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財富是智慧:由猶太人賣銅的故事說起《孟子·滕文公上》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意思是說:“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有一個故事。多年以前,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一加一等于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于二。1946年,猶太父子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20年后,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后,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后,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生在猶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負責啟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么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命?”孩子們少不更事,天真無知,自然會想到錢這個好東西,因為沒有錢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說要帶著鉆石或者其它珍寶出逃,有了它,還愁缺啥?可這些顯然不是母親們所要的答案。她們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們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你窮,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你的想象力太窮。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生買了件35000元的香奈兒上衣,洗過之后掉了色,忿忿不平地追問客服。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的產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丟掉。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嗎?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想象,限制了我們的貧窮。咪蒙之前在一篇文章里寫道:據說,我們25歲的時候掙多少錢,5歲的時候就決定了。從小就養成的思維方式,影響了我們的收入、花唄以及白條……當初,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賺了40億。我和朋友也探討過這個問題:給你五個億,你會拿來干什么?朋友玩笑般地說,什么,給了我五個億我還用干什么嗎,當然是什么都不干了啊!幾年后,看到我和朋友的狀況,這才深刻意識到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什么時候股市入場的最佳時機,決定你下一輪牛市的身家20年100倍,怎么來實現?人生財富的積累,是有幾個過程的,熟悉職場定律的人會非常的清楚。個人財富的增長不會是一條平滑的曲線,而是一個階梯型的上漲。比如,有一段時間,甚至幾年的時間,你的薪資沒什么太大的明顯的變化。但,當你能力積累的足夠,一旦有機會跳槽或者升職的時候,你的薪水可能會出現幾倍的上漲。然后可能再過一段時間,再由新的機會讓你大幅加薪。說到這里,說的不是職場的事兒,而是投資的事兒。在股市當中,財富的增長也會呈現出階梯型,而不是一條平滑的曲線。而中間你所要做的事兒就是盡量讓你的本金不受到損失。保護本金,這是巴菲特的最大信條。因為他非常清楚本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在下次的機會當中所能帶來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