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左宗棠的名字,我們往往會肅然起敬,稱其為“左公”,而這份尊敬,則來源于他的一大功績,那就是收復新疆。如果沒有他,新疆這片富庶土地的命運將會如何,是我們不愿意多想的。 但是左公在完成這一大業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困難。當時阿古柏在英國和沙俄的支持下侵占了新疆,左宗棠請命帶兵收復國土,卻遭到了李鴻章的反對,他認為國家錢財有限,不應該浪費在當時還十分貧瘠的新疆上,不如集中力量去保護繁華的南方。 好不容易,左宗棠細細剖析局勢,向當時主政的慈禧說明了若是新疆丟失,和它相鄰的國土安全也無法保證的道理,這才得到了出兵的許可。 在隨后的籌集軍餉的過程中,他又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沒錢,為此他向眾多英國旗下的銀行借了大批銀兩,而且利息頗高,為什么他會做出如此選擇呢? 清政府的財政情況,已經無法支撐一場戰爭的進行 連年的戰爭和自身的腐敗,已經將清朝國庫掏的一干二凈,雖然有慈禧的支持,但當時能夠給左宗棠的,只有200萬兩白銀。要打仗,這點銀子是根本不夠消耗的。左宗棠想盡辦法,也沒能再掏出多少錢來,迫于無奈,只能選擇向外國銀行求助。 而銀行也看出了他的窘迫,刻意要求了很高的利息,但是左宗棠最終還是選擇接受了這個條件,因為較高的利息也意味著較快的到款速度,新疆局勢可以說是一瞬萬變,如果繼續拖下去,情況惡化,原來可以取得的勝利可能會化為烏有,說不定要付出的代價比利息還高。 故意選擇英國銀行,左宗棠也有自己的算盤 當時外國銀行那么多,為什么偏偏要選擇英國銀行?因為阿古柏背后的支持者就是英國。 以清朝當時的國力,對付阿古柏還可以,如果想要和英國斗爭,實在是太過困難。而在那個時候,有能力在中國開業的外國銀行家,都是背景深厚之輩,與自己國家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英國銀行也不例外。 左宗棠借了他們的錢,其實就是為清政府加上了一層保險。為了不至于讓自己的錢打水漂并取得高額的利息,這些銀行家會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干涉英國政府高官的決定,讓他們保持中立甚至轉而支持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左宗棠的壓力。 高利息也是為了逼迫各省政府加快還錢。 清朝在統治新疆期間,一般使用“協餉”的方式來應對新疆當地的軍政支出。 所謂“協餉”,原因是新疆本身財政困難,難以維持本地政府的正常運行,為了解決此事,清政府從戶部和其他富裕的省份調撥銀兩到新疆,因為這些銀兩大多數是用在了軍事方面,所以稱之為“協餉”。 而在鴉片戰爭之后,清朝國力衰落,撥給新疆的“協餉”數額大大減少,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新疆統治的不穩定,被阿古柏鉆了空子。 按照規定,兩江、浙江和廣東等省份應該按時交納“協餉”給清政府,但實際情況卻是多有拖欠,到了光緒年間,拖欠的金額已經達到了2740萬兩。左宗棠就把自己借的錢分攤到這些省份頭上,責令他們還錢,以此來代替拖欠的“協餉”,同時利用高利息來逼迫他們盡快還錢,防止這些省份故意找理由拖延。 一石三鳥,左宗棠高超的政治智慧,從此可見一斑。也正是這樣的他,才能夠在風雨飄搖中取得戰爭的勝利,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 參考資料: 《左文襄公年譜》《清史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