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通過給大家發的這三篇文章,告訴大家補氣升陽的重要性。還提醒大家,在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運用補氣升陽法。昨天有朋友就在群里說:補氣升陽法指的就是補中益氣湯。 醫道聲明:這是不對的,我只是舉了一個補中益氣湯的例子告訴大家這一個方子就可以治療百病,那補氣升陽系列方的作用更不容小覷! 方劑對于中醫來說,就像士兵打仗用的一把槍。我現在把這把槍發給大家,之后的一些推文里面我會一點一點的講,告訴大家,每一把槍該怎么使用。 補中益氣湯,它屬于補氣升陽法里面的一個。其實,補氣升陽法是一個系統總綱,下面有無數個方。我今天就先給大家分析了,告訴大家這19個(其實是17個方,升陽湯一系列就是3個,醫道統稱這些方為“升陽十七方”),這些方都是從李東垣的書上找到的。方子都是人家李東垣的版權。我也沒有把劑量改過來,為什么呢?因為初學者來說,他不懂辨證,就想拿過來直接用,這是不可取的。 在后期講解臨床病案的時候,我會把每個方子的現在的臨床劑量以及運用的注意事項加上去。我在這些方子上唯一多了一個改動,就是給他加了一個方歌。方歌又稱湯頭歌,這個方歌是幫助大家記憶的。大家如果想用這些方子的話,記住這些方歌,運用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 下面是“升陽十七方”的主要內容 除了以上圖片,我還給大家整理總結了這么一個表格,在這個表格里面,就是他的升陽19方一個大體的、簡單的表格。我建議大家如果真的想系統的學習補氣升陽法的話,建議把這個表格和上面的圖片保存并打印出來。因為一開始接觸補氣升陽法,還是不是很熟悉,紙質版的方便看,以后慢慢熟悉了就好用了。 當然,已經加入群聊的,直接保存群里文件即可,我會把文件的電子版發到微信群里未進群的朋友可掃描文章末尾二維碼進群。 我前面給大家提到過“補氣升陽法”他是一個大法,他可以統領一切臨床治病方法。昨天給大家提到了補氣升陽泄下、補氣升陽除濕。提到了幾個方子的合方治療一些現代的疾病。這個在李東垣的時候就有了。大家如果碰到有氣虛、有濕證患者,就可以直接用李東垣的方。你看他的方中有升陽除濕湯、升陽除濕防風湯、升陽燥濕湯、升陽泄濕湯等,可治療氣虛兼有濕證的一些患者。 他這個方子的取名都比較有特點,大家通過這些方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他不僅是補脾、補氣、升陽,他還有一些去實的一部分在其中。比如說濕郁發熱,他是一個實邪。他就用補氣升陽,加上泄濕,當然還有升陽散火湯,就是治療火郁發熱,還有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等等。李東垣除了這些升陽方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方劑,在后面用的時候我會告訴大家。 再聲明一點,補氣升陽法,它不是我創的。這個理論來源是《內經》,經過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張子和、張元素、李東垣等歷代醫家進行不斷的完善,包括明清時期還有一個溫補學派,還有張錫純的升陷湯,包括現在的火神派。他們都是對于這個補氣升陽法的一個繼承和發展。我在這兒提出補氣升陽法,這是研究臨床問題、研究中醫古籍的一條線索,用它可以解決很多臨床實際問題。 除了李東垣這些方子是補氣升陽方以外,還有很多其它的一些方子也是。比如說比張仲景就有好幾個,例如:防己黃芪湯,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建中湯。其中防己黃芪湯是治療表虛兼有風水,它這個表虛是衛陽虛,所以他要用黃芪補衛陽,然后用防己泄水,也是一個補氣升陽祛濕的一個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它是在金匱要略里面治療血痹。“血痹陰陽俱微 ,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他這個黃芪桂枝五物湯,它是治療表虛,但是他這個表虛兼有血絡里有些不足,就可以用來治療肩周炎、頸椎病等。 還有黃芪建中湯,大家都知道小建中湯,它是治療中焦虛寒的一個方子。他加上黃芪就是升脾陽,其實這就是補氣升陽法,剛剛提到的是張仲景的三個方,還有后代的生脈飲,是一個補氣升陽滋陰的方子,玉屏風撒,補氣升陽固表的方子。通過這幾個方子可以看到,歷代醫家很多人在用它,但沒有人這么系統的總結及發現補氣升陽的精髓,很不巧,它被我發現了 剛剛提到的張仲景和孫思邈。他都是在李東垣之前的。在其之后的醫家著書立說的更多了,就不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只給大家舉兩個典型的, 一個是王清任,他是專門治療瘀血的。他根據瘀血理論提出五逐瘀湯,他除了五逐瘀湯以外。還有一個補陽還五湯,號稱是“補陽”,但實際上是補氣,他在補陽還五湯,里面用的是黃芪120克,他還有一個黃芪桃紅湯,這個方子更狠,黃芪用到了八兩,等同于現代的240克,就是達到補氣升陽的作用。 再一個就是張錫純,張錫純有個升陷湯。他治療大氣下陷。他用大量的黃芪補氣,然后用柴胡、升麻、桔梗升提,最后加上個知母清虛熱。他的升陷湯就是一個補氣升陽的方,它是治療胸中大氣下陷的。他還有回陽升陷湯、理郁升陷湯和醒脾升陷湯,總共張錫純自己就創立了四個升陷湯。 今天關于方劑我就介紹這么多了,上面說的每個方子都是名方,后期會慢慢給大家展開講述,以便大家能使用的得心應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