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與蕭何、張良并稱“漢初三杰”, 但與蕭何、張良的善終相比,韓信不僅自己被殺,還連累三族被滅。“遂夷信三族。”除了韓信功高震主,威脅劉邦統治外,韓信一系列所作所為也讓劉邦無法容忍。 劉邦處境危急時,要挾劉邦封王![]()
秦末漢初,雖然秦始皇采用郡縣制,但西周八百年的分封制影響頗深,特別是功臣武將都想擁有自己的封地。 當時的劉邦正被楚兵圍困在滎陽,正盼著韓信前來救援,而已經平定齊國的韓信,卻借口齊國反復無常,且和楚國相臨,要求劉邦封自己為齊國的假王(代理齊王)。這讓被圍的劉邦非常憤怒,大罵韓信。后在陳平和張良的勸說下,劉邦封了韓信為齊王。
韓信在劉邦處境危急時,以封王來要挾劉邦,這使得劉邦對韓信有了芥蒂。但由于天下未定,還需要韓信為他攻城略地,劉邦不得不隱忍下來。 滅楚之初,韓信并不積極配合劉邦攻打項羽![]()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下,準備與項羽進行最后的決戰。劉邦把項羽圍困在固陵,準備趁楚軍糧草殆盡,士兵又饑又累之際,聯合韓信、彭越一舉消滅項羽,統一天下。于是,劉邦要求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但韓信、彭越卻沒有如期領軍南下與劉邦合擊楚軍,導致劉邦大敗。
劉邦為了調動韓信、彭越的積極性,聽從張良的建議,把陳(淮陽)以東至海的廣大地區劃給韓信。而把睢陽以北至谷城(山東東阿南),劃給彭越。于是,韓信、彭越立即領兵南下,與劉邦從南、北、西三面合圍項羽,迫使項羽向垓下(安徽靈璧南)退兵,最終烏江自刎。
韓信屢次在楚漢之爭的關鍵時刻要挾劉邦,這自然讓劉邦對他非常不滿,這也導致劉邦在項羽死后,收了韓信兵權,并改韓信為楚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公然違抗劉邦命令,收留劉邦抓捕之人![]()
項羽兵敗自殺后,劉邦大肆搜捕項羽部下。項羽麾下大將鐘離眛也遭到劉邦通緝。鐘離眛曾與韓信交好,于是投奔了韓信。劉邦聽聞鐘離眛在楚國,就下詔韓信逮捕鐘離眛,但韓信并沒有聽從劉邦詔命,不但收留了鐘離眛,而且還派人保護。“項王亡將鍾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 韓信這樣做,一方面是出于劉邦奪了其兵權,把他從富庶的齊地之王,改封為楚王不滿,另一方面則是韓信在楚軍時,鐘離眛曾對他有過幫助,韓信不忍看著他被劉邦處死。但韓信這一行為,更讓劉邦猜忌,最終被劉邦尋機逮捕,軟禁在長安,遭呂雉處死。 個性張揚驕狂,看不起劉邦身邊之人![]()
韓信被抓到長安后,劉邦廢了他的楚王之位,改封淮陰侯。但韓信自恃自己功勞最大,又曾是齊王和楚王,非常看不起那些被封侯的功臣,經常以與周勃、灌嬰同為列侯而感到羞恥,這使得韓信與其他功臣的關系并不好。 韓信去拜訪劉邦的同鄉兼連襟樊噲(呂雉妹夫),身為舞陽侯的樊噲對韓信非常恭敬,還向同為侯的韓信跪拜迎送。但韓信坦然受之,還對人說羞與樊噲同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韓信的驕狂自大不僅打了呂雉的臉,更打了劉邦的臉。樊噲是劉邦的妹夫,韓信看不起樊噲,也是對劉邦和呂雉的羞辱。最終,呂雉在劉邦出征后,與蕭何合謀,以謀反罪處死韓信,并夷其三族。劉邦得知韓信被殺的消息后,“且喜且憐之”。 韓信之死,一方面因為韓信功高震主引起劉邦的猜忌,另一方面則是韓信不像蕭何、張良那樣對劉邦忠心耿耿,性格又極為驕狂,這讓劉邦和呂雉對韓信極不放心,韓信之死也就必然。 參考資料:《史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