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初中歷史是不被重視的小科,內容枯燥。教材容量大課時少,而且中考必考。那么在這種情形下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我從事多年的歷史教學下面從課堂管理和課堂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三方面談談我的教育教學感悟。 歷史課堂教學要想取得最佳效果,課堂管理工作不容忽視。許多教師深知這一點。遺憾的是,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 ,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歷史課的課堂管理工作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散亂現象。這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許多教師也很想改變這種局面,但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那么,在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工作的散亂主要有何表現?造成這種散亂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做才能改變這種散亂現象 ,從而使那些教師走出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的誤區?本文擬在這些方面作些探討,以期對中學歷史教學有所補益。散亂現象: 預備鈴響了,沒有在預備鈴至上課鈴之間的這段時間里作好上歷史課的有關準備,如準備好課本和其它學習用具,靜心等待上課。上課鈴響了,有的學生甚至還在教室外面玩或者剛走進教室,上課儀式(即起立、師生互相問好)極不嚴謹,如起立時,學生先后不一,彎腰駝背,有的甚至干脆不起立;師生互相問好時,坐下時先后不一,桌凳 弄得嘩嘩響。授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或不站起來回答,或站起來后卻胡亂回答,隨即自行坐下,而其它的學生或各玩各的,或起哄亂叫。中學歷史課的課堂管理工作散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著重談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學生方面來講,課堂上之所以如此散亂,這顯然與班風不正、學風不濃、組織紀律性不強有很大的關系。與與他們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明確,存在著重理輕文和偏科思想也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歷史教師自身的哪些因素與歷史課課堂管理工作的散亂有關呢?(1)教師本身事業心不強,教學態度不端正是個重要原因。(2)教師專業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不扎實,業務能力差,這也是個重要原因。(3)教師缺乏課堂管理工作的必要知識,不講究管理方法的科學性,這是導致歷史課課堂管理工作散亂 的直接原因。(4)教師不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教學方法,因而在較大的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管理工作的效果。那么,怎樣做才能使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走出誤區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著手:(1)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加強自己對教育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2)要謹虛,勤奮,刻苦學習,不斷加強和充實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基礎理論。(3)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課堂管理知識,力求課堂管理工作科學化。(4),要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和調整好教學方法。(5),充分利用導言課和其它恰當的機會,在學生中進行歷史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6),歷史教師要品行端正,情操高尚。歷史課的課堂管理成效又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 效果,因此,歷史教師應當想方設法鍛煉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歷史課堂管理工作走向成熟與完美。課堂是學生的主要陣地,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塊陣地上各盡所能,既體驗到播種的耕耘的艱辛又感受到收獲的快樂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說說我的教學感悟。首先坐好教師首席,恰當執行“四導”(1)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2)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3)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4))倡導。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臺,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其次:設計好課堂教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首先備教材。教師要認真鉆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鉆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其次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再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我用“導入—閱讀—質疑—解疑—練習”五步教學法和“讀讀—議議—講講—練練”八字教學法。至于如何組織教材,如何設計教學程序形成教案,都無固定模式,但基本要求還是明確的。三、利用信息化的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歷史課堂信息化的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久遠陌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化;使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奧難懂的歷史哲理明晰化。這些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輔助初中歷史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比如在課前開展一些活動,演播一些多媒體素材,如放一段歌曲、視頻文件,或放一些與本節教學有關的片斷,就能在短時間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 2、能較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點擊鼠標,通過軟件中的視頻文件和圖形文件的動態演示,創設出形象的歷史情境,提供出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再配以動聽的音樂和老師的生動講解,更可以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有效率地接受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3、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各種感官配合思維都具有吸收知識的功能,其中視聽并用的學習效率最高。而信息化的信息化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直觀性是任何傳統的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它通過多種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學生傳遞多種多樣的教學信息,使學生的各種人體器官對新知識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信息化的多媒體教學使得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互相補充與完善,使傳統與現代化教學媒體互相滲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動耳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在集中的狀態。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就為學生的各種各樣的思維能力培養提供了極佳的前提條件。5、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習題編制成一個可交互操作的界面,使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識,對學生完成正確的則由計算機給予表揚,回答錯誤的,則給出提示或鼓勵,讓學生再繼續思考。通過課堂測練也能夠使老師能及時了解教學情況和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注重課堂管理、優化課堂教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開拓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體性,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者簡介:孟召環 山東省聊城地區臨清康莊鎮康盛莊村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