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印《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進一步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方案》指出,要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服務綜合體。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表示,推進的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主要是為解決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的在數字化轉型中“不會轉”“沒錢轉”“不敢轉”的問題,將出臺具體的激勵鼓勵措施,去搭建數字化轉型的全新生態。 《方案》指出的具體實施方案中,第一,以構建數字化產業鏈為目標。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鏈路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以數據供應鏈引領物資鏈,促進產業鏈高效協同,有力支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第二,搭平臺,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服務綜合體。引導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整合開放資源,鼓勵以區域、行業、園區為整體,共建數字化技術及解決方案社區,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第三,建生態,建立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協同推進供應鏈要素數據化和數據要素供應鏈化,支持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的數字化產業鏈,支持產業以數字供應鏈打造生態圈。鼓勵傳統企業與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業性平臺企業、金融機構等開展聯合創新,共享技術、通用性資產、數據、人才、市場、渠道、設施、中臺等資源,探索培育傳統行業服務型經濟。加快數字化轉型與業務流程重塑、組織結構優化、商業模式變革有機結合,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 第四,開展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支持在產業集群、園區等建立公共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強化平臺、服務商、專家、人才、金融等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支持企業建立開放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行業內中小微企業提供需求撮合、轉型咨詢、解決方案等服務。支持數字化轉型服務咨詢機構和區域數字化服務載體建設,豐富各類園區、特色小鎮的數字化服務功能。創新訂單融資、供應鏈金融、信用擔保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展數字化轉型多層次人才和專業型技能培訓服務。 國常會推出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4月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廣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有效做法,同時實行對綜試區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按規定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等支持政策,研究將具備條件的綜試區所在城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支持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至此,我國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增至105個,形成區域全面覆蓋格局。 貝殼開啟“新居住進化論” 新居住時代離不開五大支柱:數字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平臺、品牌協作以及服務者進化,貝殼找房涵蓋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和社區服務等眾多類目,通過開放數據資源和技術能力,精準連接供需兩端,重塑人、房、客、數據的交互,以數字化賦能居住產業互聯網,讓線上線下共生融合于平臺,打造“新居住”品質服務生態。 貝殼還發布了多項行業共贏、服務升級計劃:宣布建立第一所幫助店東職業化加速的花橋學校;發布與卓越企業家共同進步、共享貝殼價值增長的燈塔計劃;持續演進、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的貝殼VR看房+AI講房等。從人才培訓、企業賦能、科技賦能等方面夯實新居住戰略。 貝殼以行業基礎設施和信用體系建立為基礎,實現服務協作化、服務標準化、服務閉環化,貝殼找房以平臺聚合、推動行業共融共生的商業圖景全面展開。鏈接包括經紀人、管家等在內的100萬服務者,成為月活過億的線上平臺。 截至目前貝殼找房已成功進駐全國98個城市,攜手160個新經紀品牌,連接了超過21000家線下門店。同時,超過20萬名經紀人在貝殼平臺為用戶提供服務,平均每天為3000個家庭找到理想居所,已經成為新居住服務第一品牌。未來貝殼找房將聚合和賦能更多生態合作伙伴,驅動行業進入數字化的新居住時代。 整合鮮面加工供應鏈 「面伙伴」要做面業的產業互聯網 重慶面伙伴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面伙伴”)針對傳統鮮面行業小、散、亂的弊端,在面業首次嘗試產業互聯網轉型,將線下交易及結算搬到線上,形成大數據平臺。平臺從2019年10月上線,目前已經擁有約1萬家小B商戶,交易規模可達5億元。公司下一步的計劃是增加線上的商戶數量,提高采購需求量。 那么面伙伴的商業模式和贏利點在哪里呢? 首先,它通過建立面業大數據平臺,將B段小商戶整合到平臺上,零散的需求通過集中采購的方式由面伙伴統一向上游供應商采購面粉,并且由面伙伴聯系物流進行配送。這樣做一方面省掉了傳統經銷商環節;另一方面,面伙伴在擁有大量訂單之后對上游面粉采購有了議價權,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 再者,面伙伴在聯合全國云陽面坊的基礎上,建立品牌優勢。以云陽“面伙伴”的品牌統一負責鮮面加工的經銷、質量管理,拓展產品線,后期計劃進入大型商超,比如物美、永輝等,提高產品附加值。公司也在從增值部分與商戶分攤利潤。此外,公司還通過智能面機,幫助商戶提高面條產量,現在一臺機器每小時的出貨量相當于作坊一天的產量。公司后期會通過租賃、銷售的模式盈利,目前已經有10多臺機器在試運行。 最后,依托于海量面粉采購、銷售及鮮面產品銷售訂單,構建供應鏈金融體系。面伙伴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經營云陽面業的小商戶70%以上存在融資需求,面伙伴將傳統線下交易搬到線上后,可以將面業大數據作為征信憑證,向銀行爭取低息無抵押線上貸款,面伙伴從中獲得收益。 重要投融資 智能化物流平臺快兔物流完成 2億元B輪融資 智能化物流平臺快兔物流近日完成由眾為資本領投、碧桂園創投VC基金參與投資的B輪融資,金額在2億元左右。奧拓投資和創新工場等老股東繼續跟投。該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全國市場拓展、產品升級和技術研發三個方面。 快兔物流成立于2017年8月,作為智能化物流平臺,專業為中小企業提供中長途運輸解決方案和代管服務。以“人工智能+模式創新”為核心,精準解讀中小企業物流運作需求,通過整合優化社會運力,提供門到門一站式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大幅提升運作質量和服務體驗,真正做到“便捷·省心”。 快兔物流的客戶主要來自資金有限、運輸量小且分散的中小企業,快兔物流通過向上游運力集采的方式獲得運力資源,幫助客戶節省運力采購成本;此外,公司搭建了AI平臺,對不同客戶的物流運輸屬性進行收集、標記,形成大數據幫助后期更快速實現運力匹配,同時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物流信息追蹤,支持線上結算、開票、回單。 快兔物流從珠三角起步,逐步向全國擴張。目前平臺以大票零擔的中長途運輸為主,同時覆蓋小件快運、整車運輸。業務已經形成全國區鎮一級覆蓋快兔物流的服務網絡已覆蓋珠三角、長三角、海西經濟帶,以及環渤海經濟圈,形成了直達全國區鎮一級全域運輸交付網絡,成功服務數萬家中小企業。 集行通完成A輪千萬元融資 定位于港口物流運輸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集行通】,于今年2月份完成了千萬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智友金苗基金和老股東迭代資本。集行通2016年3月創立于上海,服務于港口集裝箱運輸企業的一站式SaaS+TMS管理服務平臺,主要產品包括:客戶端、車隊端、司機端、放箱端、數據中臺等。本輪融資將全部用于產品進一步的升級打磨,全面實現智能化、預警化與自動化;同時,開辟并推廣新的市場。 集行通做的就是港口物流運輸行業的新基建。在港口物流運輸中,集行通打破碎片化的信息孤島,將產業極度分散的集裝箱車隊這個場景通過各個產品端和數據算法緊密而完整的連接在一起,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和預警化,將大量繁瑣的、依賴人工的流程,都通過系統自動完成。通過賦能這些傳統的港口物流運輸企業(小B)快速實現信息化升級,從而構建整個產業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從而實現了整個港口物流產業上下游全鏈路的信息智能交互。 未來,集行通的目標是產品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逐步連接集裝箱運輸產業上下游企業,使運輸產業鏈的生產效率有質的提升,在為平臺上的企業提供信息化智能化同時,加全鏈路的創收服務。 西格數據獲千萬級A+輪融資 進擊數字工廠刀具行業生態圈 江蘇西格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格數據”)近日宣布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由國發創投領投、月牙湖創投跟投,毅仁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次投資旨在加強下一代邊緣計算模塊化產品的開發,為全面切入設備管理和智能化工廠建設做好準備。 西格數據成立于2017年,主要業務以刀具監控為核心,通過設備聯網對刀具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并預測刀具壽命。從第一步的采購入庫開始,將采購過程和制造過程進行協同,使供應商和客戶數據實時聯動,降低庫存;對刀數據、修磨數據進行全過程管理;從備刀、物料(庫存)、領用、上線、回收等進行實時監測。 西格數據通過為行業上下游免費預裝軟件模塊,從而實現上下游企業的連接;另一方面,連接的刀具供應商、刀具柜供應商、刀具制造商和終端客戶可以實現4方獲利:刀具、刀具柜供應商獲得訂單,刀具制造商獲得數據,終端客戶降低刀具成本。 目前,西格數據還布局了供應鏈服務,依托客戶數量切入刀具供應鏈,為大量中小客戶提供刀具交易。整體上實現以刀具檢測為核心,覆蓋刀具上下游的數字工廠生態。 專家觀點 清華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主席 黃奇帆 堅持擴大改革開放,加速優化營商環境 ,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 中國目前已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高端產業全方位對外開放,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戶中國、加入區域產業鏈集群。 地方政府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產業鏈集群,扶持引入全球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集群的核心,在國外需求依舊疲軟的時候努力營造以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為拉動的產業小循環,保證產業鏈集群的健康發展;當國外市場復蘇的時候,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集群規模和發展質量,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循環。 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加快“引資補鏈”,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到上萬億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 一旦形成了這種既是水平分工、又是垂直整合的開放式產業鏈集群,將會既有助于防范應對類似于新冠疫情的天災人禍所導致的全球產業鏈斷鏈風險,又因為產業鏈集群本身形成的巨大市場份額,能夠有效避免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風險,并有助于加快形成產業鏈集群中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 普洛斯金融總裁 竇彥紅 信息化化程度至關重要,金融機構需加速科技革新 疫情期間,我們發現中小企業在信息化程度和資金獲取的容易程度是緊密相關的。此次疫情中,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對接金融機構更容易,獲得融資也相對容易些。我們還發現,對于自身信息化建設成熟,但是經營活動全面停止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可能也更多會采取一些相對謹慎的金融配給策略。在此次疫情中,特別突出的一點是,對于那些自身信息化建設比較薄弱的中小企業來說,金融機構的配給也相對的特別謹慎,這也是我們在疫情中發現的一個很顯著的特征。 此外,我們認為金融機構也需要加速金融科技創新。首先要強化大數據風控建設,以甄別這些中小企業的真實金融需求;其次,要提升行業研判能力,建立數字化預測模型。原因在于,我們發現在國家以及金融機構的扶持政策出臺之后,很多企業都在申請展期以及免息等,怎么去鑒別企業是否只是利用扶持政策來爭取利益,其實它的實際生產經營規模已經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風險保障?我認為,對于未來這種建設數據化的預測模型,它的重要程度遠遠大于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此外,還要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建立危機預警體系。一旦我們有應對能力和預警體系,對于疫情這類突發事件的處理會有非常好的積極作用 北極光創投董事兼總經理 張朋 企服供給側創新的三大趨勢 一、未來的企業服務會更加智能化。智能化來自于科技驅動。科技可以讓企業服務產品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提升產品力,使產品不僅僅局限于過去的流程管理,而是能在業務決策中提供一些建議。 二、賦能核心業務。什么是核心業務?行業不同,企業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比如說商貿型和流通型行業,庫存的周轉率就是企業的核心,因為周轉效率就是資金使用效率,在這個關鍵點上幫助企業提升效率,價值更大。 三、促進協同。前面講的智能化和賦能核心業務是在生產力層面的提升,協同實際上是企業服務在生產關系上的創新和產生新的價值。這里面包含企業內部的協同,還包括跨部門之間的協同。再延展來看,還有企業間的協同。在整個產業鏈上你能扮演一個角色,或者說在以前有一個概念叫To B的交易平臺。本質上是消費互聯網向產業鏈上游傳導,促進了今天這些新的產業機會的誕生。 比如說我們現在講的柔性制造(C2B)、個性化定制,它需要你在生產的供給端實現工廠之間、產能之間的協同,或者說叫冗余訂單和空余產能的匹配,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這里邊你能夠把產能的冗余,或者產能的空閑在線化出來,還能有效控制整個工藝、質量,然后按照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動作完成規定的產品,按期交貨,這都是科技+企業服務能夠賦能的,也是能夠有機會去改變行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