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NHK電視臺就在做一件細水長流的事:每年拍一部歷史正劇。 迄今為止,這種被稱為“大河劇”的劇集,NHK已經推出59部,告訴日本國民:本國歷史從何而來… 部分大河劇海報合集 反觀我們中國的歷史正劇,也不乏優(yōu)秀作品… 比如… 以春秋戰(zhàn)國為背景的:《大秦帝國》 以漢朝為背景的:《漢武大帝》 以唐朝為背景的:《貞觀長歌》和《貞觀之治》 以明朝為背景的:《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江山風雨情》 以清朝為背景的:《雍正王朝》… 唯獨缺失了一個美好的時代:宋朝。 2020年4月7日,一部改編自網絡小說《孤城閉》,長達69集,以宋仁宗一生為線索的歷史劇《清平樂》上線開播,豆瓣8.2分… 有網友評論道:為北宋王朝的絕世風華贊嘆,為宋仁宗和后宮美人的天容玉色癡迷,服化道考據(jù)嚴謹美輪美奐,攝影構圖工整唯美讓人驚嘆… 公元1025年,宋天圣三年。 16歲的趙禎,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 他終于明白,大宋天子并非無所不能,他不能選擇自己的母親,不能選擇自己的妻子,不能隨便發(fā)脾氣,不能隨便說話… ![]() 有一天,趙禎斥問宰相王曾:君臨天下,原來不是開疆拓土,不是建功立業(yè),而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何不干脆寫成個“忍”字? 王曾在宣紙上寫了一個字:仁。 王曾對趙禎說:君主持最高權柄,一言可福萬民,一言可禍四海,若君王不仁,自可肆意獨斷,任性而為,自不必怕,更不必忍… 此時的趙禎還不知道,這個“仁”字,將與他的永世相伴,名留青史,千百年后仍被反復傳頌… 公元1063年,趙禎駕崩,享年五十四歲,定廟號:宋仁宗。 ![]() 這部《清平樂》以宋仁宗一生為線索,講訴了趙禎在位42年,為天下蒼生,克制自己的欲望,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最后將自己置身于孤城之中的故事… 作為一部罕見的,以宋朝為背景的歷史正劇,《清平樂》的制作精致,考據(jù)嚴謹,臺詞優(yōu)美,雖然節(jié)奏略顯拖沓,劇情稍嫌破碎,人物塑造也有些單薄,但總算是瑕不掩瑜…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主要演員的顏值與演技兼?zhèn)洌蟠筇嵘藙〖目煽葱浴?/p> 尤其是王凱所飾演的宋仁宗趙禎,削瘦挺拔,清秀俊朗… 雖然沒人知道宋仁宗的真實相貌,卻與我腦海中那位善良、溫和、英姿勃勃的宋仁宗趙禎頗為神似… 不過,這部劇集的主角,并非王凱,或者任何一個演員… 而是,那個偉大時代:宋朝。 宋朝,雖然沒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凌云氣概,亦無大唐萬國來朝的恢弘氣度,卻有強漢盛唐遠遠不及的絕世繁華… 它的性格如宋詞般溫婉,氣質如蘭花般高雅…(引用自《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作者:郭瑞祥) 在清宮戲里,我們經常看見:大臣見到皇帝,就像老鼠見到貓,稱自己為“奴才”,動不動就趴在地上搗蒜似的磕頭… 在清朝,天下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天下人都是皇帝豢養(yǎng)的奴仆,大臣是為皇帝看家護院的打手,皇帝與大臣是主仆關系… 而在宋朝,絕大多數(shù)讀書人卻以擔負天下為己任,正如范仲淹所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話,要是如果出自清朝某位大臣之口,很可能會被皇帝認為是有“不臣之心”,很可能是要被抄家砍頭的… 但在宋朝,范仲淹的這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宋年輕人,以匡扶天下為己任,苦讀詩書,科舉入仕,拜相封爵… 他們是:呂夷簡、晏殊、范仲淹、狄青、文彥博、韓琦、富弼、包拯、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周敦頤、程顥、張載… 他們不是皇帝的家奴,他們不滿足于輔佐皇帝,他們是要與皇帝共治天下,他們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張載「橫渠四句」)… 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一幕,皇帝手握最高權柄,卻被士大夫緊緊按住,不讓權力肆意妄為… 有這樣一個故事… 張貴妃,是宋仁宗最疼愛的妃子。因為出身寒微,總想幫娘家人一把… 張貴妃的伯父在地方任職多年,頗有些官聲,張貴妃為此向宋仁宗求情,希望為伯父在中央謀一個好官職… 宋仁宗心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答應了… 因為這件小事,卻引發(fā)數(shù)十位諫官與皇帝展開廷辯,這些諫官個個都是飽學之士,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把宋仁宗駁得啞口無言… 皇帝一怒之下,拂袖而去,準備一走了之… 沒想到,諫官包拯(沒錯,就是那位民間傳說中的包青天)一把抓住皇帝的衣襟,高聲呵斥,說到激動之處,唾沫橫飛... 唾沫星子噴了宋仁宗一臉,皇帝用袖子遮住臉,捂住鼻子,倉皇逃回后宮… 回到后宮,宋仁宗指著臉上的口水,對張貴妃說:為了你伯父的事,包拯把口水都噴到了我臉上了…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晚春的一天,宋仁宗在花園散步,走著走著,他忽然開始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嬪妃問他有什么事,宋仁宗卻一言不發(fā)… 他急匆匆的趕回宮,進門就喊:渴死了,趕緊給我倒水! 宮女問皇帝:為何在花園時,不叫內侍拿水喝? 宋仁宗說:我回頭看了幾次,沒看見負責茶水的內侍,如果我叫他們拿水,此人必被處罰,所以就忍著渴回來了… 宋仁宗牢牢記住了王曾對他說的:君主一言可福萬民,一言可禍四海… 在他長達四十多年的執(zhí)政生涯里,宋仁宗始終如是,約束自己的任性,克制自己的欲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寫道:對其本國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如果中國當代影視工作者也能“對中國歷史附隨一種溫情與敬意”,那么,我們就不會在歷史劇中看到那么多:空氣劉海、狗血撕逼、整容假臉和胡編亂造… 坦率的說,這部《清平樂》拍得并不完美,難能可貴的是,它有一份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比如,很多人看到片中晏殊唱詞才知道:原來宋詞是唱出來的! 雖然我們知道,宋詞的唱法失傳已久,片中的唱詞并非古人的真實唱法,但那份悠然古韻,讓我們仿佛穿越千年時光,讀懂了宋代文人高雅恬淡的藝術品位(我把晏殊唱宋詞剪成了45秒短視頻,強烈推薦大家看看,非常美妙)… 點擊短視頻|觀看晏殊唱詞片段 片中的這段唱詞,來自晏殊《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的第二段: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樂曲部分,顯然是按照當代審美的全新創(chuàng)作,但是,如果創(chuàng)作者對宋文化的不是持有一種“溫情與敬意”的態(tài)度,絕不會設計這樣一段吃力不討好的情節(jié)… 比如,《清平樂》的海報設計,宋仁宗的身后的古畫,是北宋李成的《晴巒蕭寺圖》… ![]() 比如,曹皇后的扮相,從頭飾到耳飾,從禮服到妝容,百分之九十都復制于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仁宗后坐像》… ![]() ![]() 比如,劇中所有書法部分,均由書法高手執(zhí)筆,無論是草書、行書、楷書,都能讓觀眾感受到中文之美,宋代文化之美... 這些細節(jié),看似無關緊要,卻是一部優(yōu)質歷史正劇的質感與底色... 比如,片頭的設計與配色,顯然借鑒了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 從服飾道具到風土人情,從皇家禮儀到庶民生活,這部《清平樂》中有大量考據(jù)嚴謹?shù)募毠?jié)… 相當多的細節(jié)在片中都是一閃而過,短短幾秒鐘,若非特別留心,一般觀眾根本就不會發(fā)現(xiàn)… 為什么要把成本花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 我想,這大概正是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對古人,對歷史,對宋朝文化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吧… 甚至,劇中的某些情節(jié)... 比如:宋仁宗被郭皇后扇耳光,指印被宰相看到... 比如:諫官瘋狂捶門,叫皇帝出來把話說清楚,仁宗躲在殿內不敢出去... 這些看似是狗血離奇的劇情,絕大多數(shù)均來自于真實歷史,并非創(chuàng)作團隊為制造“戲劇沖突”的胡編亂造... 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是這些極具話題性的情節(jié),導演都處理得非常克制和含蓄,這也導致了很多觀眾認為此劇不夠精彩、節(jié)奏緩慢、過于平淡的詬病... 公元1063年,宋仁宗于汴梁皇宮駕崩,享年五十四歲。 據(jù)《宋史》記載,皇帝駕崩的消息傳開后,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 消息傳到洛陽,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 甚至,在偏遠山區(qū),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劍閣,也看見山溝里的婦女頭戴孝帽在哀悼... 如今,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當我們被各種架空歷史和穿越劇包圍,當我們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營銷號和造謠文的時候... 這部《清平樂》就像一陣清風,拂面而來... 它似乎在告訴我們:距今900多年前,趙禎和他的帝國精英們,曾經締造過一個海晏河清、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美好時代... 如果只論文化品味,相比之下,900多年后的我們,是如此粗俗淺薄... ![]() |
|
來自: 毛江eu2laq4j7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