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又又又要打起來了[暈] 昨晚我在廚房正準備飯,突然聽到女兒大哭,我過去了解,原來是爺爺突然把她看得電視關了。 我輕聲告訴公公,以后關電視前提前和孩子溝通,顯然公公也很委屈:我看她在那玩,根本沒在看電視,以為她不看了,就關了。女兒繼續大哭,公公看著女兒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很生氣地和我說:她爸爸小時候哪這樣?我就在她爸兩歲時揍過他一次,再也不淘了。你看她都四五歲了,還這樣! 言外之意就是我把女兒慣成這樣,我也很生氣:那爸,您看她爸現在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腳的,不自信,就是小時候被您和媽限制、壓制太多了。 當然我知道這事也不能全怪公公,畢竟女兒確實在那好長時間不認真看電視,邊玩邊看,給爺爺一個假信號:女兒不想看了。 于是我把還在大哭的女兒拉到身邊,守著爺爺說:你知道爺爺為什么關電視嗎?是因為你給爺爺一個假信息,就是你不想看了,而且馬上也要吃飯了。當然我們沒提前和你溝通,也是我們的不對。這樣吧,下次如果我們發現你沒認真看,邊玩邊看有一段時間了,那就不和你溝通,我們就判定你不想看了,直接關掉。怎么樣? 我并沒把公公單獨拎出來說是公公沒提前和女兒溝通,而是用了“我們”兩個字,這樣也是避免公公聽著不舒服,好像只針對他,把我加進去,也代表我的觀點,畢竟公公不是故意的。 我指出了女兒的問題,等于幫公公說話,避免爺爺認為我真的護犢子,自己也會覺得委屈,可能更反感女兒哭鬧,同時也指出了我們大人的錯,沒和孩子提前溝通,不尊重孩子。 女兒沒說話,我繼續和她說:媽媽希望下次你用合適的方式表達你的情緒,你需要我們大人尊重你,但你也要尊重我們大人。 我這么說也是為了再次讓公公聽到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同時告訴孩子也要尊重我們,讓他知道我不是不作為,毫無原則嬌慣女兒,而是通過心平氣和的方式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 公公看著漸漸不哭的女兒,慢慢也不生氣了。我告訴女兒先吃飯,吃飯后再詳細討論,一說這女兒又要委屈掉淚,公公可能也認可了我的溝通,看女兒又要笑了。 晚上我做的雞翅,給公公夾了兩個,平時我也這么做,但這次我這么做是為了平息剛才我倆的爭執。公公說雞蛋給女兒吃,我順勢對女兒說:你看爺爺多疼你啊! 突然感覺我就像被夾在婆媳之間的男人,互相得多替對方說好話,還得做到盡量公平公正!不容易啊! 雖然公公太獨權,但他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強,他在努力學習吸收我的話,也不計較!所以我感恩! 而對于女兒,我肯定不會縱容她的錯誤,但也決定不會讓她受委屈。 與人溝通交流需要藝術,而處理爺孫倆矛盾,更是需要藝術啊! 我容易嗎?容我去哭一會兒!#我的育兒日記# #頭條育兒# |
|