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丸 【名方出處】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 【使用歷史】約650年。 【主要成分】蒼術(炒),黃柏(炒)。 【整體藥性】蒼術性溫而燥,黃柏性寒。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熱痛、腳氣、濕熱帶下、淋痛,陰囊濕癢等。 【典型征象】濕熱相搏、著于下肢,足膝灼熱紅腫疼痛;濕熱不攘、筋脈弛緩,則為痿證;如濕熱下注前陰,則病帶下渾濁,或下部濕瘡;小便短黃、舌苔黃膩,皆為濕熱之象。 【禁忌人群】飲食宜清淡,忌煙酒、辛辣、油膩及腥發食物。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過敏體質者慎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二妙丸是由黃柏、蒼術兩味中藥組成的常用中藥方,“二妙”兩字出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本方最早見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醫得效方》“腳氣”門中的蒼術散,朱丹溪將蒼術散改名為二妙散。書中載:“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有氣加氣藥,血虛者加補藥,痛甚者加生姜汁,熱辣服之。黃柏(炒)、蒼術(米泔浸、炒)。右(上)二味為末,沸湯,入姜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若痰帶熱者,先以舟車丸,或導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p> 清代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中,將蒼術散改作丸劑,名二妙丸。蒼術散自創立以來,雖幾經增補易名,但以蒼術、黃柏二藥為主的配伍法度,以及清熱燥濕的功用原則都始終未變,至今仍是治療身體下部濕熱病變的要方。現代臨床運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療下肢丹毒、結節性紅斑、慢性濕疹、皮炎等下肢皮膚病,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痛風性關節炎等,也有用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梨狀肌綜合征,和其他一些病征。 慢性前列腺炎,是常見于青壯年男性之間的多發病、難治病,有些病人的病情纏綿不去、很難治愈,還伴有比較明顯的精神壓力,常常是多處求醫治療,卻沒有明顯的療效。病征多是下腹部隱痛,有時伴有熱感,排尿灼熱不暢,尿后余瀝,患者大多舌質發紅、舌苔黃膩,脈滑主證。中醫辨證認為,一般病因主要是濕熱蘊結下焦。 在臨床治療中,多以二妙散加味為主方。藥物組成:黃柏、蒼術、海藻、薏仁。隨癥加減。臨證時,只要辨證準確、藥量精當,就能發揮小方治大病的奇妙療效。用中醫方劑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能夠標本兼治,有攻補兼施的優勢,因此見效快,而且不易復發。 上方中的主藥為黃柏,它的藥性苦寒,能夠清除濕熱;蒼術的性味苦溫香燥、燥濕健脾,能夠使脾的健運功能恢復,使濕去則熱無所附,而且濕生無由。海藻藥性苦寒、清熱消痰,能夠軟堅散結而利水,薏仁健脾、利濕還能清熱,這兩味中藥,能夠助黃柏、蒼術加強清熱健脾利濕的功能。 腳氣的學名為“足癬”,是皮癬菌侵入了皮膚表皮層,造成足部感染,輕則引起皮膚脫屑,常常令人瘙癢,重則劇癢、足部大面積脫皮等,有些人還會起水泡,腳很臭。如果腳癬被抓破,化膿菌侵入就可能造成皮膚感染,繼續發展,可能變為膿皰瘡或是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稱紅線;還能造成淋巴結發炎。再嚴重的,就會引發敗血癥,危及生命。 腳氣有一定傳染性,可以傳染到手,引起手癬或灰指甲,也可以傳染給共同生活的人。這種病在夏季最多見,南方的發病率相對較高一些,這與悶熱、潮濕的氣候有直接關系。腳氣的平均發病率高達到1/3,在一些高發地區甚至可以達到60%。尤其在一些群體中,比如運動員、礦工、軍人等,足癬的發病率竟可高達80%。為什么會有這樣多的人患有腳癬?主要有三個因素: (1)濕熱體質會導致病情纏綿難愈。如果不清除體內濕熱,只是口服或外用抗真菌一類的藥物,在短時間能取得效果,可是再次進入潮濕的環境,或者鞋襪的透氣性不好,就會又導致腳癬復發。 (2)交叉感染。生活在一起的有人患有腳氣,如果治療不及時,就可能會造成傳染。所以在公共浴室洗澡時,盡量不要使用公共拖鞋。 (3)還有的人因病情較輕,就不把腳氣當回事,或者忙起來無暇顧及,因此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常見的腳癬一般有三種類型: (1)鱗屑角化型:一般出現在腳跟的側邊,皮膚干燥脫屑,呈逐漸擴大趨勢,冬季加重,還可能形成足跟部的皸裂。到了夏季,反而會減輕一些。 (2)水泡型:多見于夏季,是在足部側緣或腳掌,出現成堆或分散的水泡,有的在腳趾間也有較多分布。水泡很厚、很癢,慢慢自行干涸、脫皮,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繼發細菌感染,形成化膿性皮疹,患者會有疼痛的感覺。 (3)趾間糜爛型:比較常見,常表現為足癬的首發。足趾間的皮膚浸漬發白,有瘙疰感,常常搔抓,導致表皮剝脫,露出新鮮紅嫩的薄皮膚。一般夏天較重,如果是汗腳,冬季也可以發生;長期不愈的趾間糜爛,往往會繼發為鏈球菌感染,最后可能變成丹毒。趾間糜爛是下肢丹毒的常見病因。 很多人在遭遇腳氣時,往往立馬會想到涂抹各種外用軟膏,而清除體內濕熱才是治愈此病的關鍵所在。由蒼術、黃柏所組成的二妙散方,在元代危亦林聽著的《世醫得效方》第9卷的“腳氣”門中,名為蒼術散。原文是:“一切腳氣,百用百效。蒼術,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四兩。右(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進三四服?!痹谥委熌_氣上,古人所運用的就是清除體內濕熱之論。體內的濕熱一旦祛除,疾病的源頭也就根除了,再配用西藥清除表面的炎癥,殺滅真菌,疾病也就自然痊愈了。 如果腳氣已令你瘙癢難忍,或者腳部潰瘍使你不能再穿高跟涼鞋的時候,不妨試用一下二妙丸,說不定有驚喜。 二妙散最早見于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治“一切風寒濕熱令足膝痛,或赤腫腳骨間作熱痛,雖一點能令步履艱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痹,一切腳氣,百用皆效”?!兜は姆ā穼⒋朔矫臑槎钌ⅲ巍敖罟翘弁匆驖駸嵴摺薄4硕矫植灰粯?,功效主治所述基本一致?!岸睢敝浅P蜗笠哺菀子浾b,所以被后世醫者廣泛流傳。二妙散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腳膝無力,或足膝紅腫、筋骨疼痛,以及下部濕瘡、帶下黃白和濕熱致痿等病征,普遍應用在內外婦兒傷等各科。。 到了明朝,虞摶在《醫學正傳》中加入一味牛膝,取名為三妙,主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這是二妙散最早的加味應用。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臍癰》中也有三妙散方,加的是一味檳榔,“共研細末,干撒肚臍,出水津淫成片,止癢滲濕,又治濕癬,以蘇合香油調擦甚效”。這個三妙散是外用的。 在《全國中成藥處方集》中,又加入薏苡仁,制成丸劑,稱為四妙丸,治療濕熱下注造成的兩腳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脛濕疹痛癢等。二妙、三妙都是標準的中成藥,用來治療丹毒、流火、帶下,以及陰囊濕癢等,其療效卓著,經得起臨床檢驗。而四妙較之二妙、三妙的功效而言,就更妙了。用四妙散加味,治療身體下部的疾病,也不應全以脈象為依據,如果舌紅或黯,或大而厚膩、留有齒痕,只要看見舌根生苔,就可以取用。再加入土茯苓、地膚子,就叫作五妙、六妙,只要應用合于法度,總有一個“妙”字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