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謝生化指標包括鈣磷代謝調節指標、骨形成標志物、骨吸收標志物、激素與細胞因子。骨代謝生化指標分別來源于骨、軟骨、軟組織、皮膚、肝、腎、小腸、血液及內分泌腺體等,是由成骨細胞或破骨細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質的膠原蛋白代謝產物或非膠原蛋白。骨代謝生化指標可及時反映骨轉換狀態,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用于骨質疏松診斷分型、預測骨折風險、抗骨質疏松治療療效評價,以及代謝性骨病的鑒別診斷。 1 PTH鈣磷代謝調節指標 甲狀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由甲狀旁腺主細胞合成分泌的,對維持機體鈣磷平衡和調節骨代謝起著重要作用。PTH與骨、腎等組織表面的受體結合,促使血鈣水平升高,血磷水平下降。 PTH增高,見于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異位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繼發于腎病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PTH減低,見于甲狀腺手術切除所致的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腎功能衰竭和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的非甲狀旁腺性高血鈣癥等。 注:臨床中也有血鈣正常而PTH升高現象,可以結合甲狀腺彩超判斷結果。在應用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骨質疏松時,由于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使得血鈣減低,PTH分泌增加,血中PTH輕度升高,同時激發維生素D合成增加。 2 維生素D3鈣磷代謝調節指標 人體內維生素D的來源有內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吸收兩種。內源性合成指在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下,存在于大多數高等動物表皮組織的7-脫氫膽固醇經光化學反應轉化成維生素D3。外源性吸收指人類通過攝取含有維生素D2或D3的飲食來補充體內維生素D含量。1,25(OH)2D3能夠促進小腸黏膜細胞合成鈣結合蛋白,增加小腸黏膜對鈣的吸收,增加磷吸收。在腎臟,1,25(OH)2D3能夠增加近端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升高血鈣水平,增加骨密度。在骨組織中,1,25(OH)2D3直接作用于骨的礦物質代謝,促進骨基質形成及類骨質礦化。 維生素D3缺乏或不足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3缺乏與心血管病、腫瘤、糖尿病、慢性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 注:臨床上一般通過監測血清25(OH)D3的含量來反映血液維生素D3的水平。 3 BALP 反映成骨細胞活性 ALP可以在肝臟、小腸、骨骼、腎臟及胎盤等部位合成,血清中ALP有6種同工酶,其中肝臟和骨來源的最多,成人血清中比例大約為1:1。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為成骨細胞的特異性產物,BALP升高提示成骨活性增加。 高轉換的代謝性骨病均可有ALP和BALP的增高,如變形性骨炎(Paget’s病)、原發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轉換型骨質疏松癥及佝僂病和軟骨病、骨轉移癌等。 注:血清總ALP升高時需除外肝臟來源ALP的影響。 4 PINP 反映成骨細胞活性 P1NP和P1CP由成骨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特異性分泌。骨有機質主要由I型膠原組成,I型膠原的合成過程中,其羧基端和氨基端的前肽需要切割后才能形成成熟的I型膠原,切割產物進入血清,即為P1NP和P1CP,因此血清P1NP和P1CP水平可以反映成骨活性及I型膠原合成速率。 骨代謝疾病、腎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總PINP升高。兒童發育期、妊娠晚期、骨腫瘤、骨轉移、畸形性骨炎、酒精性肝炎、絕經后婦女、肺纖維化、嚴重肝損害等血清PICP升高。 注:空腹血清PINP為反映骨形成敏感性較高的標志物。P1NP經肝代謝,故其水平受到肝功能的影響。 5 CTX反映骨基質降解速率 α-CTX和β-CTX是骨吸收的重要指標,α-CTX與β-CTX為同型異構體結構,不受腎臟的進一步降解,具有較好的結構穩定性。CTX的水平反映了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性,CTX是以破骨細胞活性顯著增強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的有效標志物。 CTX升高提示骨基質降解速率增加,即骨吸收增加,常見于骨質疏松癥、Paget’s病、多發性骨髓瘤和腫瘤骨轉移等患者血清CTX水平升高。 注:推薦空腹血清CTX為反映骨吸收敏感性較高的標志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