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無名,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他已然有些心灰意冷。 一個人,漫無目的在大街上閑逛。這時,忽然在路邊聽見一男子在叫賣胡琴。從小對音樂癡迷的他擠進人群,想一探究竟。 圍觀的人真多啊,可就是不見有人買琴。一問價格,頓感驚訝。這架胡琴竟然賣一百萬錢,難怪無人問津。再一環顧四周,有錢的公子哥并不少,連他們都買不起嗎?也許他們只是想看看熱鬧吧。
正當他準備擠出人群,結束這次無聊的看熱鬧場景時,不料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上心頭。 他想干什么? 只見他手一揮,大聲說道:“將這把琴給我包起來!”圍觀的吃瓜群眾都被他的動作鎮住了,紛紛嘖嘖贊嘆“真有錢,真有錢”。然后在大伙兒投來的羨慕且崇拜眼神中,飄然而去。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瀟灑吧。 誰曾想第二天,他在宴請達官顯貴之時,拿出重金買下的胡琴,說出了那幾句著名的廣告宣傳語,“我陳某人,有文章百卷,無人閱讀。而這區區一把破琴,怎么能放在心上?”說完,他竟將那把百萬錢買下的胡琴,當著眾人的面摔個稀巴爛。
就在人們認為他喝多了的時候,他清醒地將自己的詩文一個個發給在場的人,完畢之后微微一笑。一場精心策劃的事件炒作大功告成! 如果是在現代社會,我們來復盤這個案例的話,其實也沒多大看點,操作起來并不困難。只不過,這可是在1300年前的唐代啊。 我們再來看看這次事件炒作之后的轉化率。京兆司功王適王大人讀過他的詩文后,驚嘆“這個人日后一定能成為文壇霸主”! 口碑營銷的作用就是這樣明顯,一時間,整個京城都在談論著關于他的詩文和事跡。 大家應該知道他是誰了。是的,陳子昂! 說他是網紅祖師爺不為過吧?他的炒作手法就是放在今天來做,都有出名的機會。當然,前提是你得有買琴的銀子。
現代人提起陳子昂,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那首蒼勁奔放、遺世獨立的《登幽州臺歌》吧? 前不見古人, 多么的豪邁,多么的孤獨啊。這22字,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文章憎命達,老天爺往往喜歡妒忌那些有大才華的人。陳子昂也未能幸免。 平心而論,陳子昂的仕途并不順利,也沒做過特別大的官。他對于外族統治者制造的分裂戰爭,多次向朝廷獻言獻策,結果卻是不被采納,反而被訓斥、被降職。 就在38歲那年,對于仕途已經厭倦的陳子昂辭官返鄉了。誰也不曾想到的是,回到家鄉的陳子昂依舊沒能逃脫歹人的陷害,竟然落得個冤死獄中的下場。 42歲,虛歲。英年早逝。 只留給世人,一聲聲長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