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垃圾分類在大江南北成為熱門話題之時,農人們也會有個疑問,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禽畜糞便、秸稈、尾菜等屬于干垃圾還是濕垃圾? 垃圾分類,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能有效利用垃圾廢棄物,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一樣可以得到有效再利用,并且可以重新投入生產中。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雞糞、牛糞、豬糞、羊糞等畜禽糞便約為38億噸、尾菜約為4億噸,農作物秸稈約為9億噸,但這些被認為是廢棄物的材料總體利用率卻不足60%,造成極大污染的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日前,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報道一種通過CAC納米膜技術進行處理的廢棄物,可以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發酵雞糞、牛糞、豬糞、羊糞等禽畜糞便、秸稈、尾菜、污泥等農業生產中的大多數廢棄物,凈化環境的同時,還能將發酵的廢棄物產出有機肥,可謂一舉兩得。 CAC畜清納米膜無臭堆肥機 ??票尘?機構背書 據報道,這套CAC納米膜智能發酵系統,依托包括中國農業科學院區化所、清華紫荊創新研究院等多個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通過CAC納米膜覆蓋,產生符合菌群,從而實現廢棄物資源化。 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發酵專業博士馬瑞強博士介紹,CAC多功能納米膜是一種高分子選擇性透氣膜,陌上的小孔可是阻止大分子通過,具有防水、透濕、隔菌、除臭等功能,而通過納米膜覆蓋發酵的廢棄物,添加六種微生物菌群,使發酵廢棄物有機化。 在前期從多地揭膜的實驗來看,這項CAC納米膜智能發酵系統解決了臭氣問題,減少了氨氣的揮發,又能快速的降低物料含水率,縮短堆肥周期。 CAC畜清納米膜無臭堆肥機 技用于農,便民利民 2010年博士畢業,馬瑞強辭去北京央企工作,選擇返鄉創業,扎根在家鄉巴彥淖爾的土地上,帶領家鄉農民進行水果玉米種植、鹽堿地改造,他的創業事跡多次被中央電視臺等一級媒體報道采訪。 現在,他又結合自己專業所學推出納米膜智能堆肥發酵系統,他的第三個創業項目正式起航。 畜禽糞便含有豐富的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與作物秸稈等輔料進行混合發酵,可制成優質的有機肥,既實現了畜禽糞便、植物秸稈的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同時為養殖場帶來經濟效益。 深植農村多年的馬瑞強知道,農人資金有限、對周期性有要求,結合這些特點,馬瑞強和團隊發明的這套發酵系統可做拆分服務,多樣性的服務便于農民選擇。 馬瑞強 既可以為小型養殖場提供專業的處理設備,也可以為大型養殖場提供解決方案,針對雞糞,豬糞等處理難度很大,臭味大的糞便處理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發酵周期較傳統堆肥至少縮短50%的時長,效率更高;產出的肥料營養物質豐富,肥效長且穩定,有利于促進土壤固粒結構形成。 最主要是設備建設成本可控且低廉,每立方米廢棄物處理成本約為30-50元,即便個體農戶也能負擔得起,不僅不受氣候影響,核心設備還可移動、占地面積小。 千億市場 前景廣闊 據了解,我國每年產生有機肥的產量卻不到6000萬噸,利用比例只有15%,隨著技術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增強,有機肥的比例一定會繼續提高。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禽畜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禽畜糞污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5%以上。即便按2018年有機肥利用率15%的比例計算,有機肥的收入也超700億元,待利用率提高至75%時,一個千億、甚至萬億的市場將呈現在我們面前。 “其實我在想,我們這片土地是非常肥沃的,我們的老百姓也可以通過農作獲得體面的生活“,“農民博士”馬瑞強抱著這樣的初心,舍棄了京城的白領生活,毅然扎根農村,從水果玉米種植,到鹽堿地改造,再到堆肥有機發酵,將自己的拳拳赤子心奉獻給了這片他熱愛的土地。 他也堅信,隨著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廣闊的農村也將迎來一次次的產業技術升級,納米膜發酵雖然只聚焦于廢棄物再利用,也將迎來千億市場風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