, 干小而弱,力不能支, 蕊大如芙蓉,輒縛一小架扶之。 蘇州城中網師園有芍藥, 網師二字取其水意,側有堂名殿春簃, 殿,乃殿后之意。 殿春二字語出自宋人邵雍“尚留芍藥殿春風”句。 殿春簃前遍植芍藥,婷婷葳蕤。 明人王世懋曾創一亭, 周遭悉種芍藥,名其亭曰續芳,與此同工。 民國周瘦鵑曾取白芍藥五枝于網師園, 以雍正黃瓷瓶插供,言其娟凈可喜。 予不為然,此法固然標致, 卻難以花期為壽。 若有網師園中師友見此文, 能連根遺我三兩株,補我闕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