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五行相生相克的拓展之含義 一、宇宙萬物的生成了最基本的五種元素 《易經》上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經》上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經》上的“宇宙萬物都是從無中生來的;宇宙萬物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物質基本元素構成的。”這些內容中的“無極、道、無中”都是說明了宇宙開始是空的,無的,什么都沒有的;但宇宙萬物都是從“無極、道、無”中來的。 這些內容中的“太極、一”是說由無中產生了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元氣,然后元氣再生成陰陽之氣,陰陽再生成金、木、水、火、土的五種基本物質,繼而再生成和組成萬物,并影響、制約、控制著萬物的演繹、演變的發展、進化、升華,成為宇宙萬物生存規律的總綱領。 宇宙萬物的生成過程被后世人所研究,并用文字記錄下來,流傳至今。《道德經》、《易經》、《佛經》,尤其是《易經》就是研究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起源、發展、衰弱、滅亡,再起源、發展、衰弱、滅亡的全過程。并記錄下來,運用到社會中的各個行業、各個方面中去,如運用到軍事、政治、科學、農業、社交、天文地理等等眾多方面上,而流傳至今。 二、每種元素又分陰陽論 《易經》上的“一陰一陽謂之道”的說法。這里的道如同《道德經》上的道有著內涵雷同的意思。指似的是宇宙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所謂的基本規律意識就是說:“宇宙萬物是由陰陽兩個方面組成的,并在陰陽的制約下演繹發展變化的。這兩個方面是協調的統一,相輔相成的,保持著一種動態發展的平衡勢力”比如日月、晝夜、明暗、男女、大小、冷熱、高低、內外、天地、老少等等。再如成功與失敗,前進與后退,愛與恨,生與死,平凡與偉大,喜歡與討厭。善與惡等等,不是陰就是陽。陰陽這兩個方面無論在社會中,還是在自然界中,對待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對立統一的,具有相輔相成、相互優化、共同促進發展的作用。俗話說:“沒有失敗有沒有成功,沒有天就沒有地,沒有大就沒有小,沒有男人就沒有女人,沒有老輩就沒有少輩,沒有好就沒有壞”等等。 三、拓展到宇宙的萬事萬物中 在宇宙森羅萬象之象征的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兩面,萬象才能得以穩定的循環,由于這個循環,亦即五行,這個世界萬象的永久性才得到了保證。同時,它們又不僅僅是五要素,而且還是宇宙的萬象,諸如色彩、方位、季節、惑星、天神、人的精神、內臟、道德、十干、十二支等等的象征物。換言之,萬象乃是能被還原或者說被相配于五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