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華本草》、《臨床實用中藥學》、《中華藥海》、《中華臨床中藥學》、《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 、《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我這篇文說,想跟你聊聊,中醫里頭用于應對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黏膜的小辦法。 什么是幽夢螺桿菌?它是一種常見的致病體,在很多胃病患者體內都有。現在西醫消化內科已經基本確認,幽門螺桿菌是胃炎、胃潰瘍的常見致病因素,是胃癌的啟動因子。 說得通俗點,這玩意兒是胃病之源。中醫學雖然從根源上講,不認識幽門螺桿菌。但是中醫學的發展,不可能不借鑒西醫的某些認識。 在這里,我給你講一味中藥,它經過藥理研究證實,對幽門螺桿菌有較明確的抑制作用。 它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即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異苞堿地蒲公英,或者異苞蒲公英的全草。它性味苦、甘、寒,是典型的中醫清熱解毒藥,入肝胃二經。它可以治療乳癰、疔瘡、肺癰、腸癰等,也可以清熱利濕,治療黃疸、小便不利。 除了這些,蒲公英養胃的作用,也是受古代中醫重視的。《本草新編》就對蒲公英大加贊揚,說這東西可以清胃火,但是不傷胃。原話是:“蒲公英亦泄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現代藥理毒理研究表明,蒲公英的毒性確實很低,甚至可以說是實際無毒。 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蒲公英可以抗病原微生物,有廣泛抑菌作用。其中,對幽門螺桿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這個“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的認識,出自1991年的《中醫藥學報》,后來被收入我國中藥學的權威著作《中華本草》里頭。您可以回去考證一下。另外,蒲公英經研究證實,有抗胃潰瘍、抗胃粘膜損傷、抑制胃酸分泌過多的作用。 當然,這些現代藥理學的認識,只不過說明了古人對蒲公英養胃作用認識的合理性。《嶺南采藥錄》早就說,此物“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既然理論認識已經充分了,那它到底怎么用呢?我思來想去,把下面這些小方子寫出來送給你。 1,如果你有慢性胃炎,經常感覺胃脹胃痛,可以用蒲公英30克、橘皮18克,砂仁9克,三者都研成細粉,攪拌均勻,每次服0.6到0.9克,每日數次,飯后開水服用。這是《現代實用中藥》里頭的辦法。我個人體會,它對胃炎、胃潰瘍感覺胃部脹滿疼痛的人最合適。 2,你如果是胃潰瘍患者,經常覺得胃痛,可以用蒲公英、川芎、黨參這三味藥,各9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這三個配伍應用,協同奏效,對抗胃潰瘍效果滿意,改善微循環。這是現代藥理學在研究蒲公英抗潰瘍作用的時候,所公認的定論。從中藥藥性上來說,黨參健脾益氣,川芎行氣活血,蒲公英清熱解毒,三味藥,各司其責,故而奏效。 3,如果你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總是反酸,胃脘疼痛,可以用蒲公英20克,用開水浸泡30分鐘,代茶飲。這個辦法是1991年的《中醫藥學報》里頭刊載的。研究認為,此法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91人,無效者僅僅5人。 4,如果你有慢性胃炎,胃疼劇烈,舌面有瘀點,舌色紫暗,要考慮血瘀。有一個辦法,就是用蒲公英20克,丹參2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一個月一個療程。這個辦法是1984年《上海中醫藥雜志》發布過的辦法,治療慢性胃炎185人,無效5人。其中白芍止痛,丹參活血化瘀,并配合蒲公英涼血清熱。 5,這是一個食療的小辦法。蒲公英30克,配豬肚1個。洗凈加水燉爛,分2次服用。這也能改善慢性胃炎、胃反酸、胃痛癥狀。 蒲公英雖好,但不是人人能用。脾胃虛寒、腹瀉便溏、不敢碰涼,四肢不溫,這樣的人不能用。陽虛寒重的人更不可妄用。它針對的,一般是中焦郁熱之人。這樣的人,一般來說是胃脘熱痛,得涼則緩,得熱則增,痞悶脹滿,平時容易反酸,心煩,舌頭發紅,或者舌苔黃膩。這樣的人最適合。凡胃脘疼痛遇寒加重的,我認為都要慎用蒲公英。小部分人用蒲公英,可能會有惡心 、嘔吐、腹瀉等不良消化到反應。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 |
|
來自: 中醫知識圈 > 《養治脾胃腸 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